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芬兰图尔库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一颗彗星的固体尘埃颗粒中发现了磷和氟。
这颗彗星名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绕太阳公转周期为6.5年。
2016年9月,欧洲航天局的“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追上了这颗彗星,其与彗星的距离仅为几千米。利用搭载在探测器上的彗星二次离子质量分析器(COSIMA),研究人员成功地收集到了这颗彗星的尘埃颗粒,并用质谱仪进行测量。
这是第一次在彗星中发现生命所必需的磷元素。除了磷以外,其他生命元素如碳、氢、氮、氧、硫均在此前研究中被发现。由于此前研究人员已经证实磷灰石矿物不是地球上磷的来源,这一发现表明,生命所必需的所有重要元素可能都是由彗星运送到地球的。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皇家天文学会月刊》。
火星盖尔陨石坑大洪水暗示生命或曾存在
大约40亿年前,火星赤道上的盖尔陨石坑曾发生过规模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洪水。根据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收集的数据,以及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喷气推进实验室和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联合进行的分析,这暗示了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这项名为《盖尔陨石坑大洪水的沉积物及其对火星早期气候的影响》的研究发表在日前的《科学报告》期刊上。
这场特大洪水很可能是由一次大型陨石撞击产生的热量引发的。热量释放导致火星表面的冰融化,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汽凝结形成的水蒸气云使这颗红色星球上产生了短暂的温暖而潮湿的环境,进而造成了可能遍及整颗星球的暴雨。这些水进入盖尔陨石坑,然后与从夏普山(盖尔陨石坑中心的一座山)下来的水相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山洪暴发,沉积了丘陵平原的砾石山脊和横纹地区的脊槽带。
“这是我们首次用‘好奇号’观测到详细的沉积学数据,发现了特大洪水。”该研究合著者阿尔贝托·费伦说,“以前,大洪水留下的沉淀物没有被探测器的数据识别出来。”
与地球上的情况一样,在水和风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质特征,在火星上已冻结了40亿年。这些特征传达了过去塑造行星表面的过程。论文主要作者、杰克逊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埃扎特·海达里介绍,这样的地质特征包括盖尔陨石坑沉积层中出现的巨型波浪状特征——通常被称为“巨峰”或反向沙丘,高约30英尺,间距约450英尺。
海达里说,这些反向沙丘表明了大约40亿年前火星盖尔陨石坑底部流动的大洪水,这些洪水与大约200万年前地球上冰融化形成的特征相同。
“好奇号”火星车团队已经证实,盖尔陨石坑在古代曾有持续的湖泊和溪流。这些长期存在的水体清晰地表明,陨石坑及其内部的夏普山可能支持微生物生存。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早期火星是一颗极其活跃的行星。这颗行星具备支持地表存在液态水的条件——而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费伦说,“所以早期的火星是一颗宜居行星。”
但是火星上到底有人居住吗?下一辆火星车或许能回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