搜索关键词明明看到文章却打不开,点击文章发现文不对题,污点不断的新闻人物铺天盖地都是正面报道……这些蹊跷事的幕后推手就是传说的“网络水军”。湖北、福建等地警方近日相继破获“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揭开了“网络水军”非法经营的手法和套路。有媒体调查发现,“网络水军”明码标价,通过删帖、发帖,有的用几十万元(人民币,下同)就能“操控”舆情。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通报了一起公安部督办的跨8省市特大“网络水军”非法经营案。
▲2018年12月27日,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透露,该起四川“网络水军第一案”已在泸州叙永法院一审宣判,袁某等6人被判处2至6年不等有期徒刑。图为2018年8月庭审现场资料图。(图片来源:成都封面新闻)
▲2018年12月27日,四川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透露,该起四川“网络水军第一案”已在泸州叙永法院一审宣判,袁某等6人被判处2至6年不等有期徒刑。图为2018年8月庭审现场资料图。(图片来源:成都封面新闻)
数千万元大案揭删帖、发帖手段
湖北省公安厅近日通报了一起公安部督办的跨8省市特大“网络水军”非法经营案,荆州警方抓获涉案人员13人,初步查清涉案资金3000余万元。福建莆田警方侦破的“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中,查清炒作网络舆情事件215起,关停非法网站100个。
据了解,“网络水军”通过多种手段达到删帖的目的。一是彻底删除。二是屏蔽。三是替换。另外,有些“网络水军”发布委托人的正面帖文,并利用流量点击、频繁转发等手段使这些内容位于前端页面,使相关负面信息“下沉”,降低负面信息的曝光率。
“发帖”是“网络水军”另一种牟利手段。警方调查发现,一些公司为了商业竞争,雇佣“网络水军”批量发布竞争对手的负面信息。例如,厦门警方侦破的一起案件中,“水军”多是利用资讯、问答、百科网站或小视频软件等发布、推广负面文章,帮助客户打击竞争对手。
雇佣“网络水军”的以企业居多
调查发现,雇佣“网络水军”的以企业居多,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获胜,或是为了消除负面舆情。福建省莆田市公安局城厢分局网安大队警员苏锋介绍,曾有企业在参与政府项目竞标过程中组织“网络水军”,大量发帖恶意攻击,导致竞争对手失败并损失逾百万元。
这些企业多数通过“公关公司”雇佣“网络水军”。荆州警方先后查处4家涉案“公关公司”,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这4家公司号称为客户提供网上舆情优化服务,雇佣“网络水军”批量清理对客户不利的网络信息。
据了解,“网络水军”在一段时间内舆情控制一般收费几十万元。荆州查处的案件中,有时一个项目收费多达100多万元。
“水军”接单后,会以委托企业的名义向网站发函,申诉相关网帖不实或侵权,提出如不删除将提起诉讼,一些网站为减少麻烦就直接删帖。
此外,“水军”还会贿赂网站管理员、版主、吧主等。办案警员介绍,有医院想删掉网上负面信息,诸如“只需要花100块就能治好的病,在这家医院花了好几百都没效果”之类的内容,“水军”对接网站管理员“给好处”删帖。“大的网站删一条一般收两三千元,小网站一般收四五百元。”这位警员说。
据了解,“水军”收益颇丰。有团伙规定,成员月营业额超过10万元的可提成25%,有的成员月提成最高达7万多元。
为了提高收益,有的“网络水军”团伙还自建网站,掌握信息发布、删除权。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刘某炜,通过自建或帮助他人建设非法网站等手段,违规集纳、采编发布负面信息,共掌握控制“今日中国焦点”“民主法治网”“华人法治”“质量中国网”等100个网站的信息发布、删除权。
2018年1月至6月期间,钟某玲、赵某玲、刘某兵等人以每条帖文40元至50元的价格接单后,再以每条帖文20元至30元的价格委托刘某炜进行发帖。仅半年时间,这一“水军”团伙就炒作事件215起,有偿发布帖文近3000条,给涉事个人、企业以及正常网络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刘某炜从中牟利30余万元。
强化“全链条”治理 加大打击力度
不少办案警员表示,由于网络删帖即时性很强,已删除的帖文链接无法打开,甚至正在进行的删帖行为很多都是“秒删”,取证工作难度极大。
周龙、苏锋等多位办案警员认为,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必须强化“全链条”治理,除打击“网络水军”之外,对恶意雇佣“网络水军”发布虚假信息的企业以及个人,连同参与其中“公关公司”、网络管理员等,都需要加大打击和惩处力度。
由于“网络水军”多是跨地区、网络化开展行动,客观上增加了打击难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等多位专家建议,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要形成监管合力,建立长效监管合作机制,打造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无缝对接、有机衔接的打击“网络水军”的合作机制。
“网络水军”池浑水抽干尚需时日
上海澎湃新闻发表评论称,网络实名制、网站对跟帖评论负主体责任、建立先审后发制度等举措的细化实施,也在不断压缩网络水军的生存空间,这也是“老邪”选择上岸转型做传媒公司的原因所在。
评论称,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依然会有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加入水军行当,也会有企业利益当头,继续铤而走险。网络水军这池浑水要彻底抽干尚需时日。这需要司法体系的继续完善,网络信息平台的自查和第三方监督机制不断强化。只有当“老邪”和幕后操纵者们的违法成本远高于收益,才是这些人收山之时。
网络空间岂容“水军”兴风作浪
辛识平
一些不实消息,明眼人一看就有问题,却偏偏越传越广;有的人,尽管劣迹斑斑、饱受“拍砖”,为其“洗地”的软文却一篇接着一篇……“怪事”背后,往往是“网络水军”在兴风作浪。
2018年以来,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成功侦破自媒体“网络水军”团伙犯罪案件数十起,关闭各类网络“大V”账号上千个。不少案件显示,“网络水军”打着“优化舆情”“舆论监督”等幌子,实则干着有偿发帖、有偿删帖等勾当;一些人到各类论坛网站“灌水”“爆料”,实则大量发布抹黑信息,从事侮辱诽谤等违法活动……
“网络水军”泛滥,背后的驱动力是利益。删帖“明码标价”,发帖“批量收费”,“操控”舆情上下其手,非法广告“全方位忽悠”——“网络水军”当“打手”也好,做“推手”也罢,说到底就是为了牟取暴利。他们打着各种名目,“打包收费”动辄数十万元,有的甚至高达上百万元。
“网络水军”眼里只有不法利益,为达目的,常常毫无底线、不择手段,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已成为危害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毒瘤。尤其是,一些不法企业通过“网络水军”给竞争对手挖坑下套,大搞不正当竞争,破坏了守法诚信经营的商业生态。建设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必须向“网络水军”亮剑!
治理“网络水军”,须打其七寸、攻其要害。从大量案件来看,“网络水军”团伙按不同层级分工协作,因而必须强化全流程监管、全链条治理。在打击不法“写手”、炒作者的同时,也要惩处雇佣“网络水军”从事违法活动的企业和个人,惩处参与其中的“公关公司”、网站运营管理者、网络“大V”“网红”等,用法治利剑斩断不法利益的链条,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代价。
打击“网络水军”,涉及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存在不少交叉地带。因而,加强各方的协调沟通、分工协作,努力打造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治理合力,也是遏制“网络水军”、维护网络秩序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