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几乎要占去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可想而知,充分的睡眠,一定对生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熬夜加班已经成了许多人工作中的常态。想要美美睡上一觉,成了现代人的奢求。
然而许多研究都表明,睡眠不足对身体有着种种危害。今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则在“危害清单”上又加上了一条:哈佛医学院与麻省总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实验小鼠中,如果睡眠不规律,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患者的动脉里,白细胞会侵入动脉壁,与胆固醇等物质接触后,引发炎症反应。这就会导致动脉出现斑块状结构,使动脉变得狭窄。严重时,它甚至会造成冠状动脉疾病,或是中风。这也难怪,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的主要致死原因。
本研究里,科学家们想要了解睡眠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他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它们天生就很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随后,研究人员们把这些小鼠分为了两组,一组是“碎片化睡眠组”。这组的小鼠在睡觉时,研究人员们会用一根小棍轻轻横扫笼子底部,把小鼠弄醒,人为造成小鼠睡眠的“碎片化”。另一组小鼠的睡眠则不受干扰,作为对照。
▲“碎片化睡眠组”的小鼠(右),出现了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
随后,研究人员们开始比对这两组小鼠的生理状况。他们发现相较对照组,“碎片化睡眠组”里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状况更为严重。相对应的,这些小鼠的骨髓,在生产白细胞方面也更为活跃,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这两种白细胞的数量更多。
有趣的是,如果在小鼠清醒时用小棍进行横扫,两组小鼠间就不会有类似的差异。因此研究人员确认,这些生理上的区别,的确是由于睡眠被打断所带来的。
那么,睡眠不足,是怎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呢?研究人员们进一步在大脑中控制代谢反应的下丘脑里,寻找受睡眠质量调控的蛋白质。他们发现一种叫做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的蛋白质在睡眠不规律的小鼠里,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先前人们发现,下丘脑分泌素能够使人清醒。因此在缺觉的小鼠里,这种蛋白质水平出现下降,正是身体想要继续睡眠的信号,非常容易理解。
那么这种蛋白质,是否就是白细胞水平变化的元凶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们又做了一系列巧妙的实验。首先,他们使用遗传学工具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让它们无法表达下丘脑分泌素。果不其然,这些小鼠体内真的出现了更多的白细胞,动脉粥样硬化也变得更为频繁。其次,他们在睡眠受到干扰的小鼠体内,注射进了下丘脑分泌素。也正如研究人员们所预料的那样,小鼠的白细胞水平有所下降,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减轻。
▲本研究的图示(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这些实验结果清楚表明,在碎片化睡眠下,下丘脑分泌素的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们找到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里,大脑激素能控制骨髓里炎性细胞的生产,保护血管不受损伤,”本研究的通讯作者Filip Swirski教授说道:“这种抗炎机制受到了睡眠的调节。如果睡眠频繁被打断,或者睡眠质量很差,这种机制就会出问题。”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Filip Swirski教授(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医学院)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全新的机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健康上的洞见。《自然》的专题报道指出,我们也许需要重新审视过去的一些安眠药的安全性。如果安眠药的机制是抑制下丘脑分泌素受体,不知这些药物是否会引起心血管上的副作用。
此外,为了更好地揭示心血管疾病与睡眠疾病之间的关系,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至少,我们知道了睡眠不足的又一个潜在危害。在这里,我们也呼吁一下各位读者朋友们注意劳逸结合。即便这项小鼠研究结果无法在人体内得到重复,保证睡眠质量总是没有错的。
参考资料:
[1] Cameron S. McAlpine et al.,(2019), Sleep modulates haematopoiesis and protects against atherosclerosis, Nature, DOI:http://doi.org/10.1038/s41586-019-0948-2
[2] Alan R. Tall & Sanja Jelic(2019), How broken sleep harms blood vessels, Nature, DOI:http://doi.org/10.1038/d41586-019-00393-6
[3] Study helps solve mystery of how sleep protects against heart disease, Retrieved February 13, 2019, from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2/nhla-shs021219.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