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大陆中产阶级不应仅是消费阶级 更应成为推动改革和进步的“中坚分子”
来源:侨报 | 作者:刘杉 | 2010/9/5 6:18:08 | 浏览:1937 | 评论:0

  尽管学者们对中产阶级一词有不同的定义,不过但凡说到中产阶级,往往让人想到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有稳定的生活状况,其二是对民主制度有较高要求。

  几天前,亚洲开发银行公布了亚洲中产阶级标准,以消费水平划分,亚行将中产阶级定义为每天消费2至20美元的群体,其中又分为“底层”、“中层”和“高层”三类。按照该标准,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增加了8.4亿中产阶级人口。不过亚行也认为,这8亿人中有4.42亿人口每天消费在2至4美元,属于“底层中产阶级”,一旦遭遇重大危机,他们很容易陷入贫困。

  读到此新闻的中国人不禁哑然失笑,颇有“被中产”的感觉。

  笔者近日与大陆历史学家秦晖聚餐,席间谈起中产话题,秦晖解释了中产阶级之所以成为民主制度推动者的原因。按秦晖的说法,中产阶级一词来源于欧洲中世纪,是介于贵族与农奴阶级之间的群体。其时,欧洲多为城邦国家,贵族是统治阶级,占有土地,拥有大量农奴。农奴耕种贵族的土地,人身依附于贵族,贵族与农奴属于上层与底层的两个阶级。而在城市国家中,同时存在着在城市里依靠手工艺和经商生活的独立市民人群。他们人格独立,但要遵守法律,要纳税。这部分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被称为middle class,后来我们称之为中产阶级。

  这些中产阶级因为要按时缴纳税费,所以关心税收政策,也关心国家如何支出税费。这种关心导致了民主意识的觉醒,进而推动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

  可见,中产阶级最初表象是“中间分子”,但因其特殊的地位和法律义务,他们自然关心政治,从而成为国家中影响政治决策的群体。所以,他们不仅是“中间分子”,还天然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坚分子”。

  由于民主制度在西方普遍实行,因而学者们后来对中产阶级的定义就偏向了经济层面。学界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一般包括收入、教育背景、工作方式、居住条件、生活价值观等,而非简单的以消费水平界定。亚行以消费水平来划分中产阶级的方法,显然与政治学、社会学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有偏差,甚至也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说法不一致,这使得亚行的分类显得过于简单,或者说,不具有学术意义。如果说中国的大部分农民都是中产阶级的话,这不仅与学术常识相悖,更与中国现实相差甚远。

  在中国,由于改革不够深入,权力与资本结合密切,产生了权贵阶层和弱势群体。而居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间阶层”,其中受过良好教育和有较好收入的人群,成为中产阶级。遗憾的是,这部分人并没有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反而成为崇拜消费主义的中间分子。1989年后,中国社会拜金主义和犬儒主义盛行,使得本应成为社会改革和制度建设推动力量的中坚阶层,更多关注个人的物质追求,而较少关心最终亦影响自身利益的国家政治生活和法制建设,这使得中产阶级无法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中坚分子”。同时,由于向上流动的渠道普遍堵塞,中下层的“中间分子”难以向“上流”发展,反倒时刻存在沦为“下流”阶层的危险。

  以此看中国社会现状,倒也符合亚行以消费支出划分阶层的思维,即只有物质诉求,缺乏天然的追求正义、法制的文化和精神。

  当然,在城市中苦苦挣扎的“中间分子”,期望通过自身努力而成为中产阶级的做法值得尊敬。但如果他们无法成为推动改革和进步的“中坚分子”,最终也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便实现了,也未必好梦常在。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民企把生意做大了,国企把官儿当大了 2025-03-27 [136]
金雁|从“海燕”到“家鸭”,红色文豪高尔基是如何堕落的? 2025-03-27 [141]
为什么乌合之众更容易选择左派?——从大众心理与左派政治的共生关系 2025-03-27 [126]
华为抓腐败、复旦砍文科,两件事都指向同一个危机 2025-03-22 [236]
看了一个美国博主对进口中国机械和美国机械的对比 2025-03-17 [356]
韩剧真的懂我想看什么 2025-03-10 [522]
野村陆挺详解房地产:出清是关键!以保交房为主的市场出清方式是最合理的 2025-03-10 [513]
4000名少年被送进“戒网瘾”班,结局出人意料…… 2025-03-10 [534]
六部回忆“特殊时代”的书:是时代的伤痛,更是个人的悲剧 2025-03-07 [652]
赵晓:谁误导了中国?——中国知识界百年反思与警省 2025-03-07 [64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