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周敏|中国新移民在美国:高学历成敲门砖,刻板印象隐性歧视仍存
2021/6/10 15:25:29 | 浏览:2042 | 评论:0
海外华人社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地域分布最广的国际移民社区之一。从明清开始,华人开始从东亚移居到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国。
美国国际移民社会学家、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社会学系教授周敏在其新书《长为异乡客?》中指出,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有近1000万国民移居海外、这个庞大的移民群体被称之为“中国新移民”。过去40年来中国新移民的人数相当于从明末到二战结束300年间中国迁移到世界各地的总人数。
近千万华人新移民中,大约有1/4聚集在美国,美国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聚集地,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移民人口输入国。眼下,美国华裔人口已从1970年的43万增长到2020年的550万。
5月是美国的“亚太裔传统月”,这个由美国政府于1992年设立的庆祝月,初衷是感谢亚裔对美国所做的贡献、增进各族裔之间的相互了解。然而,反歧视团体“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在5月初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在去年3月中旬至今年2月底的近一年时间里,该组织在全美收到了近3800起针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事件报告,包括言语攻击和人身伤害等各种形式,其中华裔是被攻击最多的族裔。
近期,周敏在亚太裔传统月的一次线上讲座中分享了她眼中美国的中国新移民的现状、挑战与展望。中国新移民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中国新移民在教育方面能取得较高的成就?在其著作《长为异乡客?》中文版发布之际,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她进行了专访。

50年华人增长超10倍

美国华人社区是历史最悠久的亚裔移民社区,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沧桑历史。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移民法的重大改革和民权运动的蓬勃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华人社区的发展。而华人新移民潮则是由中美建交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后促生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当时大部分的中国移民都是通过亲属移民美国,且多来自广东地区。祖籍广东中山的周敏正是在那个时代来美国留学的。
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政府逐步放宽取得护照的条件和简化出国手续,更多中国大陆留学生得以赴美留学,他们背后的家庭和社会网络逐渐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2000年后,中国留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变得更加不同,改革开放孕育出的庞大中产阶级家庭,其中许多家长选择送子女赴美留学,且多以自费为主。毕业后,留学生变成技术移民留在美国这一现象在华人新移民中较为突出。而中国资本在向外投资无形中也建立了跨国的移民的网络,对移民起了促进作用。
周敏在讲座中指出,1970年美国华裔的人口只有43万,而2020年最新的数字是550万。过去20年中,平均每年大概有6万以上的合法华人移民进入美国,这股移民浪潮至今仍未看到“退潮”的迹象。今天的美国华人社会是一个以国外出生人口为主的群体,大概60%的美国华人是在美国之外出生的。

中国新移民的社会经济背景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高教育高技能和低教育低技能的人口比例都很大,形成两极。一方面,高技能高教育的比例非常高,超过50%,从教育水准、职业成就和收入来看,华人社会的经济特征都是比较好的,比全美的平均数要高。另一方面,华人群体中没有高中学历的低技能移民所占比例也比美国的平均数高,华人社会贫富差距非常严重。

周敏|中国新移民在美国:高学历成敲门砖,刻板印象隐性歧视仍存

“超高端移民筛选”

为何亚裔特别是华人在教育方面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周敏在《亚裔美国人的成就》(The Asian American Achievement)一书中,提出了“国际移民筛选解释”(immigrant selectivity)的概念。

这一概念中提出的“超高端”概念(Hyper-Selectivity)指,该移民族裔群体的平均教育水准(大学本科及以上为标准)同时超过祖籍国和移居国的平均水平。在讲座中,周敏表示,自己在研中发现美国华人当中50%获得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比美国和中国的平均水平都要高。

周敏|中国新移民在美国:高学历成敲门砖,刻板印象隐性歧视仍存

周敏认为,这个概念可以从结构上解释为什么亚裔尤其是华裔或者印度裔新移民和他们的孩子会取得那么高的教育成就。“文化传统是一个因素,但是文化传统也要物质资源的支持才会成功,这背后就是国际移民筛选。”她说。

亚裔人口仅占美国总人口的6.5%,但是美国私立名校的亚裔学生比例远高于亚裔的人口比例。周敏认为,这不仅仅是因为亚裔重教育,而且是因为除了重视教育,亚裔还有更多的家庭和社区资源,这跟移民的高端和超高端筛选是有直接关系的。

周敏|中国新移民在美国:高学历成敲门砖,刻板印象隐性歧视仍存

“我们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华人孩子尽管父母是做餐馆的,但是他们的平均教育水平还是比中产阶级白人的孩子要高。这在其他少数族裔当中是很少见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课外补习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现象以前在美国也是没有的,是随着中国新移民带来的。教育以前在美国不是一个生意,其他族裔也没有补习班之说。”周敏说。

