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2.5亿老年人,巨头们收割的新韭菜
作者:刘晓月 | 2021/7/10 9:18:39 | 浏览:798 | 评论:0
互联网既要有速度,也要有温度。

为了解决老年人这一互联网弱势群体的上网问题,2021年以来,工信部启动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加速推进。

新闻、交通、金融、社交、医疗、通信、购物等各类日常应用都在改造范畴之内,手机应用适老化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

流量焦虑下的新产物——“网瘾老年”

政策出台的背景,是缘于在互联网加速普及与深入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的无奈与焦虑。

随着社会云化程度日益提升,不会使用手机的老年人,其正常生活往往会大受影响。

想进入公共场所,却因需要出示健康码而犯了难;去医院看病准备现场挂号,被告知号源已在网上被预约一空;准备上网“冲浪”获取新鲜资讯,却因为误点了看不清的小图标而下载了其它软件。

一方面是“被抛弃”,另一方面是“被收割”。那些学会使用网络的老年人,却因为缺乏基本的网络素养,或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或在各类骗局中泥足深陷。

过去我们都讲“网瘾少年”,可老年人要沉迷起来,网瘾一点也不输于年轻人。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银发人群移动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从2017年12月的98小时,增长至2018年12月的118小时,同比增长20.7%。从数据上看,银发人群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达到近4个小时。

另据《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可见除了吃饭睡觉这些老人几乎都盯着手机。

2.5亿老年人,巨头们收割的新韭菜

老年人们为何如此沉迷网络?

抛开平台引流、营销推广等商业因素,最深刻的原因还是在于老年人的孤独感。

现在年轻人结婚后都喜欢和父母分开住,而且随着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年轻人为了生活压力不得不努力工作,也因此忽略了父母,造成了我国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2013年中国空巢老人人口超过1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进入老年,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数将增加到两亿多,占到老人总数的九成。

收割中老年的“五重”套路

在子女无暇陪伴的情况下,利用网络来填补老年人的孤独感本身无可厚非,甚至值得鼓励。但问题是,由于老年人缺乏辨别能力、认知能力等基本的网络素养,使得他们成为了被“收割”的对象。

有位网友表示,自打爸妈开始用起互联网,吃什么不吃什么,甚至如何和人相处,全都取决于微信公号、抖音给他们推送什么样的内容,他们宁可信网络也不愿意听自己的子女。

还有网友表示,现在爸妈们已经成为了“谣言的传播器”,这些谣言离奇又弱智,但爸妈们总喜欢转发、总喜欢相信。而你要是同他们讲道理,他们不仅听不进去,还要反骂你不讲道理。

有的网友吐槽,爸妈一辈子自己省吃俭用,却在一些保健品或养生课上慷慨解囊。为了这事跟爸妈吵翻了几次,但老人还是不听劝,把行动转移到“地下”了。后来买东西都避着我,买了偷偷收起来。

2.5亿老年人,巨头们收割的新韭菜

按照危害程度,我们将“有毒”内容进行了五类分级:

1. 爆款鸡汤。

“长寿还是短命,40岁过后,有这4种表现,一看便知”、“这三种习惯都是在喂养癌细胞”、“吃南瓜子还有这效果,早知道就每天吃一把了”、“用醋泡过这三样东西有益健康,一定要给亲人看”……配上“专家解释”、“教授分析”,噱头十足,老年人想忽略都难。

如何收割老年人,已经成为了一套成熟的套路。科技媒体“懂懂笔记”曾报道,一位前营销机构的文案写手李乔讲述,引发中老年群体热烈转发的视频和文章,基本都是出自90后、95后之手,他们每天开会探讨中老年群体爱看什么,如何把社会热点融入他们喜欢看的内容中去。

有意思的是,现在相当一部分中老年妇女开始迷上了阅读网文小说。

原本以为,这些让人脸红心跳的文字是青春期小女生美梦,可谁曾想到,妈妈们亦有一颗“少女心”,为“霸道总裁”所倾倒、所折服。

不少读书类APP,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趋势。以“番茄小说”为例,新用户注册时可选年龄和性别,选择50岁以上女生后,打开首页推荐榜里,几乎都是总裁文系列。

