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人在海外创业就业
关键字  范围   
 
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联合诚聘百名科研人才
2021/1/13 13:18:01 | 浏览:1395 | 评论:0

各位朋友好!

2021年新年伊始,浙江之江实验室求贤若渴,面向全球招募英才,进行国家实验室的建设和负责组建智能计算研究院,大力聚集创新力、培育新动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共同举办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研发机构,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围绕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系统研发,打造世界领先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心,全面支撑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等重大战略领域的发展。

之江实验室具备明显的平台优势、政策优势和发展优势。之江实验室有充分的科研条件保障:经费保障、环境保障和实验保障,和优厚的福利待遇。薪酬待遇也有三部分组成:基本薪酬,科研激励和产业化分红。

之江实验室期待着大家踊跃参与,一起成就一番伟业。请大家参阅实验室简介和各类人才需求,抓紧时间将简历和要求发送 opportunity6688@gmail.com

祝好!

浙江中加科技创新中心

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联合诚聘百名科研人才

 之江实验室携手浙江大学联合发布引进海内外人才专项计划根据之江实验室与浙江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科研创新和平台建设合作需要,将联合引进100名海内外人才。

 之江实验室成立于201796日,坐落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地带,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导举办,实行“一体两核多点”的运行架构,聚焦智能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智能网络、智能系统五大科研领域,重点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系统研发,建设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研平台,抢占支撑未来智慧社会发展的智能计算战略高点。目前,之江实验室已获批牵头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浙江省实验室。

浙江大学创立于1897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7家附属医院。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是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

引进人才类别

(一)顶尖人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例如:中国两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或具有相当学术造诣的国内外顶尖人才。符合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条件及双方合作需要的,同时聘为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

(二)杰出人才:在本研究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科研成就,例如: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教授,或具有相当水平的著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知名企业资深研发专家。符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条件及双方合作需要的,同时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

(三)骨干人才: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人才,优秀的博士后,或具有相当水平的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符合浙江大学“新百人计划”条件及双方合作需要的,同时聘为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

引进人才待遇

(一)实行一人一议的协议工资制度。之江实验室为所有引进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二)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保障。之江实验室为所有引进人才提供办公实验空间、科研启动经费和团队搭建支持提供人才公寓。

研究领域

 智能感知
类人感知、量子传感、光纤传感等方向。

 人工智能

数据智能、融合智能、智能算法与平台、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等方向。

 智能计算
计算与数据科学、智能与认知科学、生物计算等基础理论方向,智能计算硬件、智能计算软件、智能计算平台等方向。

 智能网络
未来通信与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方向。

 智能系统
智能机器人、网络健康大数据、金融科技等方向。

应聘方式

请提供详细个人简历:包括自本科开始至申请之日连续的学习、工作经历;发表的论文、著作目录,主要教学、科研成绩,承担的科研项目、专利及获奖情况;未来研究计划等。简历请以“姓名-研究方向(联合引进)”命名,请发送至以下邮箱:opportunity6688@gmail.com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1818号中国人工智能小镇

附:

研究院各中心人才需求

1.   人工智能前沿理论研究中心

2.   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

3.   网络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

4.   光纤传感研究中心

5.   智能芯片研究中心

6.   量子传感研究中心

7.   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8.   智能网络研究中心

9.   空天网络研究中心

10. 融合智能研究中心

11. 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研究中心

12. 新型智能计算系统研究中心

13. 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研究中心

人工智能前沿理论研究中心

PI岗位

职位描述:

1. 指导课题组技术人员和研究生

2. 进行神经成像和行为成像数据分析,探索运动控制建模的难点问题解决方法

3. 组织申请国家及省级基金项目及各种横向基金项目

任职要求:

1. 博士,有海外经历,

2. 博士或博士后期间有出色的工作建树

3. 有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PI岗位

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前沿理论、新型机器学习、认知计算、知识表达与机器推理等。

