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图,从第一个自贸区看起,此前自贸区的“星星之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5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4月,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七地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8年10月,海南自贸区获批,今年6月正式以自贸港身份启动运作。
2019年8月,江苏、河北、黑龙江、广西、山东、云南自贸区挂牌。
2020年9月,中国自贸区第六次扩容,北京、安徽、湖南自贸区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获批。
不难看出,经过7年的建设,目前全国自贸区分布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至江浙沪、西至四川陕西,从沿海到内陆,跨东中西区域,分布于全国各地。
众所周知,自贸区是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优惠的贸易安排。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本就是扩大开放的一项力举。
▲
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一家物流公司里堆放的集装箱。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贸区进一步扩容目的是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
自贸区扩容也有利于进一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4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将实现京津冀全覆盖、长三角全覆盖,同时叠加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此外,这一次扩容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4个省市中,北京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湖南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比较活跃,浙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4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将通过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补链强链,依靠产业链集成创新进一步稳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何选择北京、湖南、安徽及浙江这4个省市?
有人说,自贸区的故事,核心是制度创新。无论是建设数年的还是正在建设的自贸试验区,都是在投石问路中进行着制度创新。
因此,自贸区的建设,一方面要建好一个又一个试验区的“点”,另一方面要在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基础上,种好扩大开放的一片“田”。每一个自贸区建设,都因其特殊区位优势、特殊发展阶段而肩负着“特殊使命”。
此次选择北京、湖南、安徽及浙江四省市,主要是因为这4个省市外向型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好,增长也比较快。去年,这4个省市加在一起利用外资占全国的21.4%,进出口额占全国的21.7%。在这4个地方新设或者扩区,可利用这4个省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比较良好的特点,进一步释放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能,有助于探索在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这次扩容的北京自贸试验区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湖南自贸试验区主要依托经开区、黄花综保区以及高铁南站、机场口岸,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连接粤港澳和中部地区的现代化服务中心。
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芜湖片区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跨境电商等产业,蚌埠片区则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产业。
引领服务业开放,为什么是北京?
在已有的21个自贸区中,北京自贸区肩负特殊使命。
“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这意味着北京自贸试验区将开启全新探索。不可否认,服务贸易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围绕服贸既是亮点,也是当前全国都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服务业的开放已是“箭在弦上”,但相对来说服务业的竞争力还不强,所以需要自贸区来做压力测试。
▲
图为广东珠海横琴自贸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成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北京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北京集聚了4000多家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风险投资累计金额在全球仅次于硅谷,拥有全国超四成的独角兽企业。
自2015年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来,北京形成了120余项全国首创的突破性政策或创新制度安排,推广了六批25项创新经验和案例。
2019年服务业占北京全市GDP比重83.5%,这一比重比全国高近30个百分点,北京服务贸易规模占全国20%左右。
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北京全市GDP比重超过50%,居全国首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入选“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等国内重要榜单企业数量最多。
北京的定位与目前自贸区建设有密切关系。当前,北京自贸区方案最大特点是与新科技、新数字经济相融合。比如,北京正在打造的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示范区扩容,利用国际交往中心,将保税区、空港进行进一步整合,都凸显北京自贸区建设的客观必要性和可行性。
北京的战略定位特别侧重高科技一面。北京具有科研院所、高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作为服务业、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高地具有自己的特色。
开放不止步,改革不停顿。建设每一个自贸试验区都如同是在“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这不是自我欣赏式地“栽盆景”,而是成熟一项推一项、成功一个推一个地“种苗圃”。
在这个过程中,制度的创新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新做法,在更大范围内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制度创新也需要赋予各地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和主动性,给各地更多因地制宜地探索空间及容错空间。只有把这些“种子”切实培养好、在更大范围内播撒好,就一定能开花结果,助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行稳致远,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再迈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