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呑猫在自然界中并不稀罕,也不难在人类社会重演。反贪体系缺的不是监督、侦查,而是强有力的约束、惩治制度。制度反贪腐才是长效机制。
中国最高检察院携手高校,联合培养职务犯罪侦查方向的硕士,被坊间形象称为用“反贪硕士”对付“硕鼠”,成了时下中国颇吸引眼球之话题。
显然,开设“反贪硕士班”,折射出了中国当前对反贪专业人才需求之饥渴:当前贪官落马以民间举报或意外暴露居多;更蕴含对贪腐现象日趋严重的焦虑:一波波重拳之下,大案要案频频曝光的背后,是侦破难度越来越大,导致社会产生“越反越贪”的错觉。
现今贪官多深谙进化之道,高学历贪官逐年上升正成为贪腐规律——似乎印证了中国民谚“硕士多如狗”,其手段更复杂、更隐蔽,往往壮大为“硕鼠”。将反贪上升至学术理论研究方向,培养专业人才——形似百姓养猫斗鼠,也算有的放矢,标志反贪手段与时俱进,响应了高层倡导。
课程中有检察机构的“独门秘笈”,还有反贪干将兼职任教,加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制度设计,足以让人对这批刚刚就读的学员寄寓厚望——每年一班30人,对整个反贪大业看似杯水车薪,却可能产生高端带动效应,与民间力量形成互补。
但笔者不免怀疑:他们学有所成,就真能带来学有所用的乐观图景?
尽管头顶“反贪硕士”光环,但这批人毕业后得自谋职业,很容易被就业难现实逼得改行,优先解决衣食之虞。如此一来,所学“捕鼠术”失去用武之地,会造成资源浪费。倘若其在物欲诱惑下难保节气,利用高明反侦查技术为贪腐者或自己“护航”,更成国家之大祸,危害尤甚现今的“腐败硕士”。
即便某些“反贪硕士”意志如钢铁,坚持做“捕鼠猫”,但面对一个个手握强大公权力的“硕鼠”,他们“武艺”再高强,不还是鸡蛋碰石头?——老鼠呑猫在自然界中并不稀罕,也不难在人类社会重演。
其实,人才和技术的提升,能提高的只是寻找贪腐线索的效率。而民众举报信屡屡被官方机构视而不见的现象已说明,反贪体系缺的不是监督、侦查,而是强有力的约束、惩治制度。否则,别说培养出“反贪硕士”,哪怕是“反贪博士”、“反贪博士后”,别想扳倒贪官、结出“反贪硕果”。
制度反贪腐才是长效机制,已被古今中外历史证明。中国要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急需创新的是反贪制度建设。如果一再乱投医,治标不治本,患上“学历崇拜症”等,只会浪费本就有限的人、钱、物等诸多反贪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