前段时间,演员秦海璐就因痴迷总裁文上了微博热搜,她透露自己每天都会看,还总结出一套总裁文的套路:十个总裁九个金融巨鳄、八个不近美色。网友点评:一听就是总裁文十级学者。

2.5亿老年人,巨头们收割的新韭菜

总体而言,前一级的“爆款鸡汤”杀伤力还算小的,也就是让父母们沉迷,或者一定程度影响家庭和谐(爸爸们可能会不太高兴)。但下面的这几级,就会直接贻害爸妈们的精神、身体健康了。

2.反智谣言。

老年人,成为了各类谣言最容易攻破的一个群体,而他们本身,也成为了谣言的转发者和助推者。

“多吃点洋葱,每天吃一颗,血管刷得特干净”、“泡过的木耳隔夜容易吃死人”、“多吃醋,降血压的”、“猪肝不能吃,全是重金属”......

有些谣言是打着“养生保健”的旗号,推出一些“值得收藏的偏方”,但这些偏方无用已经是万幸了,不少中老年甚至因此进了医院。

此前一条微博在网上疯传,收获了36.9万赞和2.9万转发。博主吐槽自己的妈妈已经给爸爸尝试“白醋泡大蒜能治新冠”、“干树根能治偏头痛”等食疗方法了。(突然觉得爸爸有一丢丢可怜?)

更夸张的是,还有大爷误信“把大蒜塞进耳朵能治炎症”,导致要去医院取出;有大妈听信“敌敌畏能去头虱”,结果这一试就进了ICU。

2.5亿老年人,巨头们收割的新韭菜

3. 精神荼毒。

这些信息包括扭曲三观的“土味”说理,上知天命、下通人情的八卦绝学“招招致命”,更夸张的,还在给老年人灌输“养儿女无用”“十个儿子九不孝”“靠子女不如靠自己”“子女都啃老”等歪说邪理离间家庭关系。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些老人真的开始觉得自己的儿女不孝,并指指点点。

2.5亿老年人,巨头们收割的新韭菜

4. 诱导消费。

各类营销的终极目标还是变现,为了掏空爸妈兜里的钱袋子,营销号们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最常见的操作是安利广告,以分享文化历史、养生知识的名义,兜售形形色色的保健品,有的还会给予返佣。

据河南商报报道,2020年11月,郑州一名男士刷抖音时加了一位“美女”好友,在对方的极力推荐下,他购买了价格不便宜的保健品,最终,警方侦查发现,这些所谓的药品全是假冒伪劣产品,还含有有毒物质。据嫌疑人供述,这些保健品通过网络以每盒50元左右的价格购进,再以每盒500元以上的价格售卖。该公司成立仅20天,非法销售营业额已达18余万元。

此外,卖课也是花招之一。比如一篇养生文会附上二维码,以进群免费学习艾灸课程的噱头吸引老年人进群;进群之后,还会引流至学面诊、学刮痧、学脾胃调理、学穴位、学拔罐、学肩颈调理、学推拿等其他矩阵号,各公众号之间互推互引,总有一款能收割到你的父母。

5. “杀猪盘”骗局。

这已经不只是道德层面的瑕疵了,已经上升到违法犯罪的边缘。

“马云团队要帮穷人致富,只需交上1700元入场费,就能在1个月后收获数千元的收益”,以及“假靳东卖贵妇膏、100元一瓶买一送一”套路等进一步骗取老年人钱财。

此前,公众号“南方周末”报道了一个迷恋上“马云”的老太太,义无反顾要给“马云团队”送钱。“马云”不断洗脑老太太:“我们有的会员70岁都能月入过万”、“坚持就是胜利,等你赚到钱,儿子就会理解你了”。

直到记者报道时,老太太还在积极给“马云”转账。就算孩子扣着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老太太甚至当掉自己的首饰都要转账,除了1700元的入会费,老太太还从社保中取出了2000元,加上当首饰的钱,老太太前前后后至少给骗子转了5000多元。

2019年上半年,腾讯110平台共受理中老年人受骗举报量超过两万次。其中,97%受骗的中老年人曾遭资金损失,涉案金额从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即便是在互联网发展较早的发达国家,这种情况仍然难以避免。