任职要求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新型机构、材料、驱动与仿生;高性能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定位导航;自主认知与决策;人机自然交互与协作共融。

任职要求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网络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多中心生物医学大数据协同分析技术;医学影像智能分析方法及系统;智能临床信息系统与智慧医院关键技术;数据驱动药物研发及智能药物监控;群体健康与疾病智能防控技术。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光纤传感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光缆光纤设计制备;先进功能材料;智能信号处理与分析;光纤器件(光纤频率梳);光纤传感系统;精密测量与标定。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智能芯片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光交换;光传输;光计算;无障感知;智能感知;柔性传感;生物芯片等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智能芯片及系统先进技术研究员

岗位描述:
1. 研究用于智能感知的新器件、集成硬件系统、信息融合方法与识别算法,涵盖声光电磁多波段多频谱;
2. 研究用于超高速宽带通讯的集成芯片与系统;
3. 研究用于智能识别与智能计算的新型架构和高效能计算网络;
4. 研究支持新型计算架构的器件、模块和系统;
岗位要求:
1. 对科研有激情,愿意全身心投入;不拘一格,勇于创新,敢于在未知领域探索,有较强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2.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博士期间在本领域作出过深入的研究,尤其欢迎具有交叉研究经历的博士;
3. 证明本人科研能力的标志性成果,至少有一篇研究代表作,以及拟开展科学研究内容及工作计划,体现应聘者研究的思路、体系与方法;
4. 具有国内知名高校或科院院所授予的博士学位的应聘者优先。

量子传感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的理论和关键技术;量子惯导;心脑磁测量;重力场测绘;无人装备测控等。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的理论和关键技术;量子惯导;心脑磁测量;重力场测绘;无人装备测控等。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大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安全、智能安全态势分析等。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智能网络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B5G/6G、物联网、车联网、移动边缘计算、高效数据中心网络、智能频谱感知、超蜂窝覆盖与控制、软件定义服务功能链、移动边缘计算、高速光交换控制等。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空天网络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天基互联、天地协同的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天基骨干网络与天地协同试验平台。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融合智能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端边云分布式计算与操作系统、多元异构信息分析、关联与预测、智能物联基础支撑平台、脑机融合、数字孪生和增强现实的关键技术和系统。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语音/自然语言/视觉智能计算、大数据智能分析和挖掘、跨媒体分析推理、知识图谱构建、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等。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自然语言处理(NLP)算法研究岗

岗位职责:

1. 带领团队研发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算法,特别是在深度语言模型,知识图谱,信息抽取,智能问答/机器阅读理解等方面的模型算法
2. 对于以上技术(至少一种)深刻了解,或者在相关方面有研究/开发经验。
3. 具有针对复杂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团队实施并拿到结果的能力
4. 与阿里达摩院密切合作,将研发的算法等集成到现有的AI平台
任职资格、技能和经验
1. 计算机/语言学/数学/统计系硕士及以上学历
2. 熟练掌握NLP/ML/DL领域常用的算法模型原理,有实际NLP相关项目及应用经验
3. 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顶级会议/期刊(ACL/EMNLP/NIPS/ICML/AAAI等发表过有影响力的论文/研究工作或者负责的技术/产品有丰富的工程开发经验
4. 带领团队进行过深度语言模型,知识图谱,信息抽取,智能问答和机器阅读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或产品开发/技术应用
5. 至少熟练掌握一种语言(e.g. Python)及有LINUX环境的C/C++开发经验
6. 熟悉大数据处理,对分布式计算有相关经验
7. 有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及自驱力
8. 跨团队合作

新型智能计算系统研究中心

PI岗位

研究方向

类脑计算芯片和系统、应用敏感的高性能、高能效比智能计算系统以及上述计算系统的基础支撑软件等。

招聘条件 

1.国内外公认的领域资深专家;

2.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且近5年内仍然从事一线科研工作;

