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當美國出兵阿富汗進剿「神學士」武裝時,部隊中通曉當地達瑞語(Dari)與普什同語(Pashto)的官兵少之又少,與當地官員民眾溝通非常困難,甚至多次影響作戰。之後,軍方高層汲取在亞洲與中東作戰的經驗教訓,開始大力招募與培訓外語人才。經過將近十年努力,情況有所改善。
聖地牙哥出版的「軍隊快報」(Armed Forces Dispatch )最近一期透露,直屬五角大廈的「國防語言研究所」(Defense Language Institute)幾年前已經成立了一支語言教導隊。到目前為止,為部隊培養的外語人才超過8500人,還編印了150多萬套相關外語實用手冊。
發給作戰部隊的外語指南指出,要鼓勵官兵用心學習戰區通用的語言,不僅要懂得實用性的會話用語,而且要知道這些語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不僅要學習所在國的語言,還要學習友軍的語言,以利協同作戰。
根據不同時期的戰略重點,軍方適時為部隊確定學習外語的重點。就當前而言,最急需是通曉阿拉伯語的人才,其次是華語人才、俄語人才、波斯語人才。之後依次是烏茲別克語、普什同語、東非的斯瓦希里語(Swahili)、塞內加爾與甘比亞的烏洛夫語(Wolof)以及韓語。在今年的人道救災行動中,海地的克瑞奧語(Creole)與法語又成為熱門語種。
國防部的指南指出,招募以非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入伍服役,是快速提升部隊外語能力的關鍵。美國陸軍現有超過一千名伊拉克與阿富汗出生的官兵,他們經過語言教導隊的短時間培訓,已經成為指導部隊官兵掌握一定程度外語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