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科技前沿
关键字  范围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2021/4/8 12:28:56 | 浏览:864 | 评论:0
人类智慧和宇宙真理之间,就差那 0.1%?这可能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粒子,甚至一种未知的力。
美国费米加速器实验室(FNAL)Muon g-2 小组 4 月 7 日发表了一份万众期待的公告,巩固了自然与理论之间的巨大冲突。
一项持续二十年的物理学研究终于要呈现结果了,它可能揭示出新粒子的存在,并颠覆现今的基础物理学。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比原子还小的粒子,我们称之为亚原子。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人们对亚原子世界的了解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理论如今已经被合并为「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虽然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如暗物质、暗能量),但科学家已经将标准模型的预测与测量结果进行了测试,有些理论也已经成功地通过了测试。
但是,总有些领域存在例外。比如,一种被称为 μ子(moun)的亚原子粒子磁性能数据和理论之间一直存在分歧。为了确定这一差异是否真的存在,科学家们已经等了 20 多年。
现在,费米加速器实验室的一项实验正在给这一漫长的等待慢慢画上句点。
μ子是持续时间短暂的亚原子粒子,就像人们更熟悉的电子一样,μ子也带有电荷并自旋。μ子的质量要比表亲电子大 200 倍,当宇宙射线撞击地球的大气层时,自然会产生μ子。此外,它们也会在百万分之一秒内衰变,这让人们难以对其进行研究。
无论是在微观还是宏观层面,既带电又自旋的物体就是「磁铁」,μ子也不例外。物理学家将这种物质组成的磁体带有的磁性称为「磁矩」。人们可以使用 1930 年代提出的传统量子力学理论来预测电子和μ子的磁矩。但是,当实验物理学家们在 1948 年完成对电子磁矩的首次测量时,它比理论值高了 0.1%。
这种微小差异的成因可追溯到某些真正未知且神秘的量子行为——在物理世界极小的尺度范围内,空间不是静止的,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混乱。在这里,眨眼之间就会出现成对的粒子和反物质粒子,这些粒子对借取能量而生成,又在短时间内湮灭归还能量。
人类无法直接观察这种疯狂的物体的出现和消失。但如果你接受了这种理论,并计算出它对μ子和电子的磁矩的影响,你就可以发现,它和那微小的 0.1% 误差完全吻合。这一计算结果在 1948 年首次被人们发现。
在往后的 70 年里,科学家们不断预测并测量了μ子和电子的磁矩,其精确度达到了惊人的小数点前后十二位数。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人们发现,测量和预测的结果几乎一致:前十位数字为同样的数字。但是,理论和实践对于最后的两位数出现了分歧。这样的误差,大于预测和测量之间不确定性所产生的分歧,两者之间总有一个有问题。
我们知道,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的目的是要寻求对自然现象逻辑上简单的描述。如果数据和理论不一致,显然其中一个或两者均是错误的。人类的测量可能有错,计算也可能有错,或者计算未包含所有的相关影响。如果最后一个选项是对的——存在被忽略的影响因素——则意味着我们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是不完整的。
这就意味着,现实的物理世界中存在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
在过去的 20 年里,对μ子磁矩的最佳测量实验是由纽约长岛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 Muon g-2 实验进行的。「g-2」是历史名词,专指比标准量子力学的预测高出 0.1%的量——标准量子力学预测,电子或μ子的磁矩为「g」。
那次理论与实测之间的差异很大,如果用这个差异除以实验和理论不确定性的组合,则结果为 3.7。
科学家们将该比率称为「sigma」,并使用 sigma 来评估测量的重要性。如果 sigma 小于 3,科学家会认为这并不有趣。如果 sigma 在 3 到 5 之间,则科学家们会开始变得感兴趣,并将这种状况称为「某项发现的证据」。如果 sigma 大于 5,则科学家有信心认为该差异是真实且有意义的。对于 5 以上的 sigma,科学家通常将其论文命名为「对…… 的观察」。5 sigma 就是重大发现了。
因此,在布鲁克海文 Muon g-2 实验中报告的 3.7 sigma 结果虽然很重要,但说服力仍然不足。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测量来给出进一步的支撑。
