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重磅消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即第14个学科门类。与此同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设集成电路专业为一级学科,并将其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的提案。集成电路专业拟设于新设立的交叉学科门类下,待国务院批准后,将与交叉学科门类一起公布。多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这当中,作为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基本指导性文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向标”。从有关高等教育学科政策的调整、学科专业目录的变动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情况,也能了解我国经济社会背景下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以30年时间跨度为例,自1990年至今,我国关于高等教育的学科政策共进行了11次调整。其中,从1995年开始,学科调整频率不断加快,这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对高等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国家对此的积极响应。本世纪初的第一个10年,学科未作调整,但从第二个10年开始,学科调整频率再度加快,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调整。实际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转变。关于这一点,2019年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优化 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更加重视学科专业调整的内涵式发展,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着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创新。
图1.1990年至今关于学科专业建设的国家政策修订与调整图我国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需要而建立的学科分类体系。1983年发布《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草案)》(以下简称《试行草案》),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先后3次修订、完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以确保高校培养模式的改变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共三级标准。其中,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二级学科是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1983年的《试行草案》将学科专业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和医学10个门类,并在这10个门类下设置了63个一级学科、638个二级学科,后又增设了军事学门类以及相关的1个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总计11个学科门类、64个一级学科、647个二级学科。1990年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相较于《试行草案》,学科门类数量未有变动,一级学科增加至72个,二级学科减少至620个。1997年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先后经过1998年10月、2005年12月以及2008年4月三次补充修订而成,增加了管理学学科门类,学科门类达到12个,下设一级学科89个、二级学科387个。2011年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更新到2018年)增设了艺术学门类,学科门类达到13个,下设一级学科110个;2015年又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一级学科“网络空间安全”,以加快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一级学科数量达到111个。从这一文件开始,一级学科调整每10年进行一次。此文件并未具体设置二级学科,是因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分别于2009年、2010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实施细则》规定,二级学科由学位授予单位结合本单位学科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条件,按本单位一级学科学位授权权限进行自主设置与调整,最后由教育部定期向社会公布。总的来说,1983年至今,我国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呈现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数量逐渐增加、二级学科数量不断减少的趋势。
图2.1983年至今的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变动总体趋势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同时发布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2019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共认定405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研究团队通过梳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分专业类建设规划”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发现,一流学科建设更加偏重工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则文学、理学和工学差距较小。一流学科建设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工学类(31个)、理学类(12个)和医学类(11个),排名最低的是哲学类(1个)和历史学类(1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数量前三名分别是外国语言文学类(609)、计算机类(577)和工商管理类(674),建设数量最低的是物理学类(100)和电子商务类(100)。专业建设数量是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的,而专业建设又处于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上,因此,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数量的变化可以体现出我国对于本科专业建设的侧重,以及对于新兴学科专业的重视。
图4.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数量≥100)建设情况统计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等人才及其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我国顺应时代发展进行的学科调整、专业建设,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究竟会出现怎样的变局,我们拭目以待。
(王保超 任佳雨 李一琪 张育祥 穆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