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2019/2/27 9:25:11 | 浏览:2014 | 评论:0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25日,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简称RMM )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闭幕,最终成绩揭晓,以色列选手排名第一,而中国队无一人获得金牌,最好成绩是获得银牌的第15名,总成绩排名第6。

长期以来,中国选手在国际数学竞赛中的实力有目共睹,就连近年来在各项数学赛事中表现突出的美国队,也一直因为队伍中不断增添的华裔面孔成为话题。然而,为何此次中国选手却集体失利?该问题在国内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 ,是由罗马尼亚数学会主办的国际邀请赛,于每年2月份举办,被称为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难度最高的一项赛事,也是我国以国家队名义组队参赛的3项中学生数学国际赛事(IMO、RMO、RMM)之一。

“天生数学好”的华裔群体基本从不缺席类似比赛。仅从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的队伍来说,美国自2015年起,基本包揽了冠军,而其中拿金牌的选手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华裔的身影;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2019年的比赛中拿金牌的美国选手有3名,其中1名是华裔;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2016年的比赛中拿金牌的美国选手有2名,其中1名是华裔;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2015年的比赛中拿金牌的美国选手有3名,其中1名是华裔,此外还有一名华裔拿银牌

就连带队老师也是华裔人士罗博深,根据维基百科资料介绍,罗博深出生于1982年,2015年起成为美国国际奥数团队的教练。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再拿IMO(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举例,2015年的比赛是美国时隔21年再获冠军。当时,美国队的夺冠被《华盛顿邮报》认为意义堪比1980年那场“冰上奇迹”——当年,美国冰球队战胜垄断奥运冰球金牌长达40多年的前苏联队,引发震动。

IMO美国队多年的领队和教练冯祖鸣坦承,当时折桂的美国队中有华裔学生。

美国队的华裔选手尚且如此强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队的数学实力应该更强了。

所以,得知中国选手这次未获金牌的消息后,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不满,甚至把失利的原因,和之前教育部取消奥赛和升学挂钩联系到一起。

据工人日报报道,2001年,教育部发布奥数禁令后,2010年,北京、广东、河北、浙江、江苏等地也陆续采取措施,禁止举办奥数班、叫停“奥赛”。2016年初,北京市教委又发文明确要求公办学校“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奥数考试成绩、奖励、证书等作为学生入学的依据”。

去年3月,教育部为了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和规范有序,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取消了“高考加分”,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公布的“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数学英才班”却直指竞赛生。

根据招生简章,北大2018年数学英才班招收“有志于从事数学研究的普通高中二年级在校学生”,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取得优异成绩者;有数学特长,并在国内外数学专业相关学习实践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者。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有网友认为,竞赛升学一取消,不仅直接导致了不少竞赛班的叫停,不少人对竞赛的关注度也直线下降,即使是“数学英才班”也挽救不了什么。

事实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自2008年起举办,而当时,中国各省市对奥赛禁令的实施也早已开始。

而且,从历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队在比赛中的成绩一直有起伏。

根据维基百科信息,中国队是从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举办的第二年(2009年)开始参赛的,从2009-2017年(2018年中国队未参赛),中国队总成绩共获得2次第一名(2009年和2012年),一次第二名(2010年),2次第3名(2015年和2017年),另有5次成绩排名在3名以外。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具体来看,也并不是每一届都有选手获得金牌。在2013年和2015年,中国选手的最好成绩都只是银牌,团队总排名也分别掉到第13名和第12名。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数据均来自RMM官网及民间统计,其中第八届有三名同学信息不全。(图自@自主招生在线)

今年的比赛,中国队总成绩从2017年的第3名掉到第6名,且无一金牌,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队员们成绩的特别之处——中国选手几乎被第三题“团灭”:除了其中一名同学拿了1分,另外5名同学全是0分。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而获得金牌的9名其他国家的选手,有7人这一题满分。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就是这道组合题,让中国队“全军覆没”: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网友们认为,中国队前两名拿银牌的选手,除了第三题,其他题目的成绩都是满分,正是这一题,被其他人拉开了差距,“否则会是一堆金牌的老大”。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因此,有网友认为,中国队这次“短板明显”,失利或许是因为备考不到位。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郭肖:中国选手为何在世界数学大赛“全军覆没“?

 

雷霆:奥数不能功利 也不能不给力

  第11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RMM)于25日闭幕。美国代表队获得三块金牌,俄罗斯代表队获得两块金牌。而参加本次比赛的6名中国选手中最好成绩为第15名,并获得了银牌。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是我国以国家队名义组队参赛的3 项中学生数学国际赛事(IMO、RMO、RMM)之一。之所以此次RMM的成绩在国内引起关注,也是因为中国代表队近年在国际比赛上成绩不突出,尤其是已经连续4年没有拿到号称“数学世界杯”的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冠军,自1985年首次参赛以来,中国从未经历如此长时间的冠军空窗期,再加上这4年当中,有3年的IMO冠军由美国获得,此次RMM又是美国总金牌数第一。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这自然刺激了国人的神经。

  客观地说,只要IMO成绩没掉出前三,中国队依然是强队。但笔者担心的是社会对奥数学习的高压态势,可能会导致数学人才培养热度降低。

  奥数对教育的负面影响,各方面的论述不少。在曾经的加分与保送的诱惑下,很多学生学奥数可能不是因为对数学感兴趣,而是把奥数当作名校敲门砖,不少曾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后来没有走上学术路,而是走入华尔街,让学奥数丧失了其初衷。

  一种观点认为,奥数与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没有必然联系。而据笔者观察,以数学界的最高奖——四年一届的菲尔兹奖为例,近20年几乎每届都有一两位获奖者有IMO经历,呈现正相关关系。很多对数学感兴趣的人,会以奥数为试金石,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而国内的奥数成绩之所以没有体现在菲尔兹奖上,可能与中国数学整体底子较薄有关。

  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数学的发展与培养不仅在学科内部影响巨大,任何一项科技的运用和实践都与数学有关。国家建设初期,大学和社会中需要的是能马上转化并应用的成果。到了当下这个阶段,当所有可以转化的资源慢慢转化殆尽的时候,薄弱的基础科学就可能成为创新的瓶颈。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培养一批甘坐基础科学冷板凳的人,而奥数应当成为培养孩子对基础科学兴趣的阵地。

  对“减负”和奥数的关系,社会上以往有很多讨论,但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很好的结果。而我们应该看到的是:首先,奥数之所以在过去呈现出一些功利性,是因为很多家庭有通过某种竞争关系实现阶层流动的需求,而普通学习和竞赛等途径对他们来说性价比最高。随着社会分层加剧,一些“天价辅导班”影响了教育公平,但奥数不应背“黑锅”。其次,在取消了奥数加分后,很多学生依然在学奥数。这是因为奥数中有很多实实在在的数学技能。反映在学校学习当中,可能高考中难度高一点的题目,或者高校自主招生中的题目,就有奥数的影子。况且学校也不傻,奥数较好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也比较突出。只要选拔制度在,对奥数的需求就永远在。

  以往学奥数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应该被挤掉,但调整并不意味着,从“全民奥数”那个极端,走向全民把奥数当“洪水猛兽”这个极端。

  国际顶尖奥数比赛是国际交流活动,也是顶尖人才切磋试金的机会,是选拔培养优秀人才的途径。现在将传统奥数竞赛叫停或整改。从小学直到高中的一整套比赛体制慢慢被瓦解,只保留几个最核心的赛事。这样“一刀切”,对数学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好事。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2]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9]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8]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4]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9]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5]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3]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8]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