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任两个月,美国总统拜登便马不停蹄地开展了一波又一波的外交旋风。
拜登先是对外发表讲话,强调“美国回来了”,将中国称为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接着又在之后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态,试图重振美国的领导力,统一美国盟友们对华政策的步调。
上任不到30天,拜登就下令在叙利亚发动空袭,强势宣布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超然地位。
不光如此,美国和欧盟还同时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试图重新建立起一致对抗俄罗斯的美欧联盟。
通过如此密集的外交动作可以看出“美国回来了”不只是一个口号,短短两个月内,拜登就通过自己的雷霆手段,让大家很快意识到:那个熟悉的美国真的回来了。
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并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现实情况更可能是美国正重新盘算家底、整理思路、准备策略,从而与中国展开程度更高、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竞争。
据外交部3月11日消息,应美方邀请,中美双方将在阿拉斯加举行高层战略对话。此次会谈向外界传递了中美关系的乐观信号,但在美国整体反华情绪越来越高涨的当下,这仅仅是中美“谨慎接触”的第一步。
除了关注拜登政府说了什么,我们更应该看看拜登都做了些什么。
我们之后很可能会遇到接连不断的“对华组合拳”,而这其中拜登政府最可能在以下五个方面着力,从而向中国发动攻势。
1
拜登第一招:盟友牌
拜登上台之后,明确倡导要构建以美国为首的民主国家联盟,并试图以这种方式建立起孤立中国的朋友圈。
之前的美国政府也会有自己的圈子和盟友,但强调的都是在现有的国际组织架构、国际规则体系内进行。拜登政府提出的所谓民主国家联盟实际上抛弃了美国的传统立场。
这种做法实际是绕开现有的国际框架,加强小圈子内部国家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拜登政府对于盟友关系定位最根本的变化。
无论是通过表态,还是实际行动,拜登已经在安抚被特朗普政府“折腾”过的盟友们。
美国与其盟友们的关系由来已久,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美国通过战争、意识形态对抗、贸易等方式跟很多国家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了遍布全球而又相互联系的联盟网络。
美国对于条约内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些国家跟美国或意识形态高度趋同,或被美国高度控制,或者直接就是被美国打败后扶持的亲美政府。
而拜登政府正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或胁迫或忽悠自己的盟友,试图建立起将中国排除在外的小圈子。
2
拜登第二招:科技牌
为捍卫自身“科技优势”,拜登下令对美国半导体制造、新能源电池、稀土矿物和医药用品等四大领域的供应链弹性进行评估,并要求在100天内提交报告。
相对于其他领域,美国与盟友协同应对中国的核心,最终可能落点在科技领域。
在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节点,高科技就意味着高附加值,这是美国及其盟友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的阵地,他们联合起来守住科技高地的动机也足够充分。
与中国相比,美国及其盟友在科技领域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对中国来说,美国和盟友之间联合的科技政策将会更有破坏性和攻击性。
毕竟华为限制令已经对我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拜登政府现在的做法主要有两点:
一是美国产业链去中国化,从而保障美国关键产业链的安全;
二是中国产业链去美国化,把美国有优势的技术从中国产业链剥离出来,试图打击中国的科技产业。
3
拜登第三招:贸易牌
3月6号,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拜登1.9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美利坚核动力印钞机再次开动。
肆无忌惮地印钱背后,是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金融霸权的体现。
目前来看,各个国家也只能被迫接受美元超发的这个结果,因为美元仍是唯一公认的世界货币。
随着疫苗的推广,预计美国的经济状况会在年底触底回升。
一旦经济好转,拜登政府的处境便可由难到易,步步推进自己倡导的贸易政策。
美国可能会重启TPP谈判,包括TTIP。而且美国会努力破坏中国的各项国际经济合作,比如中国在加入CPTTP时,美国就很可能从中搅局。
美国将通过推行自身主导的贸易协定,逐步建立起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框架与经济合作组织。
一旦近期美国经济好转,自身压力减轻,美国可能将不会改变特朗普政府时期针对中国商品的一系列关税政策。
一旦美国与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签订贸易协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中国近期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的成效。
4
拜登第四招:人权牌
为应对中国,拜登政府也可能选择在人权、意识形态等领域发起强度更大的挑战。
近期欧美国家就对中国疫情控制、新疆少数民族、香港国安法、台湾问题等频频表态,不断污名化中国,妄图混淆视听,在国际上造成声浪。
这些行为在短期来看不足为虑,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拜登政府通过在人权、意识形态等方面发力,绑架整个西方世界,以促进结盟,从而建立起所谓的民主联盟。
如今,意识形态遏制已经成为美国政府转移党派纷争和对华极限施压的一种重要手段。
从短期来看,这种行为可以转移美国国内矛盾;从中长期来看,美国通过胁迫牵制中国,可以获取更多战略利益,并为进一步采取对华强硬措施做好舆论铺垫和制度准备。
5
拜登第五招:地缘牌
美国一直牢牢掌握着全球的海权,并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军事基地。
中国虽然有一条面临太平洋的漫长海岸线,但是却被美国构建的第一岛链堵得严严实实。
而中国周边地区,也紧挨着美国的几位铁杆盟友和准盟友。经过长期的经营,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
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在3月2日曝光了美印太司令部未来5年的新计划。
报道称,这份起草的报告,明确提出一项针对中国的“威慑计划”,寻求在未来的2022年至2027年期间获得270多亿美元的军费预算,提升对中国的“常规威慑”。
美印太司令部也再次呼吁美国在关岛投入16亿美元建立“360度持续综合防空能力”。
报告还提议投入33亿美元用于研发射程超过500公里的陆基远程火力,用以构建“第一岛链沿线生存力极强的精确打击网络”。
近期美国及其盟友的军舰频频出现在中国南海,屡次穿越台湾海峡。拜登在美国国内也下令重新评估美军,理清自身优势。
虽然中美直接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不会通过军事对峙,拉拢盟友一起在中国周边搅局。
结语
回顾历史,我们就能发现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意愿由来已久。
2001年小布什政府一上台就把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当时中国GDP还不到美国GDP的13%。
尽管这种竞争被“9.11事件”打断,但奥巴马在金融危机之后马上推出了重返亚太战略,到后来特朗普接手后,立即开展了对中国的战略竞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对中国,拜登大概率要走一条“换汤不换药”的对抗之路。
谈及中国,拜登政府重提战略耐心,将中国称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
虽然拜登是历史上就任时年龄最大的总统,但这也意味着他有着相当丰富的执政经验。
拜登曾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称为“历史的雄狮”、美国史上最优秀的副总统,所以不要小看这位老政客,也永远不要小看美国。
拜登就像一位老师傅,讲究刚柔并济,出手看似和和气气,但实则招招致命。
因此,我们不能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祈求美国对华政策自行改善。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解决好自身问题,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