2019年3月,美国司法部宣布将对针对老年人网络欺诈开展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打击,预计涉案金额超过7.5亿美元;2018年全日本受害者为65岁以上老人的网络诈骗共计12867件,占全年网络案总数的78%。

银发经济,不应只是金钱价值的榨取

老年人“被抛弃”“被收割”,恰恰反映了互联网巨头们的流量焦虑。

经过了十来年时间的发展,微信用户突破12亿,抖音日活超6亿,用户增长见顶,移动互联网发展至成熟期,同样也是瓶颈期。

在此情况下,作为最大潜力市场的老年人群体,自然成为了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非网民规模达4.16亿,而这个群体中,6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群占比为46.0%。

在流量焦虑下,平台们都是在想方设法的抢用户、抢时间。让用户“上瘾”似乎成了很多产品量化考核的标准,按平台用户量、用户使用时长排名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算法捕捉喜好、单列信息流投喂、碎片化内容无需深度思考……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原理都在想如何能让用户多停留一会儿。

相比年轻人,缺乏对互联网认知的老年人们,自然更难有招架之力。

响应国家要求,各大 APP 陆续宣布推出适合老年人的 " 大字版 "。比如,滴滴在年初推出了 " 滴滴老年版 " 小程序;支付宝上线了 " 长辈模式 ";百度推出了 " 大字版 APP",不仅字体变大,还集合了老人常用的听广播、学广场舞等功能。

所以尽管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适老改造,但这些应用其实依然是换汤不换药,有网友评价其为“真敷衍、假改造”。

一方面,“大字版”只是停留于表面。放大的字体只会在首页出现,一旦你点击应用进入二级页面,或者进入服务号、应用程序,字体便会恢复到常规模式。

另一方面,“大字版”的老年应用,夹杂着各种广告。每刷几分钟视频,各种广告就会轮番出现。除了电商之外,还有来自祛痘平台、装修平台等广告。此外,分享得红包、看视频赚金币、邀请好友赚佣金等功能也是令人眼花缭乱。

2.5亿老年人,巨头们收割的新韭菜

这种态势,不得不令我们忧心忡忡。因为展望未来,我们必然将迎来一个“加速老去”的社会。

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 2.5 亿,占全部人口的 18.1%,预计到 2035 年,我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 4 亿人,约占届时人口总数的 28%。

这意味着,银发经济,将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风口所在。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4-2050 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 4 万亿增长到 106 万亿元左右,占 GDP 的比例将增长至 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如何在发掘经济潜力的同时,也能兼顾必要的道德与伦理,将成为商业社会的一大痛点。

毕竟有一天我们终将老去。现在我们如何对待老年人,未来我们也将被同样对待。

 

巨头收割老年人

(何芙蓉)

“点点关注、点点爱心……”,晚上十一点多,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花白的老大爷在直播卖货,背景灯光昏暗,看得出是在农村的土墙房子里。老大爷没有多余的台词,只是用不太能听懂的方言间断的重复着这几句话术,明显是有人提前给他拟好的,他只需要照着读或者已经背下来了。
 
大爷言语间没有多余的情感,好似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如何把这几句话完整的说出来。与一众网红主播慷慨激昂的推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在直播间的表现用“懵圈”来形容也不为过。
 
他们与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互联网直播间格格不入,那又是谁把这些农村老人“绑”到了屏幕前?
 
“直播、求关注、求打赏、带货”一度是网红的专有词。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思想观念,对于很多一生都面朝黄土的农村老人来说,互联网与他们的距离还是有些遥远。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在我们生活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老年群体触网是当下的热门趋势。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的同时,他们也逐渐被沦为待割的韭菜。
 
资本、流量、金钱往往充满诱惑力,而近几年流量平台的兴起正在把这种诱惑无限放大。以短视频平台为代表,用户、资本蜂拥而至,谁都想来分一本羹,谁都抱着火一把的心理。
 
01
流量瞄准老年人

互联网平台运营的逻辑无非就是抢用户、抢时长,而后打开一系列的商业变现渠道。
 
移动互联网已经走过了十来年的时间,微信用户突破12亿,抖音日活超6亿,用户增长见顶,移动互联网发展至成熟期,同样也是瓶颈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非网民规模达4.16亿,而这个群体中,60岁及以上年龄段人群占比为46.0%。
 
