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首次高层战略对话近日在贵州贵阳召开。选择二三级城市来开这样重要的国际会议,是一个新尝试。对话之前,欧盟高官特地去了贫困的农村。据说这样的安排既是欧盟要求的,也是中方一直希望的,双方一拍即合。可见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介绍中国已是中外共同的需求。
前些年我有机会去广东,途中看到很多县级市的街头都挂着一些“国际会议”、“国际展览”的大幅招贴画。当然,那些县级市已经相当国际化了,那些五星级酒店和高档会议中心完全达到了国际标准。
我们想过没有,一些本来就对中国发展有忧虑、担心的老外,如果到这样的地方参加了一两次国际会议,会对中国的国情、地位产生怎样一种什么印象呢?
广东不是中国的全部,东部沿海的富有代表不了整个中国的发展水平。改变老外的偏见需要更为全面的“眼见为实”。此次中欧战略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以后的国际会议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尽可能多地安排在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甚至一些贫穷的县级市。
在贫穷地区开会,吃住的条件可能会差一些。但根据我在西北走过的一些比较贫穷的县级市来看,那里没有高档酒店和饭店,只要将那些普通的旅店或招待所收拾得更干净一些,应当说还是比较舒适的,有的招待所就接待过中央一级的领导。至于开一些中小型会议的硬件条件,那就更没有问题了。只要临时加强一下安保,再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布置,就完全可以承担。
其实很多老外并不特别看重什么五星、四星,更愿意到中国的偏远贫穷地区走一走。最重要的是,老外到这些地方去参加国际会议,在附近走一走,看一看,既有利于带动当地的经济,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真实全面的中国。
现在每年因参加会议入境中国的人数高达数百万,这首先是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机会。而当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人看到中国的更多面孔之后,再把他们的印象带回国内,自然会让中国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起来,进而又会成为中国扩大国际影响的机会。
再进一步,国外政要来访时,我们能不能在安排他们去长城、故宫之外,也让他们去看看那些偏远的地区,或者到北京上海的高楼大厦背后的狭窄吵闹的胡同里弄走一走,与居民们交谈交谈,体验一下民情呢?让他们知道是什么人在书写中国发展这本大书,又是什么人决定了中国发展这本书的书写方式。相信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战略,意图并非深不可测,背后也没藏着掖着什么。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敢于暴露自己缺点的人更容易成功。用真诚与真实与世界打交道,肯定最符合中国的利益。这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