3.具有组织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经验,能够承担中心的规划、管理和发展,带领团队开展前沿创新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研究中心 

分布式与并行计算研究员(AI平台

岗位职责:

1、负责大型分布式并行软件框架、资源管理调度系统、分布式系统监控分析系统的架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核心代码框架开发

2、主导关键技术领域开源软件的分析、研究、优化和改进

3、研究新型分布式计算理论,开发并行计算服务
4、参与分布式并行计算领域的顶级会议,与业界专家探讨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方向,承担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前沿的跟踪研究工作

岗位要求:

1、对当今前沿的异构计算有深入理解, 熟悉CPU/GPU/ARM等相关硬件架构原理
2、熟悉Linux系统, 至少熟悉c/c++/golang/java/python中的一种,具备高并发、多进程、多线程服务端开发经验者优先
3、熟悉MPI/OpenMP/AllReduce/CUDA/OpenCL等相关计算框架,有高性能计算开发、调优、算法设计开发经验者优先
4、熟悉分布式系统原理,有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研发、调度、调优经验优先

5、掌握PaaS架构,熟悉KubernetesDockerDevOpsPaaS相关技术

6、有HPC算法并行优化、Spark/Hadoop/Flink等大数据框架开发经验者优先

Zhejiang Lab Overview

Zhejiang Lab is a research institute established jointly by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of Zhejiang,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Alibaba Group in September, 2017. It has the core miss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is to be built as a world-class basic research center.

Committed to achieving original breakthroughs, Zhejiang Lab explores the frontiers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intelligent perception, intelligent network,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t system, aspiring to create an ecosystem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cience,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innovations with a global vision.

At present, the lab has gathered talents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with diverse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experience. The technology roadmap i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n Academic Advisory Committee. Committee members include academicians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anadi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uring Award winners. Current team leaders consist of Changjiang Scholars, Outstanding Youths and university professors. Many team members have PhDs and postdoctoral experience from major universities.

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共同举办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研发机构,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围绕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四个研究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系统研发,打造世界领先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心,全面支撑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和社会治理等重大战略领域的发展。

Research Priorities

Intelligent Computing

Focusing on the frontier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e aim to surpass the limits of basic theories, innovate computing models, increase computing space, and improve computing efficiency through the following efforts:

  • Stud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areas such as cognitive computing, machine learning, pattern recognition, knowledge intelligence; and overcoming problems in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data mining and forecasting, visual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cross-media synthesis reasoning, and brain-like intelligent computing.
  • Develop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s for devices such as big data intelligent computers, brain-like chips and computers; and building super intelligent computing systems with heterogeneous hybrid architecture.
  • Developing open source platform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realize the openness of computing power, data and models; and building generalized open AI platforms in vertical fields such as security and health care.
  • Developing edge cloud IoT operating systems and building supporting software platforms based on digital twin technologies.

 Intelligent Perception

Aiming at high-performance accurate perception, our research expands the range and precision of perception. We develop intelligent approaches to process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modal perception data to enable real-time responses to changes in environments and objects through the following efforts:

  • Breaking the limits of basic quantum sensing theories and overcoming problems in core technologies such as atomic gyroscopes and inertial navigation, magneto encephalography and electrocardiography, optoelectronics and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 quantum devices, and biosensing.
  • Building large and precise quantum measurement devices, which can reach a sensitivity of 0.08 fT/Hz1/2 for measuring extremely weak magnetic fields and a sensitivity of 7×10-80 /s/Hz1/2 for inertia surveying, both being world-leading levels of precision. 
  • Building a group of laboratories for super intelligent perception to develop key technologies and devices of biomimetic perception through studies in areas such as optics(spectral, polarization, and topographic), mechanics(micro-deformation and micro-vibration), acoustics(noise, ultrasound, and infrasound), chemistry(contaminants), and biology(signature microbes and biotoxins); achieving breakthroughs in advanced percep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ultrafast optical fiber sensing; and establishing a sensor network(ubiquitous sensing)platform.