老年人群成了互联网最大的存量市场。
 
2020年3月,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16.9%,而到了12月这一比例则提升到了26.3%,短短9个月增加了10个百分点。
 
互联网老年用户群体扩大是一方面,近两年来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老年群体正在成为互联网内容的参与者。
 
尤其是短视频的兴起,轻阅读、易理解的属性加速了中老年人的涌入。短视频所提倡的唯流量论也放大了整个社会对于话题、热度的追逐,“网红”甚至成为更多普通人的造富渠道。
 
打开抖音、快手,便会发现活跃在屏幕上的老年网红群体已经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平台内容库中一个重要的细分垂类。
 
短视频从诞生那一刻起,无论是内容产出还是用户受众,一度是年轻人的乐园。
 
当“老年人”与“互联网”这两个概念结合到一起,新旧碰撞产生的化学反应天生就具备讨论性,随之引发一系列的话题、热度、以及流量。这也是现在很多网红孵化机构盯上老年群体的原因。
 
在短视频平台上出圈的老年网红IP不在少数,像“时尚奶奶团”、“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我是田姥姥”、“罗姑婆”、“川味盐太婆”等粉丝量多在千万以上。对于银发网红,主要有两类人设,一是突破老年人刻板印象的时尚潮流路线,二是亲民接地气的风格,例如做饭等生活家常,或者亲年轻人的鸡汤哲理输出。
 
“时尚奶奶团”是国内首个中老年网红账号,背后的运作人是一个90后女生。随着首创的出圈,团队便接二连三的孵化了一系列老年网红账号,其他孵化机构也开始纷纷效仿。
 
立人设、找定位、输出内容、以及一系列的商业转化都有专业的团队运作。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能够在此找到新的乐趣、表达自我。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诸多的MCN机构更像是一个个流水线作业的工坊,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造网红,然后变现。
 
网红账号孵化遵循着固定的运作规则,定位与风格都是提前策划好的。机构运作下,与其说网红个人是在表达自我,不如说只是一个出镜的工具人。个性注定让贤于账号定位,什么样的内容易火才是一个专业账号运营者首要考虑的因素。
 
流量面前,个性靠边。
 
机构的批量生产,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到镜头前,这些银发网红也开始“勾”着更多老年群体向他们靠拢。
 
流量时代,大家深谙网红行业的暴利,流量致富成为很多人瞄准这个行业的目的。短视频的崛起是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它给很多人带来了机会,但并非人人都能火一把。
 
在追逐“火”的过程中,很多人开始做出“违人性、博眼球”的行为。近来抖音频繁出现的老人深夜直播卖货现象,不知道屏幕后面是否藏着“吸血鬼”?可以确定的是,很多连话都讲不清楚的农村老人,自主直播的可能性极低。
 
直播时,很多网友评论“如果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其实也是在担心老人深夜直播是否是被人胁迫,而他们的幕后操手无非就是那些追逐金钱与流量的年轻人。
 
这些老年人对外的名片一般都立足于家庭困难,想靠自己直播获得一点收入。当这种现象成为常态,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的真假。对于那些深夜和凌晨直播的现象,不禁想问老人都是自愿这么拼的吗?这里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观察这些老人的深夜直播状态,多是哈欠连篇,有的甚至要睡着了,但仍然强忍着困意坐在手机前,有一茬没一茬的讲几句话。从常理出发,这不是一个七八十岁老人正常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作息。
 
他们出现在直播间,被人安排的可能性极大。
 
Image 某短视频截图:图片仅供参考,不具针对性

此前出现的短视频乱象也不在少数,不少短视频中,老人把鞭炮绑在自己身上点燃、吃灯泡、吃仙人掌等等,为播眼球制造各种噱头。
 
同样的道理,老年人深夜直播卖货的现象也逃不出背后运营者想制造话题、博取同情的心理。
 
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很多老人都没能逃过这场追逐流量的大潮。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下正被流量、资本、以及年轻人裹挟着前进。

