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俞立中:学业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不是头痛医头式的教改所能改变的!
俞立中:学业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不是头痛医头式的教改所能改变的!
2019/7/28 7:52:39 | 浏览:876 | 评论:0

每一次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出,都是一场大地震。教育部近日《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再一次牵动各方神经,入学摇号、教材统一、重申减负……这些教育改革举措到底能不能真正改变目前学生竞争日益惨烈、家长情绪日益焦虑的教育现状?

俞立中:学业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不是头痛医头式的教改所能改变的!

教育改革,不能单看眼前问题

兰亭荟: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而言,您看到最新发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意见,直观的反应是什么?

俞立中:看了第一眼的感觉,国家是下狠心在做一件事情,想如何来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同时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然而,当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各种差异很大的反响,马上又想到另一个问题,中国那么大的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政策去要求教育发展不同阶段的区域,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一个要打个问号的事情。因此,各地的实施办法也许更需要关注。

我是觉得今天中国所有的教育改革,更多关注的是“解决问题”,比如应试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压力太大、学习目的异化、家长焦虑情绪、教育资源配置不公……这些都是目前大家眼睛能够直观看到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考虑通过什么样的变革,能够把这些问题解决。

但是,教育的问题绝对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些问题,如果不从根子上面去思考、去解决,也许有时候这个矛盾解决了,那个矛盾又出来了。

所以我总会有这种隐约的感觉,就是我们花了很大的功夫,都是面对现在要去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本身去考虑这些问题。

兰亭荟:就像俞校长说的,教育改革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教育变革面向未来?

俞立中:这就是关于教育现代化的问题,什么是教育现代化?到底今天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的教育针对这些变化应该有什么样的变革?

 当今世界有几大发展趋势:第一,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沟通、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第二,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更多的应用,教育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第三,知识成倍在增加,任何学习的过程,都不可能满足终生发展的要求,所以如何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跟上这个世界的变化,或者说得再高一点,教育应该引领世界的变化。由此可见,国际化、信息化、多样化是检验教育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如果我们能把眼下教育的问题,放在三个维度里思考,应该都能够找到它的解决方案或者解决思路。

 如果只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思考问题,或只是简单地去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实际上是认识不到今天中国教育应该往哪个方向去,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实施改革。

学习军备竞赛不断升级是社会的悲剧

兰亭荟:这次的教改意见,一个大的基调,是希望给学生们进一步减负。以前说减负,家长们是乐见其成的,但后来发现不对,学校课业减少了,却意味着家长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校外机构给孩子们补习。减负为何越减越重?

俞立中:我认为减负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我们脱离现实来谈减负,并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要求学校少布置课外作业,给孩子空出来的时间干什么?是尽心地玩,或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还是进社会培训机构或者利用网络资源补课?在“唯分数论”的单一价值取向面前,家长最后还是会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实现其愿望的。

 所以,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减负不减负的问题,而是学生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课题。

 这么多学生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走到最后不就是挤来挤去互相竞争吗?越来越升级,升级到最后把教育的原点都给抹掉了,教育就变成了一场比赛。

 教育的本质并不是比赛,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地成长,幸福地生活,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让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更完美。

 我一直在讲,教育的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当社会不同群体对人生价值有自己的定义,当人们在不同工作岗位能有不同的追求、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的社会生态才会平衡。

 而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学习的赛场上,把有没有进入一所知名学校,未来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是不是有高收入作为评价标准。很遗憾,他们把这些可拿来相互攀比的东西当成了孩子的人生目标,成为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当然,我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但是,每当我参加各类讲座交流,听到家长们焦虑的提问时,不得不正视这个社会现实。

兰亭荟:所以您是认为教育的问题要得到根本的改变,是要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所改变、有所松动?

俞立中:是的,这就是我刚才说到的多样化,每个孩子有自己的特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大家应该有不同的追求。教育的根本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志趣、明白什么是有价值的追求,而不是当下的急功近利,更不是一味追求金钱和名望。知道想做什么,该做什么。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更有价值。这些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一定会有差别。

如果从教育的社会价值来讲,它是为了培养我们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不同的人才。不同行业、不同人才一定是有着它独特的培养模式,而且他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也一定是不一样的。

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未必会成为一个好的社会活动家,一个政治领袖也未必会成为一位好教师……实际上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追逐自己的兴趣,最后可能成为某方面栋梁之材,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力量。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把学生引导去考试比赛,在同一条跑道上竞争,会产生满足社会不同行业发展的所需人才吗?不能的,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高分低能。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出了问题,这是社会的悲剧。

兰亭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学生被束缚在分数,到后来变得厌学。如果说有一个厌学的孩子问您:“俞校长,您能告诉我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您会怎么样跟他说?

