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之际发表谈话,引发不小的风暴。风暴的出现不算意外,意外的是民进党与国民党在两岸论述上的表现居然如此粗糙难看。
民进党一贯逢中必反,却拿不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两岸论述能力一向空洞。这次蔡英文总统更加码演出,刻意把九二共识说成一国两制,还呼吁各政党不要再提九二共识。所思所行全为了竞选需要,要用衝撞中国来拉抬个人声势,这也不意外。
让人意外的是国民党,这个创建中华民国的百年大党,名字还有「中国」两个字,刚刚赢得了九合一大选,而且是在韩国瑜旗帜鲜明主张九二共识之下取得大胜。习近平发表谈话之后,几位重要党内领袖却提不出像样的论述,令人摇头嘆气,而且难以理解。
从两岸三党的表现来看,习近平抛出论述,蔡英文不敢喊出台独,又不放弃反中立场,只会对习近平说不,更扭曲内容骗支持者的同情,却说不出自己两岸交流的主张。相较于此,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更加不如,只根据歷史事实扮演监督及质询蔡英文的角色,却说不出让民眾接受的积极主张。在总统选举民调中暂居第一的国民党前主席朱立伦,一样只会谨守原本的九二共识内容,却同样提不出让民眾能眼睛为之一亮的论述。为什么国民党内有意竞选总统的太阳们的论述能力都不行?主要原因有三:
一、国民党的传统威权文化不利于党内的非主流党员、中生代、甚至新生代发表论述。在威权的文化陋习下,党内领袖如不先表态,追随者也不敢表态,还会对非我族类的论述大力排挤,慢慢扼杀了国民党新生代的论述能力,像罗智强、张亚中这类自有主张者同招人忌,党内权力规则不是在论述获得选民认同的能力上比高低,而是藉手中权力排除异己,劣币驱逐了良币。
二、国民党初选制度不民主:长期威权体制下形成的封闭、易于操控的初选制度,跟高层意见不同者往往不被喜爱,不易从现行初选制度出头,因而造成恶性循环,有洞烛先机与论述能力的人出不了头,不是离开国民党,就是走向平庸化,失去创新能力,造成国民党在民主深化、两岸政策等重要领域上,论述能力老化、钝化、弱化的问题。在总统大选提名上,握有党权者千方百计排除他人参选,进一步破坏党的形象,更容易造成党的分裂。
自以为是太阳的国民党领袖们,对两岸的未来明显欠缺论述的想法与勇气,吃定民进党成为全民讨厌的最大党,妄想以模糊不表态方式获得支持,以为含混就可以不得罪任何阵营,因而选上总统,这当然是一种妄想。连论述能力都没有,怎么跟民进党抗衡?又怎么会有执政能力?党内领袖的两岸论述不高明,其他党内人士又不敢随便发表论述,结果就是现在这种大海漂流景象。国民党必须在人才甄选阶段就引入更多的论述竞争,让能说服党内同志以及党外民眾的人才能出线,落实这种机制才能强化国民党整体的论述能力。
三、国民党智库几乎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影子内阁的作用,2016年后也失去对美国、日本等重要友邦的游说能力,造成重要友邦对台政策全面向民进党论述倾斜,这当然不利于国民党的发展。智库与对友邦游说工作都非常花钱,国民党在民进党政府追讨党产压力下一穷二白,党中央确实无能为力。但去年九合一选举已为国民党创造新机遇,国民党要懂得把握。
县市执政权是国民党新机遇,几位县市首长不但赢得全国性声望,在人事布局上更展现了全国性高度,譬如高雄市长韩国瑜的副市长与重要局处一级主管,都是全国性人才,未来施政必有全国性视野,看来国民党的影子内阁在地方。
老实说,今天的国民党已非昔日威权的国民党,失去党产奥援,决策就必须向党意与普遍民意倾斜,今日党中央不再是权力分配者,而是沟通协调者,党中央对自己的角色应有正确的认知。
国民党失去论述能力,面对重大争议议题,尤其是在两岸问题上立场软弱,人尽皆知。今日国民党应该面对的是「何以致之」的问题,也就是国民党的去威权、去中央和数位新时代民主化的问题,党主席吴敦义任重道远,切莫让国民党好不容易出现的生机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