 Intelligent Networks

Our research aims to expand the dimension and scope of current networks,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network transmission, and enhance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ubiquitous networks through the following efforts:

  • Study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areas such as space-borne networks, B 5G/6G, high-speed optical switching, control systems, and IoT security; making breakthroughs in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space-borne network security systems, multi-protocol satellite onboard switching, intelligent spectrum dynamic sharing, hyper and adaptive cellular coverage, silicon photonics high-speed switching chips, endogenous security i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and industrial latency-sensitive networks; and developing relevant prototype systems and platforms.
  • Achieving 64*100 Gbps optical switching and establish a central experiment system with 1000 servers for all-optical switching data.
  • Building an experiment system based on space-borne networks and sky-land collaboration; realizing a double-satellite connection between medium-earth-orbit wideband satellites; establishing new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ecurity systems; and reaching an inter-satellite optic link of N*10 Gbps.

 Intelligent Systems

Focusing on areas such as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innovation, social governance, and public welfare systems, we study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through the following efforts:

  • Achieving breakthroughs for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autonomous unmanned systems, triple space fusion systems, domain specific knowledge graphs, and interactive visual analysis decisions.
  • Developing systems and platforms for applied technologies such as intelligent robots(flying, running, driving, software, and deformation), digital twins(brains, equipment, and environments), urban brains, and industrial brains.
  • Realizing and verify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 areas such smart transportation, intelligent finance, intelligent health care, and military command.

科研概况/Scientific Research Overview

之江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两大领域,重点在智能感知、智能计算、智能网络和智能系统等四大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四大科研方向 /Four Main Research Areas

智能感知:面向智慧社会对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自主感知的重大需求,全面研究智能感知的机理和方法,突破高性能高分辨传感器件和芯片、极限精密测量、类人智能感知、泛在智能健康感知、超高灵敏环境感知、多维数据智能融合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制先进的智能感知系统,打造完整的智能感知理论和技术体系。

智能计算:面向未来智慧社会对计算形态、计算软硬件、计算智能化的变革性需求,研究知识表达和认知计算、可解释可泛化机器学习等理论和方法,突破新型计算体系结构、新型计算软硬件、广域协同计算、大数据智能计算、多模态智能与交互、人机物融合智能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研发先进算法、核心芯片、软件平台与硬件系统,以创新计算模式,提高计算效能,提升智能水平。

智能网络:面向人机物三元空间融合对泛在高速互联与实时传输的重大需求,研究并突破光电融合的高速互联、超高速光与无线传输、全维可定义确定性网络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创新研发相关器件、芯片与系统,构建片上互联、集群互联、车路协同、工业互联网、全息通信等示范与验证平台,推进相关技术的标准化。

智能系统:面向社会治理、国防安全、数字经济等重大战略需求,全面攻克自主无人系统、信息物理融合、医疗健康和社会治理、金融科技等各类典型智能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工程实现方法,研发智能系统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平台,打造广域协同、普惠泛在、随需接入的高效能智能系统,支撑智慧时代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相关栏目:『创业就业
九部门:加快培育这类人才 2024-04-17 [105]
大学生一职难求是怎样炼成的 2024-04-13 [87]
在瑞士找不到工作,我放弃了一段感情|三明治 2024-04-06 [268]
慎选!不考研就没出路的10大专业 2024-04-04 [306]
通过十大紧缺技术技能人才排名,看技师学院专业选择 2024-03-31 [391]
写简历就是填空游戏,总结了一个模板,超简单 2024-03-27 [517]
海归博士,回国照样也找不到工作? 2024-03-24 [606]
BBC预测300余种职业前景,发现最不容易被机器取代的是…… 2024-03-21 [761]
US.News权威发布美国研究生高薪职业榜单!轻松年薪10万$ 2024-03-16 [413]
未来硕博士会贬值成啥样? 2024-03-02 [34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