然而,布鲁克海文的加速器设施已经尽其所能了。要想做得更好,还需要更强大的μ子来源。接力棒传到了位于芝加哥以西的美国旗舰粒子物理实验室:费米实验室(Fermilab)手上。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因此,研究者将 g-2 仪器捆绑在一起,并将其送到费米实验室。g-2 装置的形状像一个盘子,宽度为 50 英尺,厚度为 6 英尺,走陆运并不容易。因此,他们将设备放在了货船上。该货船沿着美国东海岸、密西西比河及其部分支流,一直行驶到伊利诺伊州东北部费米实验室附近的一个港口。然后,他们将设备放在平板卡车上,并在深夜将其开到费米实验室。2013 年 7 月 26 日,g-2 实验相关工作在费米实验室展开。
科学家们接下来的工作包括建造建筑物、加速器和基础设施,以进行进一步的测量。2018 年春,科学家们开始获取数据。之后的每一年,科学家们都要花费数月时间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每年进行的实验被称为一次 run,费米实验室 Muon g-2 实验预计将运行 5 次 run,包括未来的几次。
费米实验室可以产生比布鲁克海文更多的μ子——在实验运行的第一年(2018 年),费米 Muon g-2 实验收集的数据便超过了所有先前的μ子实验的总和。第一轮 run 收集并分析了超过 80 亿个μ子。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费米实验室的加速器核心是直径为 50 英尺的超导磁存储环。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在 - 267.78℃下运行。
这项研究中的测量非常精确,精度达到 12 位数。这就如同在测量地球赤道长度时精确到比一张打印纸厚度还要小的程度。
费米实验室使用 g-2 设备的最新测量结果证实了布鲁克海文早期的测量是正确的。当把两个实验室的数据结合起来时,数据与理论之间的差异目前是 4.2 sigma,非常接近「对…… 的观察」标准,但还远远不够。
另一方面,最新的测量报告是基于一次 run 得出的。由于对加速器和设施进行了改进,研究者希望此次记录的数据量能达到此前的 16 倍。如果利用全部数据得到的测量结果与本次报告的测量结果一致,并且测量结果的精度如预期一样提高,那么 g-2 实验很有可能最终证明「标准模型」并不是完整的理论。虽然目前得出这一结论还为之过早,但现在看来很有可能。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费米实验室表示,新的 4.2 sigma 结果出现统计波动的几率约为 1/40,000。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未来的测量结果相同,那么「标准模型」就需要被修改。
这次物理世界的新发现,在还没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吸引了 Nature 等期刊的关注。μ子偏离标准模型计算的有力证据可能暗示了令人兴奋的全新物理学概念。对于我们来说,μ子可以是进入亚原子世界的窗口。
亚原子领域似乎正在发生一些不寻常的事情,μ子的磁矩可能并不像「标准模型」所预测的那样。
物理学会被颠覆吗?目前看来,「标准模型」不太可能被完全丢弃。「标准模型」在其他不那么精确的测量中效果很好。更有可能的是,这一领域存在一类尚未发现的未知亚原子粒子,甚至一种未知的力。
一种被称为「超对称性」的标准模型扩展可能是正确的。按照超对称性理论的预测,亚原子粒子的数量将是标准模型的两倍。在纯超对称理论中,这些新粒子将具有与已知粒子相同的质量,但这种可能被许多测量结果排除了。
然而,可能存在超对称理论的修改版本。这种理论认为,未发现的兄弟粒子比已知粒子更重。如果是这样,它将以正确的方式修改μ子磁矩的预测,以使数据和理论保持一致。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粒子物理学中的超对称性。概念图展示了由超对称性(SUSY)原理引入的标准模型粒子及其更重的超对称伙伴粒子。
但超对称性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可能有许多不同种类的亚原子粒子尚未被发现。一些解释暗物质的新理论可能与此相关。也有可能存在一些我们现在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但不知道也不是什么坏事。这只是意味着我们还有很多新东西要学习,有很多新问题要解决。理论物理学家已经在思考这种新测量方法的含义,以及可以解释它的理论类型。重要的是,我们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甚至奉为真理的一套理论是不完整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就是科学研究前进的方式。
就目前的结果来看,这么说或许为之过早。研究者还需要分析其他 run,核查那些用于验证当前测量结果的更加精确的结果。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简单描述一下 Muon g-2 实验的意义。(漫画作者 Jorge Cham)
 
