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蒋祖权:东北未来50年
蒋祖权:东北未来50年
2019/5/8 15:36:32 | 浏览:1617 | 评论:0

蒋祖权:东北未来50年

今天的东北经济不行了,工业衰落了,发展落后了,但是今天东北的城市化规模还是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雄伟山河依然宏观壮丽。

但是,那些曾经让东北崛起的优势已经接连失去,东北的地缘优势变成了劣势。加上产业落后,人口外流等不利因素让东北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近年来,出现很多关于东北落后现状的议论甚至激辩,其中有一种言论说这些是因为东北人普遍很懒造成的。

那么,这个懒是怎么来的呢?在平均最低气温零下二十几度的冬天里,换成谁也不想出去。我在哈尔滨住过,我知道在寒风中去往奋斗路副食店的路上有多冷,也知道呆在屋里是多么暖和。东北的现状不是东北人的某些地域性格决定的,很多因素还要理性看待,极端丑化东北人没有意义。几十年计划经济的产业结构,在东北大型国企周围形成了相对密集的城市人口。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几千万人下岗,东北人占了25%。一百年前意气风发闯关东,一百年后,茫然不知向何方,怎能一个“懒”字了得。

虽然东北的问题不能都让东北人背锅,但是发展落后的结果,东北人却不得不承受,承受不住的人就往外跑,导致东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地方出现萧条。辽宁中部的一些城市,很多房产积压,降价也卖不出去,有的业主委托中介出售,一年后,中介也关门了。有一次了解情况时,一位业主切换视频,边让我看对面的楼,边对我说:“你看看,现在晚上八点,对面楼没几家亮灯,其他小区也这样,没人了。”

今天,一亿人口的东北在2017年时就已经提前全国十几年迎来了老龄化,生育率继续降低也是铁定的了,也就是说,东北人口会持续减少。

未来50年里,在全国人口整体减少和普遍老龄化的趋势下,预计东北人口将减少一半,回落到五千万人左右,即便如此,东北依然是全世界同等寒冷地区中人口密度高的。

现有条件下,试图找回上个世纪东北的产业地位和经济规模已经没有可能了,时间背后只剩下叹息。东北曾经的优势已经丧失,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人口增长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产生人口外流是注定的结果,东北人口只会越来越少是不可能逆转的。

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如果还指望用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去替代喘不过气的重工业,这是帮倒忙。在没有优势的产业上增加投入,会在现实经济规律及行业竞争中越发显得不伦不类,更加难受。

目前,正在经历一个长期衰落的东北,还剩下一个天然的优势。相对华东,华南,京沪等发达地区,东北的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适合发展大规模畜禽养殖业以及肉类加工产业。拿生猪养殖来说,全国每年出栏生猪七亿头,主要产区集中在四川,两湖两广,河南山东江西等地。数据显示,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玉米产量很低,加起来也没有东北一个省的产量高。华北地区的玉米自产自用,东北玉米产量高,价格低,东北的玉米华南用。将玉米从东北运往南方养猪大省,每吨运输成本几百元不等,然后再把猪肉运出来又是一笔费用,一来一去都消耗在运输成本上了。

中国南部地区河流密布水网交错,人口密集。畜禽养殖产生的大量粪污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反观东北,地广人稀,又是玉米和大豆的盛产地,更加适合发展大规模畜禽养殖,也更有利于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尤其是东北中部松辽平原北纬40左右地区玉米产量最高,美国的玉米盛产地也是在这个纬度范围,吉林一省的玉米产量就占了全国的15%。

随着饲料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结合养殖技术的提高,中国畜禽养殖产业由传统分散型必然要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型,东北地区在大规模畜禽养殖的条件上越来越具有优势。发展大规模农业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回收焚烧发电,与发展大规模畜禽养殖产生的粪污沼气发电和提纯生物天然气,可供给养殖厂,肉类加工企业及周边居民用电及采暖,沼渣沼液可制成有机肥,形成一体化的绿色环境经济。

东北人口越来越少,只能选择适合人口密度小的产业去发展。有上海广东这些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经济结构,东北的过去就永远过去了,历史只会走过去,不会请回来。

如果放着天然的优势不去整合,却极力补救那些失去优势的老旧产业,把投入用错了地方,一头很难受,一头被耽误,两头都不好,只会加剧东北的衰落。

今天的东北,一方面是旧的产业结构无力回天却浑身插满了输液的管子,一方面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整合发展,东北的玉米外运到南方去供应养殖,东北的大片土地,大量厂房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东北这块土地要么这样荒废下去,要么转型向大规模农业生产与大规模畜禽养殖及肉类加工产业相互带动的方向发展;在扩大北方粮仓的基础上,成为养殖基地和肉类加工基地,在人口持续减少的过程中维系住东北几个大城市人口的相对稳定,房源充足,房价适中,成为不太拥挤的宜居之处,就是未来50年最好的结局。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30]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36]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29]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56]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23]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11]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17]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08]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51]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5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