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沙龍」公開講壇日前邀請蘇州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也是「新教育實驗」創辦人朱永新,主講中國教育管理體制的問題與改革。目前在哈佛大學短暫訪問的朱永新強調,教育改革必須注重公平優先,教育必須多樣化,同時堅守行政與教學分離的原則。
中國教育改革的問題引人關注,雖是暑假期間,但吸引許多人聽講。由於人數超出預期、擠爆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聚會廳,主辦單位臨時將演講地點改至圖書館大禮堂。
朱永新一開始便指陳「中國太空之父」、曾任教麻省理工學院的錢學森所提出的問題:為何中國教育體制培養不出具創新性的拔尖人才?朱永新認為,是教育的管理體制出了問題。 朱永新歸納中國教育體制的問題,首先是對地方管得太死;他強調,中國各地區差異很大,目前教育體制中央高度極權,一個政策「一刀切」,缺少因地制宜。其次是對學校管得太死,學校沒有真正的辦學自主權。
教育行政部門權力集中,集管理、辦學、考評於一身,無異於教練兼裁判、還兼運動員。朱永新認為,中國應設專門的教育考評機構。 此外,最大問題是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城鄉間不但硬體設施差距大,軟體條件的差距更是驚人。朱永新疾呼,教育改革首重「公平優先」原則,不可錦上添花。
他也指出,民辦教育的活力沒有得到發揮,也是一大問題。目前民間的資本尚未投入教育領域。 至於改革的方向,除了強調公平之外,朱永新表示,必須使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目標更加明確,處理好政府、學校、市場三者間的關係,建立服務型的教育行政機構。朱永新指出,目前以應試主導的教育方式應有所改革,設立不同的學校類型,培養各方面的人才。他也認為,中央應該下放行政權力,以「因地制宜」作為教育的基本原則,同時,進一步落實校長的辦學自主權。
朱永新強調,目前管、辦、評三者不分家的情形也必須改變,應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管理體制。最後,必須進一步開放教育,鼓勵中外合辦大學,進行大學改制的試點。 他接著介紹自己創辦的「新教育實驗」,他表示,開始新教育實驗,是有感於徒有理論不夠,必須以理念實際改變社會,因此從2002年開始,在蘇州昆山市的玉峰學校開始進行新教育實驗。發展至今,在全中國已有30多個實驗區,700多所學校,10多萬教師及上百萬學生參與,被媒體稱為「新希望工程」、「心靈教育」。
朱永新指出,新教育實驗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包括: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及建設數位信息社區。 新教育並提倡回歸質樸的生活方式,每日晨誦、午讀、暮省。他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表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
有聽眾提問表示,新教育的理想陳義很高,但學生畢竟還是生存在考試的教育體制中,不能沒有應試能力。朱永新回答,好的教育是不怕考試的,新教育強調提升學生的智力與自學能力,傳達知識,但不做重複機械式的考試。朱永新也表示,新教育實驗目前尚停留在小學階段。若欲進一步了解新教育,可瀏覽網址:www.edu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