俞立中:我觉得学习的意义还是在于获得的愉悦,这个愉悦是一种成功的愉悦,最关键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懂了很多东西,或者你在认识上能够到一个新的阶段。

如果每个人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看到自己一步一步在往前面走,他能看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我相信这种愉悦是会比较长久的。

我认为所谓的“快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有获得感,他获得了才会真正地感到开心,他这个获得可以是知识上面的获得,他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经历上的获得,或者是某种其他方面的,这都会给他带来很多愉悦。这才是更重要的东西。

而一个懂教育的教育者,就是要让孩子不断地拥有获得感,而不要老是批评孩子,让他失落,让他难过,只有失败感。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挫折、成功、挫折、成功中,一步步往前走,最后成为人才。

我在意孩子的见识、实践和思辨

兰亭荟: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不甘心平庸,俞校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俞立中:我认为孩子的成长有三点是最重要:第一是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人生的基础,最重要了;第二是阳光正派,不要走上歪门邪道;第三自食其力,不要成为一个啃老族。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我认为家长就应该基本满意了。

 孩子最后能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或者是被公众所认同,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机遇,不是你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你可以帮助他成长,但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得那么高。

 我现在发现恰恰是这样的:越是觉得自己不成功的人,往往对孩子的期望越高,这个就更要出问题,孩子非要往疯里面去逼不可,而且把孩子逼疯还觉得不是自己的责任,还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那是很可悲的。

兰亭荟:如果您现在是一名小学生家长,在外部的教育环境暂时无法得到明显改变的下,你会如何培养孩子?

 俞立中:我觉得是要去拓宽他的视野,一个孩子的眼界对他未来的发展太重要了。简单讲,你看都没看到,你怎么会想到?你没有想到的事情,你怎么会去努力?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的。你只有看到了这个东西,才会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应该去努力的,如果他看都没看到,他认为眼前的东西都是合理的,都是好的,怎么会有想法和动力要去改变它?

 所以我是觉得一个小孩的培养哪怕多花点时间,也要拓宽他的视野,让他能够接触更多的不一样的东西。也许会从某一个点上启发他的一些动力或者兴趣,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兰亭荟:如果您是一名中学生的家长呢?

 俞立中:小学生他看一看就可以了,中学生他可能要参与了,包括参与志愿者活动也好,参与公益劳动也好,或者去参加科技展,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现在把教育都看成课堂教学,一想到学习,我们很快就想到课堂学生坐在里面上课。如果一个学生会在实践当中学习,那是他掌握了学习最精华的部分。

 高中就是思辨了。这个阶段学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要去压抑它,不要让它缩小到一个规范的标准答案里,而是让他更多的去思考问题。

 我觉得思维的方式很重要,我们把不同的事实摆出来,在这个事实面前怎样去引导他分辨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形成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这是最要不得的。

 包括在大学阶段,思辨教育也非常重要。我们上海纽约大学的教育,我觉得最欣慰的事情是学生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他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并且应该怎样去努力。

 我一直举这个例子,我们的学生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她说我还申请了卡耐基梅隆和其他几所学校,如果我被卡耐基梅隆录取了,我一定会去。

 这就已经有了她独立的思考,她是学计算机的,卡耐基梅隆的计算机比哈佛好很多,她不是去追这个名,而是真正想学到真才实学,体现自己的价值。

办上纽大,探索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兰亭荟:上纽大到底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教育,使得他们经过四年大学,从功利的角度看,很有竞争力,从自我实现的角度看,又很有各自追求。这种化学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俞立中:在上海纽约大学的教育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老师经常会出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他们要求学生独立去思考这些问题,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自己的世界观。

 当然我们要求的一定是一种积极的价值判断,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让我们的世界能够更加和谐、和平、可持续发展。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而且我们也不希望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

 我认为很多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需要释放学生的天性和想象力,而不是仅仅寻找和记住标准答案。如果家长一味逼着学生往标准答案上去靠,很容易抹杀了孩子好奇的天性。

兰亭荟:俞校长,您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包括兰亭荟里面每一位贤达,能做些什么才能让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评价体系朝更宽松、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俞立中:可以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做点贡献。如果把大家认为的各类成功人士的教育经历拿出来看看,你会发现事业成功和在哪一类学校上学并不一定有什么线性关系。

 如果从统计意义上讲,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也许成功的概率更大一些,因为选拔进去的学生至少在学业上是很优秀,但并不是必然的,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也可以贡献很大,人生很有价值、很充实。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多拿一些事实来认识教育的过程。

 如果我们在招聘不同岗位的员工时,也能够体现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那就是从实践上改变了很多东西。

 今天,中国的教育模式乃至世界很多国家的教育模式,都是工业化时代形成的。但教育永远是这样吗?在今天这个时代背景下需要有什么样的变革?其实,很多国家、很多学校都在探索。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4]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20]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17]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45]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14]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02]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04]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01]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44]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4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