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动政治改革的不仅仅是学界和媒体,还包括中共高层。来自高层自上而下的推动力,与来自经济社会中自下而上的推动力结合在一起,必然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合力。可以说,中国已迎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机会之窗。
9月22日,在纽约与美国华人媒体负责人的座谈会上,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回答《侨报》负责人的提问时,畅谈了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看法。这是中国高层对敏感的政改问题的又一次全面阐述,势必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温家宝在谈话中,首先阐述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他说,“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也不会彻底取得成功,甚至已经取得的成果还会得而复失。”这一阐述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光有经济改革,而不进行政治改革是行不通的。第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已经不可逆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傲视全球,已经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以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界评论,中共因此而获得政权的合法性。但中共高层已经认识到,如果不进行政治改革,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就会逆转,政权基础也会受到威胁。
其次,温家宝说明了中国政治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他说,“我以为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就是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要有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好发挥独立精神和创造思维,就是要使人民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这应当是民主和自由的主要内涵。”温家宝所提到的政改目的,最终还是落脚到民众。内涵就是保障人民的各项自由和权利。这说明,中国的政治改革,与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并无根本冲突的地方。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是人民各项自由和权利得到保障。这一点,中国并不例外。
再次,温家宝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与执政党和政府的关系。这是中国政改的难点,也是焦点。温家宝说,“中国要建设一个民主和法治社会,法治就是当一个政党执政以后,应当按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党的意志和主张也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来变为宪法和法律的条文,所有组织都要在宪法和法律下行动,这才叫依法治国。我以为要做到这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这是现代文明和现代政治所必需的,我们应该朝此而努力。”
我们曾经指出,判定中国政改的成败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是否能真正厘清党政关系。在中国,作为执政党的中共应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职责和权力,政府扮演什么角色、对谁负责,谁来监督等一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在国家制度和法律层面上的界定,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中共也因此而付出很高的代价。因此,依法治国,应该是政改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各项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如就业、医疗、养老等),为政改提供了稳定的环境。温家宝此次讲话,连同中共高层最近关于政改的一系列讲话,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政治体制改革已经箭在弦上。催动改革的不仅仅是学界和媒体,还包括中共高层。来自高层自上而下的推动力,与来自经济社会中自下而上的推动力结合在一起,必然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合力。可以说,中国已迎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机会之窗。
当然,如同经济改革一样,中国政改的展开也必须走循序渐进的道路,避免制造新的社会冲突、挑起族群矛盾和产生阶层分裂。这首先依然有赖于公民意识和素质的培养,造就一代能够自立参政,自主维权,自律守法的公民。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体制,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透明和公平,也才能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的稳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