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吴白乙:对中美关系的判断与思考
来源:华智 | 2020/8/17 17:48:25 | 浏览:633 | 评论:0

一、对目前中美关系形势的判断

 中美关系全面恶化的形势其实2017年就开始了,只不过现在呈现加速度趋势。2018年开始打贸易战时,美方就声称他们手里的牌还有很多,要看中方的反应。如果中方反应不够“理想”,美方后面还有更厉害的招。中国当然不可能完全按美方的节奏和要求来反应。于是,美国在这几年里逐级升高对中国的施压力度,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

如今,美军方在台海、南海等方向上制造前所未有的紧张事态,国内现在对此议论纷纷,有些说法甚至觉得“大难临头”。我的判断是,美国确实摆开了一个决战的架势,但这仍然是虚张声势,还是搞“极限施压”,借此压垮我们。蓬佩奥之流连续发言,暴露出其幻想通过压力促使我方犯错,或者让中国社会内部加速分化。所以,未来美方还会综合施压,但主要还是采取“灰色地带”战略,通过在科技、金融、网络、太空这几个可行的领域给中方制造麻烦,而国防部长埃斯珀最近的讲话表明,美方对在军事领域过度施压所带来的失控风险并非“无感”。

美国要对华开战,需要至少两个以上的硬条件,一个是国内高度政治共识和广泛民意支持。尽管由于极端反华势力这几年持续误导,致使美国公众对华友好度下滑,但是并没有形成真正同仇敌忾的可能,因为我们不会替这些极端势力“加油”,完全被他们带入“敌对”之地。这样的话,美国政府的决策层就没法儿超越国会对总统宣战权的限制。再一个条件是实力所限。从经验角度来看,美国还没有在70多年中同核大国热战的先例,主要的原因就是各方面的代价实际上承受不起。还有一个条件是对中国这样体量、能力和影响的新兴大国,美国无论打热战还是冷战,没有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打不了的。从这方面来看,美国越是向盟友施压,而中国也加紧去做分化瓦解工作,那么这个统一战线就搞不起来,还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某种形态而已。对中国而言,现在的要务还是“顶住”压力,如果误判、动摇,就会败下阵来,后果不堪设想。

二、关于应对中美关系的三点思考

1.中美关系的巨变已经是事实,不以我们的良好愿望为转移。所以,我最近几年来一直在说,要“丢掉幻想”。我不反对尽一切可能挽救中美关系,这当然是历史的“正道”。但美方非要不走这个“正道”,所谓“天要下雨”,我们就得“尽人事,知天命”了。无论是特朗普继续当政还是拜登上台,中美关系还没有见底,美方还有折腾的欲望、能量和空间,还会继续“试错”。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就要沉下心来,屏住大气,等待事情慢慢起变化,这就是当年毛主席写《论持久战》所倡导的辩证观点,无论是悲观主义的“亡国论”还是机会主义的“速胜论”都是要不得的。

2.中美关系变化的本质是两个大国如何磨合出新的共处规范(norm),美国一定要倾力主导这个动态过程,但事实上已力不从心。既然如此,我们就要从危机中寻找定力,创造转机。我想在此强调的是,一定不能着急,想一下子找到办法,“天上掉馅饼”出现全面转圜。耐心来自认知,要把中美关系这一持续跌宕的动态调试过程看成是一场“持久战”,而且要老老实实地承认我们仍然是弱者,是被动一方。在持久战的第一阶段,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不倒”。这一点,经过这三年的磨砺,我们要认真地总结经验以利再战。这里,我想特别提到的是我们三年前的目标和今天不可能是一样的,因为那时候的认识和想法还是相对简单的,属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之列。“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的“持久战”就应该在战略、战术上都有更清晰、合理和娴熟的考量与安排,更富有整体规划性和行动的协调性,说到底要更加注重“实事求是”,灵活机动。

3.如果我们认定中美走向新的共处是一场持久战过程,那就需要有几条基本原则来指导我方的行动。

第一,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要敢于碰硬,也要善于规避,不能一味地被动应付,更不可把战术上的重视搞成“过度反应”。总之,不能失去主动权,让美方牵着鼻子走。

第二,要用好自身的优势,特别要记住“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我们的外交、宣传,要重心下沉,相信群众,动员群众,善于引导民意和利用民力,最终形成社会和公众的理性认识能力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意志。

第三,外交上要对非主要矛盾方向和对象更具包容力,不主动树敌,不轻易示强、冒头,不四面出击。要深入做好国际统一战线的工作,特别是对国外社会、舆情推出更具本地化的工作方式和语言内涵,让对方容易接受和理解。做人民外交,不能急功近利,不可“唯上”不为实,要低调、平实,求同存异,久久为功。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13]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13]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35]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06]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96]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99]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189]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41]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36]
徐庆全:谒华国锋陵 2024-04-09 [22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