费米实验室表示,Muon g-2 实验的第二和第三轮数据分析正在进行中,第四轮实验正在进行中,而第五轮正在计划中。
「证实μ子的微妙行为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它将在今后的几年中指导人们提出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费米实验室研究副总负责人 Joe Lykken 说道。「这是粒子物理学研究激动人心的时刻,费米实验室正处在最前沿。」
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新诺奖的诞生。至少在《生活大爆炸》最终季里,剧中谢尔顿和艾米提出了新的理论,被费米实验室的科学家证实后: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与意义,费米实验室还专门做了一个科普视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开观看。
 
参考内容:
 
相关报道: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错了?物理学家找到未知粒子存在证据
 (QbitAI)
 
昨天发生了一件轰动物理学界的大事件。
美国费米实验室最新的实验结果,可能颠覆我们50年来都奉为圭臬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Meon g-2实验装置(图片来自费米实验室)
 
标准模型是解释夸克、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模型,在微观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0年前人们发现希格斯玻色子,至此标准模型预言的所有粒子都被发现。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但费米实验室的实验结果指出,世界上可能还有标准模型未能预言的粒子。这篇研究论文昨天发表在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实验发现,μ子的磁性超出了理论预测,虽然只相差0.1%,但却难以用标准模型解释。
μ子可以说是电子的“表哥”,它和电子的带电量一致,却比电子重207倍。通过测量表示μ子磁性的g因子,物理学家可能发现了背后隐藏的未知粒子。
什么是g因子
像电子和μ子这样的粒子不仅带电,还具有磁场,就像一个“小磁针”。
要解释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高速旋转的小球,电荷转动就会产生磁场。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我们还可以根据这种模型,用经典电磁理论算出电子或者μ子的磁矩。
 
不过,微观粒子的“自旋”(spin)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自转,粒子的真实磁矩,和经典物理方法算出的磁矩会相差一个倍数,这就是g因子。
如何微观粒子符合经典模型,那么g因子就等于1,然而实际上g因子一般都不等于1,因为自旋是一种量子力学才能描述的行为。
对于电子和μ子来说,g因子约等于2。因为它俩的自旋都是1/2,相当于一个物体旋转2圈才能和自己重合。
但是它们的g因子又不完全等于2,至于为什么,我们接下来再说。
g因子为何不等于2
1947年,实验发现电子的g因子约为2.00232。
要解释这一结果,必须要使用量子电动力学(QED)。和过去的量子力学不同,QED并不认为真空空无一物,会无时无刻产生和消失虚粒子,产生量子波动。
物理学家施温格随后在论文中这样解释g因子不等于2的原因:因为电子在真空中会发射出光子,随后又吸收,从而改变了电子的磁场。
μ子亦是如此。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 μ子产生虚光子改变了磁矩(图片来自Quanta Magazine)
 