超高端筛选对美国亚裔和华人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周敏在讲座中解释说:一是起点高,很容易“再生产”,50%的华人移民有大学本科学历,他们的孩子起码有50%会拥有至少本科的学历;第二,除了家庭的资源,由于50%的华人移民有超高端学历,因此华人个体很容易获得社区和群体资源的帮助。
正因如此,虽然华人新移民好像看起来是通过自身在美国社会的努力再获得成功的,但是周敏认为华人新移民实际上自他们抵达美国就已经成功了,这正是超高端筛选的结果,这也是华裔被誉为“模范少数族裔”的原因。尽管这样的刻板印象好像是正面的,但其实会有一种“推力”造成一种“歧视”——即倘若华人新移民没有表现出“应有水平”,就会被视为是不正常的。

华人新移民的融入和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华人新移民在美国的融入模式和老一代华人移民也有所不同。
美国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一个传统模式是从底层打工做起,慢慢往上;另外一个模式则是通过教育取得个人的职业成就,然后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该模式是美国华人群体中最常见的途径,这也是华人重教育的原因。
据周敏介绍,还有一个模式是通过创业提高个人和家庭的社会经济机会,以前美国华人创业是被迫的,因为他们找不到好的工作,而现在则不是。尽管很多拥有高技能的华人在主流职场已经很成功,但是他们也走出来自己创业,是因为创业会得到更大的成功,再加上他们有跨国资源网络,可以借助跨国资源网络来使自己的创业更加成功。

老一代移民通常是从唐人街开始,逐渐移居到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居住的郊区,那样就算被同化或者融入美国社会了。然而,周敏认为,尽管今天华人中产阶级聚居的郊区只是一个华人的圈子,但是其教育指标、经济社会经济指标都比美国的平均水平好,这也算是融入了美国社会。“美国是一个多元社会,在这里你只要以美国为家,你就算适应了。”她说。

周敏|中国新移民在美国:高学历成敲门砖,刻板印象隐性歧视仍存

至于美国华人新移民主要面对的挑战,从个人层面来讲,华人移民首先面对的是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还有人力资本的置换性问题。一个人到一个新的国家,社交网络要重新建立,这在开始的时候会遇到困难,此时移民社区和组织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可帮助新移民重建他们的社会网络。

在线上讲座中,周敏认为,虽然今天华人依然面临一定的“种族隔离”问题,但是这个隔离是自愿的,而自愿和被迫的社会效果有很大的不同。今天华人新移民中广泛使用的微信就好像是一个新的“Chinatown”(中国城),微信上只有华人声音的舆论社交场就会起到一种新的种族隔离的效果,尽管它可能有正面的效果,但是对于移民融入居住地的主流社会也会有负面的影响。
“华人移民社区有一个问题就是跟美国主流社会,跟其他少数族裔的交流、相互理解做得不够。”周敏说道。
种族歧视问题,包括对华人的刻板印象影响也颇大。周敏表示,“一些新保守主义者认为成功是跟个人的努力成正比的。虽然这没有问题,但他们还认为法律上以及结构性的种族歧视已经不存在,然而即便系统性种族歧视不存在了,实际上隐性的歧视还是无处不在。”
周敏表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和“模范少数族裔”评价貌似正面,实际上是一个新的种族隔离机制,强化了华人的“他者身份”。另外,在衡量华人的时候,常有人没有用与对待其他群体的相同标准,而是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
“华人由此受到的直接的影响就是职场的天花板效应。尽管华人拥有高学历的比例最大,然而大公司管理层中华人所占的比例却很低。虽然华人一般进入职场没有问题,但是升迁就会有问题,这会让人的信心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被歧视制度击碎了。”周敏说。
周敏在专访中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假使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没有被改变,那么华人要想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发挥跟其他少数族裔一样的作用会非常困难。
“当华人的利益与其他少数族裔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华人应该要加强与美国各个族裔的互相沟通,相互理解。美国华人一定要从小就要培养公民意识、领导力以及积极参与政治公共事务的激情。”周敏说。
相关专题二:『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活动集锦
『学人动向』 丘成桐: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水平 2024-05-06 [4608]
『社区报道』 AI教母李飞飞首次创业!成立“空间智能”公司,已完成种子轮 2024-05-05 [4397]
『社区报道』 祝贺!鲍哲南教授多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4-05-05 [4450]
『社区报道』 数学大师丘成桐:为何说中国的科技肯定要倒退20年? 2024-04-26 [4779]
『社区报道』 丛京生教授等13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24-04-26 [4823]
『社区报道』 天才陶哲轩“啥是好的数学?” 经济学界呼应“啥是好的经济学?” 2024-04-20 [4755]
『社区报道』 UCLA陶哲轩教授力荐、亲自把关:AI for Math照这个清单学就对了 2024-04-16 [5037]
『社区报道』 华裔科学家李飞飞:她看见的世界和她改变的世界 2024-04-14 [4946]
『社区报道』 陶哲轩转发、菲尔兹奖得主领衔:AI正在颠覆数学家的工作方式 2024-04-08 [4982]
『社区报道』 李飞飞教授主讲,斯坦福2024 CS231n开课,依旧座无虚席 2024-04-06 [5119]
相关专题更多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5]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51]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8]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22]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8]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4]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72]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7]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