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不休,越來越多製造商有意把生產及採購活動分散至東南亞的低成本國家。其中,柬埔寨位處東南亞中心,是區內一個合適的生產基地。該國處於大湄公河次區域的南部經濟走廊,與泰國、越南和老撾相連,讓製造商較易把產品出口到這些東盟快速增長市場,把握出口商機。
柬埔寨政府歡迎海外投資,容許外商全資投資絕大部分行業,又為他們提供多種投資優惠,以及優厚的稅務待遇,在利潤或資本匯出方面也沒有任何限制。柬埔寨的美元化程度甚高,美元在當地普遍使用,外國公司到當地營商時更加方便,也倍感安心。另外,該國的基礎設施發展在政府努力及國際資金幫助下,近年取得顯著成績。
柬埔寨的投資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外國投資者到當地發展,尤以中國內地、香港、日本及東盟其他國家的投資者為然。雖然該國的勞動成本上漲,但工業方面持續多元化發展,加上進一步融入地區供應鏈,都為電子產品、汽車零部件等高增值製造業帶來機遇。
柬埔寨主要港口的位置。
海運方面,柬埔寨主要經西哈努克自治港及金邊自治港處理國際貨物。西哈努克港是柬埔寨唯一的深水港,為當地主要貿易門戶,處理全國約70%的貨櫃吞吐量。過去數年,該港口進行了擴建及升級工程,但現時的營運及清關效率仍然較低,貨物處理時間較長,收費也相對高昂。例如,根據世界銀行資料,從柬埔寨出口15公噸標準貨櫃,收費約為375美元(包括貨物清關及由其他政府部門進行檢驗程序的費用),但越南和泰國分別只需290和223美元。金邊港位於柬埔寨首都金邊,是該國第二大港口,雖然只是一個河港,但貨物卻可直接運送到越南的蓋梅港(Cai Mep),然後出口到美國。自2013年以來,金邊港的貨櫃流量平均每年增長14%。為應付貨物量上升,該港口已開展擴建工程,目標是於未來10年把貨櫃處理量提升3倍。
柬埔寨的運輸基建雖然在過去數年穩步改善,可是發展程度仍然不足,並較多個鄰近國家落後。根據世界銀行的2018年物流績效指標,柬埔寨在160個經濟體中排行98,與泰國(第32名)、越南(第39名)等鄰國有一定差距。該國更是區內道路情況最為人詬病的國家之一,全國鋪裝道路不足20%,在東盟各國中比例最低。一些主要道路也因水浸、嚴重擠塞及貨車超載等問題,路面質素每況愈下,導致交通受阻,影響行車安全。過去數年,在亞洲開發銀行的財政援助及中國、日本和澳洲等國的協助下,柬埔寨開始為部分主要國道進行修復及擴建工程。未來數年,隨著這些基建改善項目相繼完工,預計該國的運輸及物流效率將大為改善。
避免在交通擁擠的市區設廠
製造商若有意到金邊設廠,應避免選擇中部地區。這是因為金邊市中心一帶的交通擠塞問題非常嚴重,當地政府已實施禁令,不准大型工業車輛在日間駛進。為紓緩該區的交通問題,柬埔寨於2019年1月開始興建金邊第三條環形道路,預計於2021年12月完工。該環形道路將與多條主要國道及金邊自治港連接,落成後可望吸引更多製造商遷廠到金邊市郊。
經濟特區:製造商投資設廠的務實選擇
服裝業向來是柬埔寨經濟的重要支柱。2017年,服裝及紡織品佔該國總出口73%,比例遠高於緬甸、越南等鄰國。在該些國家的總出口中,紡織品一般僅佔20%。然而,柬埔寨的服裝製造業近年要面對工資上升的壓力,以及來自緬甸、孟加拉等其他低成本生產基地的競爭。為減少對紡織業的倚賴,以及促進工業多元化發展,柬埔寨政府推行《2015-2025年工業發展政策》,鼓勵投資高增值行業,例如機械及設備組裝業、天然資源加工業、資訊科技業及電訊業等。
在工業多元化發展政策下,柬埔寨政府設立了40多個經濟特區,其中19個已開始運作,主攻不同工業。這些經濟特區一般配備較佳的基礎設施及行政支援,區內公司還可享有進口增值稅豁免、簡化海關程序等其他特殊待遇,對香港製造商而言是投資設廠的好選擇。