02
老年人患上“网瘾”

很多90后、00后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上学阶段父母最怕的就是我们去“上网”,然后耽误学习。
 
在从前互联网不那么普及的年代,父母眼中的“网络”如同一个深渊,孩子一旦坠入就可能陷入无法自拔的状态,所以爸妈害怕我们上网。
 
而到了今天,戏剧性的是这个现象被反过来了。“低头族”不再是年轻人的特定标签,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开始患上“网瘾”。
 
最近,黎方发现妈妈玩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去年疫情,因为健康码的需求,黎方把母亲的老人机换成了智能手机,为的是方便她出门。换手机后,她首先为母亲安装了微信使用健康码,同时满足日常联络的需求。
 
那段时间,母亲最喜欢的就是微信的视频通话功能。当时能出门的机会并不多,母亲无聊时便开视频与姐妹们唠嗑。相比于从前打电话,视频能看到对方很得母亲欢心。
 
不过没有过多久,母亲便要让黎方帮她下载一款短视频APP,“我很多朋友都在看抖音”母亲说。当时想着她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没想太多就给她安装了。“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黎方情绪激动了很多。
 
“我当初还是不应该给她下抖音的,感觉她现在已经上瘾了,每天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在刷抖音。”有一次黎方打开母亲的抖音,大概浏览了下,发现平台推荐的内容首先是熟人自己拍的,其他视频就主要集中在做菜养生、生活搞笑、家庭情感类的一些土味视频。
 
“现在每次下班回来,我妈都坐在沙发上‘刷抖音’,时不时还会发出‘嘿嘿嘿’的笑声。有一次,母亲甚至说要在抖音上买一个‘助眠床垫’,被黎方知道后发现价格高达8000元,而且并不是什么知名的品牌,最终被制止了。
 
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一个普遍现象是,老年人触网之后其实比年轻人更加没有自制力。
 
首先这源于新鲜感,很多老人其实对原来年轻人“天天抱着手机”是充满好奇的。老人与互联网原本有一段距离,本质上他们是很想了解年轻人手机里的新鲜事物。
 
其次,与老年人娱乐活动的缺乏相关。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现象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已经越来越普遍,加上老年人退休后大把的空闲时间,玩手机成了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用来打发空闲时间最直接的一种选择。
 
在互联网思维下,一众娱乐软件都是在想方设法的抢用户、抢时间。让用户“上瘾”似乎成了很多产品量化考核的标准,按平台用户量、用户使用时长排名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被视为“时间杀手”并不是没有由来,算法捕捉喜好、单列信息流投喂、碎片化内容无需深度思考……一系列的产品设计原理都在想如何能让用户多停留一会儿。
 
在网络世界,老年人更容易被攻陷。他们对于这些新事物并没有形成全面的辨别能力。
 
例如,基于算法推荐形成的“信息茧房”,很多懂此原理的人可能会注意自己的使用频率及时长,避免让自己沉迷其中,而刚刚触网的老年人很容易被平台牵着走,深陷其中不自知;还有很多老生常谈的保健品营销,年轻人一眼就能识破的套路,老人却深信不疑。
 
老年人比年轻人似乎有更多软肋。
 
QuestMobile《2020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50岁以上银发网民们每天平均看手机4.39小时。另外《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可见除了吃饭睡觉这些老人几乎都盯着手机。
 
相比于上班工作的年轻人,互联网平台靠老年人贡献时长更加容易。而这一串串被量化的数据背后正是这些患上网瘾的老年人。
 
03
适老化改造不只是加大字体

近期,有消息称抖音老年版即将上线。但一直以来,抖音“时间杀手“的属性备受争议,此时上线老年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抖音正式向老年人挥起了镰刀。
 
2021年以来,工信部启动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正在陆陆续续的推进,其中涉及括新闻、交通、 金融、社交、医疗、通信、购物等日常应用,手机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
 
抖音此时上线老年版,可以看出它有意借这股东风。不同于工具类应用,娱乐类应用会更容易使人沉迷。
 
工具类应用的老年版是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便捷,娱乐类应用却不太好界定方便使用与合理使用的范畴,这也容易让这些平台打着适老化改造的幌子明目张胆的收割流量。
 