量子波动越少,对电子或μ子的g因子的影响就越小。
产生虚光子只是一种改变磁矩的方式,电子或μ子也可能产生其他的重粒子,只不过概率要小得多。
而μ子的比电子重207倍,产生重粒子的概率更大,量子波动更大,对g因子的影响也更大。
电子的g因子大约是2.002319,μ子大约是2.002332。当然,这些测量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都符合QED的预测。
数十年来,理论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精确计算g因子,另一方面实验物理学家也在不断提高精度测量g因子。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一旦二者出现了超出预期而又无法解释的偏差,那么可能意味着,与μ子相互作用的粒子中有我们所未知的。它可能是暗物质粒子,也可能是超对称理论预言的粒子。
μ子的g因子与2的差值是其中的关键,因此这类实验被叫做Muon g-2。
测量g因子
第一个Muon g-2实验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1959年做的,结果符合量子电动力学。
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之后进行了多次测量。
2006年,物理学家发现μ子磁矩的测量值和理论值差距达到了3.7σ,但仍然很难否认是实验误差导致的结果。
此后,费米实验室接过了Muon g-2实验,由于经费限制,他们不得不使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磁铁,这是一个直径15米的超导磁环。
由于体积巨大, 这颗核心实验装置先被装船经过海运、河运,最后转移到专门设计的卡车上,才运达目的地。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 实验用到的巨大超导磁环(图片来自美国费米实验室)
物理学家先撞击质子来制造大量的μ子,然后将μ子注入到磁环中。
虽然μ子的寿命极短,只有几微秒,但是它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可以在磁环中运转上百圈,已经足够完成测量。
磁场中的μ子就像在地面上转轴倾斜的陀螺,自转轴高速地改变着方向(物理学中称之为“进动”)。
μ子每在磁环中旋转一圈,其自转轴就偏转大约12度。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 实验装置原理(图片来自Quanta Magazine)
 
物理学家要做的就是精确测量磁环内的磁场强度,以及μ子自转轴的偏转速度。通过这两个数值就能计算出μ子的磁矩,从而得到g因子。
实验结果的计算量非常之大,需要欧洲多个超级计算机中心花费数亿个CPU小时,才能完成数据处理。
物理学恐被颠覆:科学家在“最后的尝试”中发现未知粒子存在的证据
△用于计算μ子磁矩的7台超算之一(图片来自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
 
最终,物理学家得到μ子的g因子为2.00233183908,与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值的偏差为4.2σ。
这意味着,由统计偏差导致结果异常的概率不超过0.0013%。
意义
现在的发现仅仅是初步结果,物理学家只分析了其中一部分数据,他们还需要一两年才能完成对所有数据结果的分析。
如果实验结果确实成立,那么将颠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我们必须改写标准模型,引入新的粒子。
也有物理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还记得2011年那一个超光速的实验发现吗,当科学家以为颠覆了相对论,结果却是实验电缆没有插牢。
来自CERN的科学家Andreas Crivellin表示:“数据或数据的解释方式可能会误导人。”他正在与另一位学者合写一篇论文来解释该结果。
“就算最终结果没有改变什么,那么看到理论和实验保持一致也令人兴奋。”宾州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Zoltan Fodor如是说。
 
参考链接:
[1]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muon-g-2-experiment-at-fermilab-finds-hint-of-new-particles-20210407/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898-z
[3]https://phys.org/news/2021-04-strength-muon-magnetic-field-aligns.html
 
相关栏目:『科技前沿
工信部:未来产业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领域 2024-11-06 [335]
Gartner 公布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2024-10-31 [488]
这样图解Transformer应该没人看不懂了吧——Transformer工作原理 2024-10-16 [859]
Nature:智能体涌现出语言 2024-10-16 [833]
50个顶级ChatGPT论文指令 2024-10-10 [1050]
推荐五种简单有效的数据可视化方式 2024-10-10 [975]
这么有深度的文章是ChatGPT写的? 2024-10-10 [974]
讲透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CNN!! 2024-10-10 [966]
人类与 AI 协同的三种模式 2024-10-10 [557]
11 种经典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2024-10-09 [490]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