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也被称为贫富不均、收入不公平等,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个人拥有的财富的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会造成犯罪率升高等社会潜在危害。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有多种,受到不同因数的影响,各个国家和地区还有个人之间都有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并非都是不合理的现象,但也有个人和政府利用垄断以及漏洞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不合理情况。放在世界范围内看,日本的基尼系数低、贫富差距小这点是没有疑问的。2014 年世界银行的调查结果有张图是这个样子,越绿越低,越红越高,日本跟一些欧洲国家的颜色好似老王隔壁男主人的帽子。不要看着另外的新闻说“日本的贫富差距在 OECD 中排名靠后”就以为不怎么样,仔细看一眼那个排名,比日本更好的不都是欧洲特别是北欧的那群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的吗?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比较多。
日本在将近 100 年的时间里,关于国民的定位就是“天皇陛下的良好臣民”。明面上要求为国奉献的多,强调个人财富的少。虽然直接拿来比不太恰当,我国这么干的那些年里收入差距也是比现在要小的。而且也多少受儒家文化影响,士农工商,光想着赚钱不是个很理直气壮的事情。
日本很早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德国一起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有着在世界上堪称无敌的制造业。强有力的第二产业不光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形成了比较发达和稳定的依付于第二产业之上的第三产业。现在有些地方瞧不起工业,认为是落后产业,要金融和 IT 才时髦。也有不少人瞧不起拿死工资的,一心要创业。其实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制造业的死工资可以足够员工买房买车娶妻生子的话,对于营造一个稳定均匀的社会环境来说相比其他产业还是有优势的。
日本的“公司职员”超过 5000 万人,占了总劳动人口的绝大部分。其他任何职业无论是收入高的还是收入低的,从业人数跟这一大坨比都是毛毛雨。多数中小企业的薪资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随地区和业种的变化较小,保证了全国多数劳动者的收入围绕平均年收入四百多万日元变化。
由于日本产业的传统,企业的领导层更多地是由企业内部逐层爬升上来的,像美国那样 MBA 出身在不同企业的高层来回跳的比较少。大家一起进公司混了几十年,虽然职位有高有低,工资上不好意思拉开太大的差距。工会虽然不像欧洲的势力那么大,也算是能为工人争取一定的利益。日本的大公司平均薪资大概七八百万日元,典型的日本大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平均收入四五千万日元,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个差距算很小了。还有东芝这样的奇葩,董事平均两千多万日元,也就普通员工的两三倍的样子。有大股份的老板不算,拿工资的能过一亿日元的那些基本上都是日产 CEO 戈恩这样的外来和尚,日本人几乎没有。公司职员是劳动者绝对主体,公司内部上下之间的收入分配又比较地平均,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就比较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