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涤教授专栏:《自利追求的“多重原则”》——市场青铜法则系列之八
作者:孙涤 | 2010/9/26 6:24:56 | 浏览:2376 | 评论:0

  英国政治家常说“国家但有永久的利益,而无所谓永久的朋友或敌人”,每为世人所乐用。然而“国家的利益”究竟怎么来界定呢,和你我的利益的联系如何?和其他国民的利益又是怎样联系的?在国家的名义笼罩之下,你、我、他的利益都一致吗?本国和多个他国的关系的相对权重又需要如何界定,他国们的利益都是同等的吗?不论具体的答案是什么,我们至少明白,这些关系在事件发生前早就是界定了的。

  相比之下,儒家的伦理倒显得比较实在,不够与时俱进或落伍的事尽管经常发生。儒家把“个人”界定在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一系列圈子里,谓之“差序格局”, 人和事同我”的关系皆由此界定明晰。这类“亲亲疏疏的”复杂关系,我们可以从各种文化社会对家庭和亲属成员的称谓有个形象的理解。在汉语中,这类称谓最多,高达350个, 而其他的语言里平均只有20-25个。英国的文明传统大概比较久远吧,英语里这类称谓约莫有60个。翻译和阅读外国长篇小说时,你要能弄明白谁是姐姐谁是妹妹,区分出堂兄和表弟,已经是一大成就了,再别提区分什么曾祖父和姑奶奶之类的了。

  日文中“我”是“私”(瓦打西),有没有贬义我不甚清楚,但在汉语里,“私”在传统的语义中绝对带有贬义。在替自己申辩或谋求自身利益时,也是底气不足,常常模糊成“我们”,企图使人把“小我”曲解成“大我”。可要是没有了“我”这个个体作为“圆心”的存在,一大堆人伦差序的同心圈又安能摆布?传统上,中国人有着很精妙的安排:只讲分子(家庭)而不讲原子(个体),不能再往下分。于是分子成了圆心,原子茫失其中。人们常常痛心疾首地批评“中国人是一盘散沙”,里面的“沙粒”其实是“一个家庭”,而不是“一个个人”

  记得我幼时的一位街坊许姨,为人热情,快人快语,说着说着她总会转到同样的话题,“我的媳妇真不像话,什么东西都往娘家搬;不像我女儿老想着我,什么事都搬回家!”这段高论,你是想忘也忘不了。读者马上就看得出,许姨的问题岂止“双重”,而是“多重原则”。许姨把自己看成圆心,并从自己出发来衡量同女儿(她外孙的母亲)和媳妇(她孙子的母亲)的关系,显然她把女儿包括在“沙粒”里而把媳妇排除在“沙粒”外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来界定“我”?要是“我”以及衡量“我”的利益定位不准的话,其他的人或事是增进还是促退“我的利益”, 就会无所适从。

  一个人赚了多少钱、担任过什么职位——“社会转内销”的评价,以及他的相貌、健康怎样、个性如何——“内生转外销”的评价,显然都不足以充分或本质地界定这个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而不仅仅是别人的工具或依赖于某种与他人的关系,应该由自己所关切的,尤其是自己所爱的事物的总和来界定。

  有些东西只是市场青铜法则的产物。譬如,吃鲍鱼和打高尔夫球,市场通过它们赚取利润,而你通过它们来显示身份或取悦客户,它们其实是追求其他目标的工具,对于怎样来界定你之为你,用处不大。至于你个人“真正关切的极致”,即称之为你“爱的”东西,是这样一种关系:施爱者(A)把被爱者(B)“内在化”为自己,也就是,A把同B的关系当作目的本身,而不是把B当作手段去实现A其他的目标。这样,A把B的利益等同于他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为B牺牲一些(甚至全部)自己的利益。

  对A来说,B须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不是一类对象中的一个,这一点很关键。比如说,我爱美女,任何女人凡是足够漂亮我就爱,这样的爱其实不配称作“爱”,远远够不上“关切极致”的标准;又如,你看重和C的友谊,是因为C最近被提升为局长了;或者你爱上了D,由于D的舅舅刚升任本市书记了,之类,你和C、D的关系实际上不过是手段而已,谈不上你真正“关切”他们。

  同理,某人说他爱自己八岁的儿子如同他爱所有八岁的男孩一样,那么他的“父爱”和扯谈又有什么差别呢?这里有个典型的例子。父亲携子在江上游船。突然间儿子和另一个小孩同时落水,行将溺毙,而父亲只可能救起一人,他该救谁?对于一个正常人,还需要其他的答案吗?假设落水的两个人中,一个是你爱的人,另一个则是陌生人,而你却还在犹豫到底去救哪个,这种爱难道真的有价值吗?

  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绝大部分人随着经济生产的发展逐渐富足起来,这令我们由衷感到骄傲。开放的成果中意义更重大的,是每个人都更有可能按他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听任别人的指使或按某种教条来生活。生活选择的自由度和多样化要比人们能掌控多少物品量更重要,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真意。

  能够无羞愧地表達对自己的生命和价值的爱,以及对自己子女后代的爱,能够理直气壮地满足这些最基础性的选择,是改革和开发对我们中国人最伟大的贡献。 如果我们还得象以往那样,非得以“社会强制转内销”的价值观蒙着面生活,就太可悲了;以此来强求别人的,未免太伪善了。

相关文章:『孙涤“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资金流向哪个城市》——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廿 2011-09-01 [2388]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楼市万变不离人口变化》——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九 2011-08-22 [2545]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地域、地段、地点》——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八 2011-08-09 [2032]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买楼和通胀赛跑》——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七 2011-07-15 [2593]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美国房市在“假摔”吗?》——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六 2011-06-30 [2350]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美国的房市最近怎么了?》— 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五 2011-06-25 [3038]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钻石和五斗米》——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四 2011-01-28 [2276]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我交易,故我在》—— 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三 2011-01-18 [2357]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万类霜天竞市场》——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二 2010-12-11 [2303]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章鱼保罗和巴菲特》——市场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一 2010-12-05 [2182]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96]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98]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3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6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69]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23]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21]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2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8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7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