柬埔寨的經濟特區有些位於重要港口及城市,例如著名的金邊經濟特區及西哈努克經濟特區,另外也有一些分布在鄰近泰國及越南的邊境一帶。在泰國,由於生產成本較高,很多當地及外國製造商都採取「泰國加一」策略[1],越來越積極把組裝工序分散到泰國附近一些成本較低的國家,包括柬埔寨。為招引泰國的外國製造商,柬埔寨在接近泰國邊境的西北部城鎮波貝(Poipet)設立3個經濟特區,其中桑科波貝經濟特區(Sanco Poipet SEZ)是個佔地83公頃的工業園,內有多家從事汽車零部件業及電子業的日本公司,例如住商(Sumitronics)及三幸電機(Sanko Electronics)。這些公司在泰國設立生產基地,又在波貝設廠,以善用柬埔寨成本較低的勞動力資源。
未來挑戰:勞動成本上升及可能失去普惠制資格
柬埔寨雖然是具吸引力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落腳點,但有意到該國發展的投資者應該留意,當地的工資持續上升,而歐盟也可能暫停為其出口產品提供特惠待遇。過去數年,柬埔寨的每月最低工資已由2014年的100美元飆升至2019年的182美元[2],多少削弱了該國的低成本優勢,而此最低工資水平更超越了區內另一製造業熱門落腳點越南。
事實上,柬埔寨現時的市場薪酬已遠高於最低工資。以服裝業及鞋履業工人而言,基本薪金(主要根據最低工資釐定)其實僅佔實際領取薪金約65%[3],因為他們一般享有其他福利,例如勤工獎金、長期服務獎金,以及超時工作膳食津貼等。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一項調查[4] 顯示,柬埔寨製造業工人全年平均薪金[5] 為2,920美元,和區內其他國家相比仍較具競爭力,例如越南的薪金水平便達3,810美元。
現時,柬埔寨出口產品到歐盟、美國及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時,可按當地的普及特惠稅制計劃享有免關稅優惠,這一點是該國出口導向型製造業的一大優勢。可是,歐盟因柬埔寨的人權問題,現正檢討應否延續其普惠制受惠國資格,該國享有的免關稅待遇或會被撤銷[6]。假若如此,柬埔寨產品輸入歐盟市場時,便要支付關稅,其中服裝的關稅為12%,鞋履則為4%至17%。目前,歐盟是柬埔寨的最大出口市場,佔該國總出口40%左右。為應對歐盟及美國[7]暫停普惠制優惠的風險,柬埔寨政府推出《柬埔寨自立政策》,期望透過改善貿易政策及海關效率,減少倚賴貿易優惠。
[1] 「泰國加一」策略最先由日本製造商提出,目的是要把握泰國鄰國成本較低的優勢,同時維持在泰國的營運,以繼續運用當地發展較佳的基礎設施及工業資源。
[2] 柬埔寨的最低工資只適用於服裝業及鞋履業,由勞工顧問委員會每年檢討一次,其他行業並無訂立強制最低工資。
[3] 資料來自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柬埔寨服裝及鞋履業報告(2018年6月)》。
[4] 資料來自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發表的《2018年度亞洲、大洋洲日資企業實況調查》。
[5] 包括基本薪酬、社會保障金、超時工作津貼、獎金及其他福利,但不包括遣散費。
[6] 2019年2月,歐盟因柬埔寨的人權問題啟動正式覆核程序,或會導致柬埔寨在「除武器外所有產品皆可」安排下的貿易優惠被暫時取消。詳情請參閱EU launches procedure to temporarily suspend trade preferences。
[7] 2019年1月,美國有國會議員提出《2019年柬埔寨貿易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檢討根據普惠制向柬埔寨提供的貿易優惠。詳情請參閱Cambodia Trade Act of 2019。
[8] 聯合國發表報告指緬甸有侵犯人權的情況後,歐盟於2018年10月派出監察團訪問該國,並將參考監察團的調查所得,分析應否透過臨時撤銷「除武器外所有產品皆可」安排的程序,取消給予緬甸的貿易優惠。歐盟現正分析監察團收集的資料,然後考慮下一步行動。詳情請參閱Myanmar:EU mission assesses human rights and labour rights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