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为什么屠呦呦能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为什么屠呦呦能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2019/1/29 1:10:03 | 浏览:2010 | 评论:0

 

1月初,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网新版块“偶像(ICON)”栏目发起“20世纪最伟大人物”评选。在14日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成功进入候选人名单。

为什么屠呦呦能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该活动为每一位候选人开辟了专门的介绍页面,在屠呦呦的页面上,BBC列出了她入选的三大理由:

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

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

她的成就跨越东西。

  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首先是一种认可,也是一种荣誉,是继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的再一次获得认可。

  从范围和人群来看,如果获得诺贝尔奖是专业界的认可,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就意味着获得公众和全社会的认可,由此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家发明青蒿素的意义也将永留青史。

为什么屠呦呦能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这一方面说明,科学真的是无国界,另一方面也说明,当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之时,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不过,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屠呦呦只是入围,而非入选,因此对中国人来说,还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为什么屠呦呦能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不过,无论屠呦呦是否最终入选,能够入围就已经表明,作为一名科学家,她的成果和贡献已经举世皆知和被认可。

  仅从BBC的入选词就可以看出来↓

屠呦呦是一位中国药学家。她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在其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受古籍启发,公元400年的东晋就已开始利用青蒿应对疟疾。在此基础上,屠呦呦发现并提炼出了青蒿素,并自愿以身试药。现如今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屠呦呦的研究成果不能被低估。

  实际上,需要明确理解的是,BBC认为,屠呦呦的成就“跨越东西”。所谓跨越东西是指,科学的认知和成果只有经过全球都认可的标准的检验,即现代科学的证实或证伪之后,才能成为所有人共有的财富。体现在青蒿素上,就是可以有效治疗疟疾。

  这一点其实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之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已经重点强调和明确了。

  对于屠呦呦为何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弗斯伯格(Hans Forssberg)称,屠呦呦的获奖“我们颁的奖是给从中医药当中获得启发、做出贡献的个人,她能够从中做出新药,让我们在全世界销售。”而且,“寻找新药的途径有很多种,人类通过不同植物寻找治疗方式由来已久,这可以激发我们寻找新药的新观念。”

  这个解释清楚地说明,屠呦呦的获奖是现代科学(医学)的成果,通过了现代科学的实验验证和检验,由于现代医学都是从不同国家的民族医药(可统称为传统医学)发展而来,因此,屠呦呦的获奖也与中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什么屠呦呦能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屠呦呦的“成就跨越东西”当然也就是指,经过现代实验科学证明的成果才是真正的成果,也才能造福于全球的公众,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哪个民族。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也再次体现了一种价值观。

  不妨说个题外话,最近有一首网红歌曲,新东方员工自导自演的小品《释放自我》中嘲讽,“努力干活的不如写PPT的”。这似乎把实干与案头工作对立起来了,然而屠呦呦的事例表明,二者其实同样重要。

为什么屠呦呦能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屠呦呦的“写PPT”(写论文)的工作体现在收集和研读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并在此基础上编辑成包含640个方药在内的《疟疾单秘验方集》,在这个“写PPT”的工作中也并非是照本宣科和来者不拒,而是要领悟和寻找重点、关键点和创新点。

  在这个过程中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找到了关键点,温度可能是提取青蒿素有效成分的关键。

  当然,这只是“写PPT”的领悟和创新,是否能获得验证,还需要实干来回答,于是有了她和团队成员对老鼠和的无数次实验,以及她后来与2名科研人员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实验,随后又到海南疟疾高发区在真正的病人身上进行试验,不仅证明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对人的效果也相似。

  最终青蒿素才得以问世,并在2000年至2015年期间,使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

  无论是人们过去的工作和研究,还是今天的工作和研究,都无法把实干和写PPT完全分离和剥离,但无论是实干还是写PPT,都需要智慧和创新,才能真正结出科研的果实。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