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近日发表了对哈佛大学博士黛博拉·法洛斯的专访,法洛斯介绍了自己如何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认识中国,这个国家翻天覆地的转变以及学习中文的价值:
对于黛博拉·法洛斯和她的丈夫(《大西洋月刊》的记者詹姆斯·法洛斯)来说,旅居国外并不陌生。由于工作的缘故,他们经常移居,从非洲到东南亚,到过很多国家。但即使常年旅居国外,也未能使他们在三年里面迅速地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在中国,他们的生活可谓一团糟,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被这个迷人的国度深深吸引着。由黛博拉·法洛斯所著的《梦游中文世界:在生活、爱和交流中学习普通话》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她在学习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时遇见的种种挫折和取得丰硕成果。
问:为什么选择中国?
答: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比中国更有趣的国家了。显而易见,这个地方相当迷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曾走遍这个国家,当时就明白如果再一次踏上这个国土,将会看到翻天覆地的转变。在当时,中国正处于转变和发展的重要时刻。
问:中国在80年代中期应该已经相当迷人了。
答:当时,中国仍旧慢慢走出“文化大革命”时期。那是改革的开始,但还没有达到面目全非的地步。那时的中国没有任何商业活动。商店里空荡荡的,货架上什么都没有。每个人都穿着“文化大革命时期”那种单调的制服,有的才刚刚开始尝试相当廉价的西式服装。我们同两个儿子走在街上,每个见到他们的人都想要摸一摸他们的金发,抱抱他们或者同他们照相。
问:你2006年到中国的时候,看见的又是怎样一个国家?
答:几乎同我过去见到的中国完全不一样。在同一个地方,你可以看见新兴的事物也可以看见旧的事物。我们看见了一些非常古旧的建筑同80层楼高的摩天大楼紧靠在一起。飞速的汽车在曾经是空荡荡的马路上奔驰。在刚开始的几周,我感觉我的呼吸都在加速。一切都如此快速,如此宏伟,不断地发展着,融合了许多外来的因子。
问:学习中文如何改变你在中国的生活?
答: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帮助你每天更好地在这个国家生活。但当我把普通话学得更好一些的时候,我发现它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每一天,生活仍旧有趣地进行着,我感觉每到一个地方,当我想了解一些事物的时候,就必须学习更多的中文。学习中文成为了我了解这个国家的途径,同时可以解释每天我看到的这些现象。
问:你可以举一个通过普通话认识中国的例子吗?
答:过度礼貌的餐桌礼仪在他们看来非常平常。你很难想象,他们必须为在座的所有人斟上茶之后才会为自己的茶杯斟满茶。但这种礼貌同我在公共场所见到的样子形成某种形式的鲜明对比。举个在街上挤推的例子。我们发现,从语言的角度讲,中国人的表达方式相当鲁莽,甚至可以说是粗鲁。你很少听到他们说“请”或者“谢谢”。如果你在一家餐厅里,服务员问你是否要多加一些水时,你只需回答“不要”——你无需使用任何友好一点的言语来显示你的礼貌。我询问了一些我的中国朋友,他们告诉我,在中国,当你在同你的好友或者家人交流时加入了一些礼貌用语,就会显得过于正式,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事实上,对你的孩子说“请”或者对你的朋友说“谢谢”在中国人看来都是非常正式,非常冷漠的,让对方感觉就像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一样。
问:这如何帮助你理解中国人在街上的挤推行为?
答:就像你说的,它对我产生的帮助就是让我认识到我对中国人的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有些误解。它使我理解了,我还未能掌握行为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它使我想要弄明白所有我脑海里,对中国的这些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问:你认为美国人想要了解中国,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在我们去之前,我以为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他就像一整块的巨石——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每个人都朝着同一方向快速发展着。但当我接触了这个国家之后,我发现,这是一个有着13亿个个体的大国,每一个人都用以各自的方式努力着。以其说它是个统一的国家,不如说中国人的生活每天都像一场消防演习。想要了解中国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惧怕这个国家,多学习一点关于它的知识。比我们设想当中的,在同中国的相处中,少一些恐惧,多一些包容。
问:那语言呢?应该有更多的美国人加入到学习中文的行列当中么?
答:更多的美国人应该加入到学习语言的行列中去,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学习更多的语言,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语言。但确实,对这一代的孩子来说,选择开始学一些普通话是比较明智的做法,这会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并不是说普通话将来会接管整个世界,而是它将会为他们带来更多工作,生活以及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认识这个在未来举足轻重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