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未来十年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正在从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迈进。从指纹登录到刷脸支付,从虚拟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人们已然能够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相信很多人在小学时代都学过《2030年的一天》这篇课文,也在当时畅想过未来的场景:机器人协助生活起居、在家办公、机器实现自动操控、刷脸走天下……如今已是2020年,距离我们曾经畅想的2030年只有十年。不难发现,当初想象的许多场景,今天已经实现。现在,人们的生活渐渐走上“云”端,同时也与人工智能的联系越发紧密,“云”将为未来城市提供数字基础设施。预计到2045年,全世界将有60亿人生活在城市中,由于“云”具备存储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智能电梯、智能停车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空中出租车、火车和地铁、农场和发电站都将广泛应用,变得更加安全,且得到更有序的管理。作为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一环,人工智能需要被正确地理解。
人工智能,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一台可以完成全部人类行为的机器”。它不能简单概括为一项技术,确切来讲,它是一种技术应用的方法,其特点在于仿造人类的能力。它涉及计算机视觉、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目前可用的许多技术。
数据和特征决定了机器学习的上限,而模型和算法只是逼近这个上限。这里的数据指的就是经过特征工程得到的数据。
特征工程是把原始数据转变为模型的训练数据的过程,目的是获取更好的训练数据特征,使机器学习模型逼近上限。
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需要依靠人力设计并输入想要电脑get的知识,由于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导致特征工程成为机器学习的瓶颈。而深度学习打破了这一瓶颈,它通过多层结构算法,机器对数据集的“特征”进行筛选和提取,通过反复训练,找到差异和规律,最终获得了提取抽象概念的能力。
一切与技术之间的“相爱相杀”,皆由于科技是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可以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能够带来更多的新机遇,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同时也将有可能造成大量人员失业、使人们的精神层面有所退化。
另外,若技术运用不当,将对社会带来危险,特别是诞生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人兵团,甚至可以导致战争甚至人类与机器人对立的情况发生。
如果有一天终结者真的穿越过来…
因此,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持乐观和悲观态度的人,兼而有之,也可以说势均力敌。
生活中,与人工智能“相爱相杀”的场景比比皆是。比如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人们通常都会习惯性地打开地图,输入起止点,根据地图给出的路线出发;开车的人们则离不开导航,一来掌握路线,二来了解路况信息。
提起开车,未来通过在车上搭载先进传感器获取车辆信息和周边路况,再利用人工智能整合与判断信息,就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总之,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赋予了地图灵活性,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然而,之所以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持悲观态度,是因为它的另一面体现在试错的代价上。如果导航给出的路线出现偏差,则会导致时间成本的增加,不过重新规划路线抑或是问路总能够解决。但如果是自动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则不堪设想。
与消费场景相比,倘若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出现错误,那么代价有可能更高——美国的挑战者号航空飞船曾因为一个小小的O型环失效导致整个飞船最终爆炸坠毁,如果因计算错误导致生产出不合格的零件或产品,势必会对使用者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自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以来,人们已经与它“相爱相杀”64年,也一直在机遇、挑战和风险中徘徊。特别在今年,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和刺激,人们更加看到了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可能。未来,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技术支撑,相信人们能够充分发挥“科技向善”的理念,利用AI更好地趋利避害。
作为计算机科学研究发展的结晶,人工智能未来将如何发展,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基于人工智能如今的发展程度和应用场景,不妨设想一下:
1. 带动群体智能的发展
从学科层面来看,人工智能将有可能带动群体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不再是机器单纯模仿一个人的智能,而是基于互联网连接起很多机器、很多人,成为群体智能。把人的灵活性与机器的精确性结合在一起,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
群体智能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引起各领域学者广泛关注,现在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经济、社会等交叉学科的前沿领域。群体智能利用群体优势,在没有集中控制,不提供全局模式的前提下,为寻找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2. 人与AI和谐相处,实现混合智能
从技术层面看,生物智能系统与机器智能系统将实现紧密结合,譬如人机共同驾驶、多种穿戴设备、人机协同手术、脑控或肌控外骨骼机器人等场景将有机会实现。
3. 架构跨媒体间桥梁
从媒介层面看,AI可以在视听说之间实现语义贯通,让概括、联想和推理也变得更加智能。
4. 带动无人系统的迅速发展
人类的机器人通常不如对机械进行智能化和自主化升级效率高,所以在未来更加灵活多变的领域中,无人系统的发展将快于机器人,使得机械手在装配线上发展迅速。
此外,人工智能还将具备“直觉感知”功能,想人所不敢想,为未来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随着人工智能场景的广泛应用,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也早已开始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安全研究——
自2018年起,科恩实验室就开始在“安全+AI”交叉领域结合应用场景进行研究探索;2019年3月,科恩实验室又发表了“特斯拉Autopilot的实验性安全研究”,利用AI领域的对抗样本生成算法,精准误导特斯拉Autopilot的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算法,成为首个实现对抗商用自动驾驶系统图像识别功能的研究案例。
此外,腾讯AI在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已经实现深度应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腾讯觅影在患者CT检查后最快2秒就能完成AI模式识别,1分钟内即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参考。
最近,腾讯也为AI领域的研究成果再添一笔。就在几天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上,腾讯正式发布了《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泛在智能》。《白皮书》指出,未来已来,智能技术会是一个渗入到生活、无所不在的状态,人工智能即将进入“泛在智能”阶段。
今后,每个产业都会或多或少地融入AI,人们作为人工智能的创造者和驾驭者,在对新技术发展保持敏感的同时,也应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引领AI创新,推动AI普及,肩负AI责任,一同创造人与AI共成长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