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老师最近在博客上连续发表文章,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评析,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不客气地说,张老师的文章有太多的逻辑和方法错误,以及更多的对宏观经济学的误解和非难,我们来一一指出。
(一)首先,在张先生的“宏观分析的失误(一)”中,张老师着重批判了凯恩斯的一些概念和方法。我想问的是,张先生刚刚在《凯恩斯的无妄之灾〉〉一文中说自己看不懂《通论》,又怎么可以批判自己没弄懂得理论和方法那?试问张先生何以批判?以何批判?
(二)在“宏观分析的失误(一)”中, 张先生一再以费雪,弗里德曼的理论和观点来批驳凯恩斯的观点,试问难道费雪和弗里德曼的理论和方法不是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么?虽然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支出现在《通论》之后,但不代表宏观经济学思想在1936年之后才有。从亚当斯密之后,所有的大经济学家都对宏观经济学的思想方法有所贡献。最重要的是,凯恩斯学派只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学派之一(虽然是最重要的),即便凯恩斯的理论和方法有瑕疵和失误,也不能就此否定整个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因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早已发现了这些缺陷并采用货币主义方法来补足,用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的思想方法去批判另一个分支的思想方法来证明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思想方法是错误的,岂不荒谬?逻辑混乱如此,难以想象此文出自大家手笔!!
(三)储蓄和投资是否相等,要看前提和定义。在一个封闭经济体内,均衡的投资和储蓄理论上当然相等,但是在开放经济体内二者大部分时间不等。意图投资不等于实际经济体内实现的投资,同样意图储蓄也不是实际的国民总储蓄,说二者不等有什么错误?这和费雪的观点并不矛盾,因为费雪说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与储蓄。二者的不等或者不均衡所导致的消费或投资的不足或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正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
(四)在“宏观分析的失误(二)”中,张先生批判了均衡分析方法,尤其对均衡的概念提出质疑,这当然是值得经济学人思考的问题,但是均衡的概念和方法是整个经济学从新古典主义(马歇尔)之后的基本分析方法,而不是宏观经济学的独特方法,如果是错误也是整个经济学的错误而不是宏观分析的错误。事实上对均衡思想的和方法的质疑在经济学说史上从来没有间断过,只是从来没有成为主流。
(五)在“宏观分析的失误(二)”中,张先生对Hicks 所引进的IS-LM分析框架进行了批判,但是别忘了,该框架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今天只有经济系本科的教材用这种方法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这是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早已过时。自从动态经济学方法出现后,该方法基本被淘汰,新凯恩斯模型既结合了微观经济学基础,又吸收了新古典主义均衡理论,货币主义理论以及动态经济学方法。看看近20年的经济学主流杂志,还有几篇宏观经济学学术文章用IS-LM框架,基本没有。动态多变量模型早已取代了静态模型,凯恩斯学派已经发展了, 而张先生对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水平,以此来批判宏观经济学?这好比用一个人儿童时期的幼稚和失误来批判其已成年的思想行为,合理乎?公平乎?我们不得不发出感慨,廉颇老矣!
(六)张先生在文中所举的例子确实说明了经济学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上的无力,今天的经济学发展也难免方向不明,有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是在批判之前,请充分慎重的做好自己的功课!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