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情报分析最可靠的形式是全源情报,即 “将情报和所有相关来源的信息整合起来,以分析影响作战的情况或条件”。从近几场局部战争来看,为了搜集更多的数据信息,美军不遗余力地在陆、海、空、天、网等多维空间编织各类智能侦察网络,基于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军用无人系统更是大量投放战场,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拥有的空中无人系统多达 8000台,海上水中无人系统 6000 台,地面无人系统超过 1. 2 万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军为了占据信息优势,对敌实施快速打击,在太空投入了包括 “锁眼”“大鸟”和 “大酒瓶”等100 多颗卫星在内的太空侦察系统; 在空中将“全球鹰”“空中幽灵”“捕食者”“先锋”和“死神”等先进的无人机及侦察直升机大量投放实战; 在海上和水下,美军也大量设置了各种无人潜航器和自动识别系统,能够在敌方海军基地和港口实施水下监视和跟踪,这些系统已成为美军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空间搜集情报也是美军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前中情局职员爱德华·斯诺登披露了“棱镜”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远程电脑终端实施绝密电子监听,其实质就是利用智能网络技术在网络空间内搜集各种情报, “棱镜门”事件印证了美国情报战火在网络世界早已蔓延开来。美军通过网络,使用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和逻辑炸弹等智能网络武器实施网络攻击活动,以手中的键盘潜入到世界各个国家的电脑网络,并且根据当前任务驱动,有重点地对一些国家的政府主干网络、军事网站、军事研究机构和军事论坛进行全时监控浏览,完成情报搜集、摧毁和破坏等使命任务。如在协助美伊联军收复摩苏尔的战役中,网络司令部参战分队通过网络大量搜寻 “伊斯兰国”及其支持者在邮箱和社交媒体中暴露的目标信息,使用快速定向技术进行定位配合美军实施点杀,对藏匿于摩苏尔的 “伊斯兰国”头目巴格拉迪进行了至少 4 次精确定位侦察,却因“战术配合而非技术原因未能实现斩首”。
在美国 “网络风暴”和 “网络卫士”等常规演习中,网络分队通过发送智能网络 “钓鱼”电子邮件,搜集掌握假想敌 “目标属性、规模和威胁水平”,并通过传送恶意文件谋求获取更加详细的目标信息。其低成本、战术级、潜隐性、收效高的特性,令网络空间成为美军侦察和搜集情报的重要来源。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情报分析应用中发挥作用比较明显的当属以专家系统、知识图谱、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就专家系统来说,它是一个以情报领域的专家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利用知识库中情报专家的知识和情报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来处理该领域问题。同时,该系统可引入深度学习算法,随时人机交互,完善知识库储备,并具有自主学习和纠错能力,能够在应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能力,主要作用为语音理解、图像分析、事物分类、诊断预警和计划生成。这类智能系统在军事情报分析中的应用广泛,大幅提高了情报分析效率。此外,美国国防部算法战跨职能团队使用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为部队开发用于目标探测、识别与预警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该小组于2017 年 12 月部署到中东,显著提高了对无人机收集视频的 “处理、利用与分发”能力,支持辅助美军挫败 “伊斯兰国”的行动。
由美国空军提议研发的数字企业多源开发软件(MEADE)能够直接回答问题或通过与用户交互,协助引导情报分析人员找到答案,并作为虚拟助手帮助情报分析师处理海量数据信息。美国 《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家安全》报告指出,对于社交媒体的数据监测、分析以及筛选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网络空间内海量信息进行关联分析,从而获得与国家安全、恐怖活动相关的情报。为了应对 “9·11”事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频发的恐怖事件,美国 “人工智能暗网”项目通过收集网络空间内国际恐怖组织在网站、论坛、聊天室、博客、视频、虚拟世界等产生的 “所有”网络内容,用多语言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网络挖掘技术执行链接分析,成功预测和破获了近百起恐怖主义袭击危险。
此外,由美国水晶球公司开发的大数据分析“哥谭”平台已被美国情报界广泛使用,该平台可以帮助组织合并、管理、保护和分析大量数据,对语义、时间、地理空间和全文本进行分析。“哥谭”平台把人工智能算法与强大的引擎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精准搜索和挖掘功能的智能搜索引擎,可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在数据之间进行关联分析与预测,该平台在 2011 年美军击毙本·拉登的行动中和阿富汗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