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回应最近在美国的反华情绪,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谢晓亮认为:美国的理想不应该被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所取代,每个人都在中美科学合作中获胜。
在哈佛大学担任终身教授20年后,我于2018年7月回到了北京大学(PKU),这将我的过去与我的未来联系起来。但是,就在我开始在北京大学任职6天后,美国实施了首个针对中国的关税措施。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令美国数百家机构调查在美国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支持的科学家,尤其是来源于中国或者与中国有合作的科学家,这直接导致美国机构的许多研究人员关闭了实验室。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决定离开哈佛前往北大。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它涉及许多考虑因素,例如我对父母,母校PKU,祖国等的爱。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科学本身。我认为在北京会有更好的研究机会,这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科研水平不断在进步。
我自己的生活已经从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文化中形成:一种是我通过自己的根源继承的(中国方面),另一种是我在我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面继承的(美国方面)。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我被美国教授所接受。在哈佛作为移民,现在是美国公民的20年里,我同事的支持帮助我实现了作为科学家的梦想和学术界的崛起。从广义上讲,这种包容性使美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因此,虽然我对中国学生和合作者被作为间谍的看法深感冒犯而感到震惊,但最近美国许多顶尖大学,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大学的支持让我感动。这些大学提出的响亮信息是,美国及其大学必须保持开放。
第一位MALBAC婴儿于2014年9月19日在北京出生
我个人的经历就是美中合作如何使整个世界受益的一个例子,而不仅仅是中国。虽然还在哈佛大学,但我在波士顿和北京之间穿梭,并与我的北大同事乔杰和汤富酬合作,采用新方法改善体外受精过程中胚胎的基因检测。使用我最初开发的高精度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多重退火和基于循环的扩增循环,MALBAC),在2014年,我的PKU同事和我实现了全球首例“MALBAC婴儿”的诞生。从那以后,中国已经有超过一千名MALBAC婴儿进入世界,没有父母的遗传性疾病,这体现了精准医学的力量。
疾病没有国界,科学研究也不应该有!我很高兴这项技术已在美国采用,以便全世界的家庭现在可以从这项国际努力的成果中受益。
美国和中国团队之间关于无创胚胎基因检测的电话会议
自去年以来,我一直能够通过中美合作继续进行具有医学影响力的研究,但是中国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我的研究团队一直在美国最负盛名的医院布莱根妇女医院Catherine Racowsky博士合作开发基因检测的无创版本,代替胚胎活检,这不仅是非侵入性的,而且有望更精确和可靠,并且两个国家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再一次,这种合作是互利的,与美国人常常相信的相反 - 中国是中美科技合作的唯一受益者。
由于中国的改革和经济增长,中国科学家开始在许多领域贡献世界一流的科学。然而,科学是国际性的。为了追求新知识,了解自然,解决我们时代所面临的真正重要问题,世界各地的中国科学家和科学家必须合作。只有这样做,大家才能共赢。
科学应该超越政治。正如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所说的那样,“科学不分国家,因为知识属于人类,是照亮世界的火炬。”
谢晓亮,1962年出生于中国北京,生物物理化学家,是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界最高奖获得者、是获得美国生命医学大奖——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的第一位华人。
谢晓亮教授研究领域广泛,从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到生物化学,再到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临床医学,无畏探索,不断创新。他是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
2010年谢晓亮在北京大学主持创办的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已成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技术驱动型的生物医学究中心。2016年谢晓亮又组建了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以促进我国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
2012年谢晓亮在单细胞全基因组学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开发了单细胞全基因组均匀扩增的新方法——多重退火循环扩增法(MALBAC)。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婴儿”在北医三院诞生,标志着中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7月1日起,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