老年人融入互联网,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互联网环境下,我们的生活工作线上化趋势愈加明显,离开手机甚至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老年人原本是离网络较远的一个群体,但疫情以来老年人出行碰壁的事件已经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如何让这些被互联网抛弃的老年人更方便的生活、出行?手机应用适老化改造是解决方案之一。
 
像滴滴打车、微信、百度等工具类应用已经陆续推出了老年版,总体上遵循着加大字体、加大音量、极简页面、减少广告等原则做改造,尽量方便老年群体的使用。
 
但是对于那些想要竭尽全力把用户留在平台的应用,是否是又多了一个割韭菜的借口?
 
抖音作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APP,如今老年版还没有上线,很多老年人沉迷其中的现象就已经很普遍,那么即将上线的老年版又是以怎样的定位呈现给用户?
 
今日头条与抖音同属于字节系,两个平台的内容属性、推荐原理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今日头条大字版已经上线,光子星球使用后发现,打开APP首先跳出来的是一个待开的红包,一时间误以为自己进了拼多多,继续操作发现,平台是想通过红包引导用户注册登录,玩着刷内容赚钱的老套路。
 
另外,百度作为搜索工具,也在有意“留住”老年用户,简化页面后着重突出了看新闻、听电台、以及搜索等功能。同时还添加了0元领水果、签到领金币等小游戏,以此增加用户活跃度和使用时长。

除此之外,像UC大字版、酷狗大字版等诸多的常用APP,都有类似于看视频赚金币、邀请好友赚佣金等功能,而且UC大字版中仍然充斥着大量的广告。对于这些功能设置,平台真的是站在关怀老年人的角度进行改造的吗?
 
这些功能作为平台留住老年人的小套路,目的不言自明,平台深谙这部分人群占“小便宜“的心理,以此吸引并留住下沉用户、老年用户,把用户绑在平台。
 
老年版的初衷是将这些常用APP改造为更适于老年人操作的形式,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便利。但不难看出诸多APP首要目的是收割这部分存量用户。
 
这些平台所谓的“大字版“,除了把字体加大方便老人阅读,它更多的是在吸引老人沉迷其中。“适老化改造”若真的只是加大字体这么简单,也不会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
 
老年人在面对互联网本身是无助的,平台在让他们看的更清楚的同时,或许也应该考虑这个特殊人群的手机操作习惯,从而更加理性、安全、规范的使用互联网。相对于经济效益,老年版本身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若把老年人视为收割对象,又何谈适老化改造?
 
在老年人上网环境得到净化之前,手机都难以成为丰富老年生活的选项。
 
04
结尾
 
老年人之于互联网,容易陷入“被抛弃”与“被收割”的两个极端,这都不是互联网连接他们的最佳方式。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底,我国人口达到14.17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64亿人,占比达18.4%,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人群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与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相处,已是一个社会问题。
 
面对各种新兴事物,老年人本身就处于弱势的地位。若各互联网企业仍然以对待年轻人的那一套产品思路强加给老年人,用户为本则无从谈起。
 
老年人不应该只是“剩余流量”的代名词,关怀、包容、接洽老年群体,才能让他们与科技实现真正的连接。
 
要知道,我们也有老去的那天。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逐渐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吊诡的现象 2024-04-24 [37]
说说东林党和阉党 2024-04-23 [79]
爱因斯坦说,这是他一生所犯的最大的错误 2024-04-23 [115]
他打造的“外星人”太蛮荒了,让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见过外星人 2024-04-23 [40]
套一套公式,看看你能活多久? 2024-04-23 [157]
位高权重的人为什么容易犯错? 2024-04-23 [76]
刘少奇排名在周总理之上,可是周总理一个电话,否决了刘少奇的提议 2024-04-20 [237]
3个方法,避免这种“有毒情绪”毁掉自己 2024-04-20 [111]
这几种鱼尽量少吃,重金属可能超标! 2024-04-20 [117]
爱因斯坦:我从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 2024-04-20 [8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