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曲卫国 :中国大学荒唐的职称评审
曲卫国 :中国大学荒唐的职称评审
2019/7/14 16:36:17 | 浏览:1749 | 评论:0

曲卫国 :中国大学荒唐的职称评审


一般都相信大学绝对是个学问至上的地方,出乎意料的是,中国的大学,还真不是相信学问的地方。至少大学的领导从来不相信学问的地位。虽然这些领导自己可能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可他们做判断的时候,常常违反基本的学问常识。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学问的法则和地位仅仅是在实验室和学问话语域内的事情。出了这些地方,不必讲学问。

中国大学最违背学问常识的实践就是评职称时对教师的学问评价。绝大多数学校看上去都有复杂的评审程序和具体的评审条件,好像不但公开透明,而且还有教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资格认定、评判。不过,评审职称的要件是看申请人在其专门的领域里所做的学问是否达到了该领域所设定的标准。谁都有的常识告诉我们,你要判断,你就得懂行。所以,职称评定除了复杂的程序和公开透明的过程以外,最最关键的是运用这标准、执行这程序的人必须懂行。不然一切都白搭。

现代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细,学问的定向性很强,其领域也很窄。过去叫隔行如隔山,出了自己的圈子,学者与非学者的界线就非常模糊了。现在不但学科间的鸿沟那么大,就是学科内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就是同行,有些课题也真是一窍不通的。尽管我做语言学,但语言学里分支非常多,我对其他分支要么不懂,要么只是皮毛了解。就是我自己分支的内容,有些研究课题虽然我能明白他们做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也知道其重要性,但还真不具备评价这些研究成果的深入知识。

我之所以说职称评审违背基本学问常识,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术委员会虽然是专家组成,但一个无比荒唐的现实是,一个韩语斗字不识的我,居然也能参加韩语升教授的评审,而且还有一票。我对文学有了解,但了解和研究是两码事,我居然也对文学教授的研究也可以说三道四,也有一票。不仅我是如此,几乎所有的评委都担负着去评审不是自己专业的内容。不仅校内评审是如此,外审也一样。就我们专业而言,有关方面认为,只要你懂外语,那文学语言学都懂。或者你做语言学的研究,那语言学的课题你都懂。于是,申请人的职称晋升命运就交给了许多不懂行的人去评判。我曾经参加过某个大学的学校层面的职称评审,我看到有些所谓的专家用自己领域的思路去质疑和为难不同领域的申请人,心里真是怒不可遏。每个学问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深度判断标准,这本是常识。

曲卫国 :中国大学荒唐的职称评审

我之所以说中国大学的职称评审违背学问常识,那是因为我也多次收到国外大学参加职称评审的邀请。我在这些学校没有熟人,只是他们发现该学者的研究和我所做的具体研究的关联性非常强。根据他们的了解或有关学者的推荐,他们认为我具有评价这些学术成果所需的专门知识。他们希望我做的评价就是对该学者在本学问域内贡献的评价。遗憾的是我们这里不愿意做这样费时、费力的考量。虽然我们也有评审专家库,但这个专家库太窄、太笼统了。

我多次提过这样的质疑,有领导说多年的学术训练使学者有不一般的素养,因而他们有出色的判断力。这话虽然不假,但我不能完全同意。所谓学者有很好的学术素养,指的是学者有认真的学术态度、理论积淀和推导程序。如果对涉及对象不太了解,学术态度认真的学者应该会花时间、花力气去研究。然而,除非是天才或地才,人才大概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能获得其他领域精深的知识的。再说,仅仅是为了评审职称,教授们可能会去这么做么?更何况有那么多的申请人?所谓的理论积淀,都是指对自己领域相关理论的把握。现在不但领域分得细,理论也超级多。自己领域的理论都很难通通吃透。如果跨了领域,你的积淀就归零了。所谓的推导程序,不同研究方向自有不同的推导程序和约束。不在一个领域的人自然可以提出质疑,但很难理解不同程序的合理性的。评职称时的程序质疑应该来自具有专门知识的学者。

现在国内凭职称的一个流行做法是根据刊物的级别。这是最反学问的做法,严重践踏大学的尊严。据我所知,所有设置这些期刊级别和评定的机构,无论是SSCI或CSSCI,都不是为了学问本身发展而建立的。就像百度上查得的品牌的排名,他们有自己的目的和标准。这些基本都是商业运作。他们当然有他们的自由,但当学校以他们非学问目的所制定的标准作为判定学位深浅标准时,大学和学问就威信扫地了。其实学校的领导都是明白人,他们自然心知肚明,只是上面的领导讲排名,学校的领导只得靠排名提升来巩固自己和学校的地位、争取资源。管理部门的权力太大了。

曲卫国 :中国大学荒唐的职称评审

然而,如果我们是真心讲排名,真心关注学问贡献,如果我们能尊重学问自身的标准,那排名与学问也许不严重冲突。我说也许,那是因为我没有信心。学问不是体育比赛,它没有办法排名的。学问讲的是丰富我们的视野和知识,讲的是从不同角度认知世界和人生,讲的是发掘问题不同层次和维度的意义。如果只有一个名额,黑格尔和康德,叔本华,尼采,谁该排第一升正教授呢?有办法排么?悲催的现实是,我们讲政绩,而且政绩的算法以任期为基本单位,所以我们只能采用短平快的标准,把学问评判与体育等同起来,找最简标准。在一定级别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统计数据就就成了最简单、最省力的学问贡献依据。

于是乎,职称高低似乎与学问贡献有关系,但我们不管。我们的评定不看的你对自己领域的学问有何贡献,而是看你对学校的排名有何贡献,你对领导的政绩有何贡献。如此看来,请不是一个学问圈里的学者讨论学问,虽然荒唐,但也有其合理性,所谓There is a method in his madness,因为大学领导看重的本来就不是学问。哪天中国的大学职称评审真的看学问贡献了,中国也就有一流大学了。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73]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75]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61]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65]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44]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20]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23]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13]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61]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5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