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21日表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對人的傷害,可能超過肉體毆打或張口謾罵。
路透報導,國家衛生總署(NIH)的研究小組發現,在傳統的霸凌現象中,霸凌者自己的沮喪感遠小於受害人;在網路霸凌中,霸凌者和受害人產生的沮喪感差不多。
NIH全國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的王晶(Jing Wang)、南瑟爾(Tonja Nansel)和伊安羅蒂(Ronald Iannotti),於2005-2006年對4500名不同國家的兒童與青少年進行調查,詢問他們的沮喪、憤怒、不高興的感覺,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還調查他們遭受他人的毆打、謾罵、孤立,透過電腦或手機發送的負面資訊,或他們對其他人做過的上述任何霸凌行為。
伊安羅蒂等人在「青春期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與通常是面對面衝突的傳統霸凌現象不同,網路霸凌的受害人可能看不到霸凌者或辨識其身分」,「因此,網路霸凌的受害者受到攻擊時,可能更容易感到孤立無助或受辱」。
身體和語言的霸凌,往往本身已是情緒沮喪,身體霸凌者與受害人的沮喪感幾乎沒有區別。但NIH研究小組發現,網路霸凌受害人的沮喪感比傳統霸凌嚴重得多。
霸凌也可能變成一個政策問題,它傷害學生的學習能力,可能使某個學校的考試成績降低。現在美國的學校普遍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他們提高學生成績、顯示學生的不斷進步。
NIH的研究小組去年發現,美國青少年學生在調查之前兩個月內,20%的人至少受過一次身體的霸凌,53%的人受過語言霸凌,51%的人遭受過社會霸凌(被他人排斥),13.%的人經常受到電子(網路、電話)霸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