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北美华裔学者在大学里追求什么?- 从黎全恩教授捐献全部研究资料和著作谈起
来源:北美时报 | 作者:戴湖湖 | 2010/10/7 15:33:49 | 浏览:2821 | 评论:0

  维多利亚大学荣休教授黎全恩,将自己多年研究唐人街近80箱的研究资料和著作全部捐献多伦多大学利铭泽典宬。为配合捐赠仪式,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本月16日专请多位研究华人历史的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讲座。

  黎全恩30多年孜孜不倦研究唐人街,并坚持把唐人街作为历史宝藏加以保存。他遍访北美30多个唐人街,探讨和研究华人聚居历史和唐人街变迁历史。多大利铭泽典宬馆长梁恒达表示,利铭泽典宬的馆藏特色之一就是对加拿大华人研究资料的收藏,这些收藏单靠一般性数据远远不够,必须通过学者及其它个人途径捐赠来充实馆藏。本次得到黎全恩80箱珍贵资料捐赠,对扩充图书馆馆藏起到支持作用。

  黎全恩是荣休教授,从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早有加拿大总督伍冰枝在今年7月13日宣布的一百零三名加拿大勋章(Order of Canada)得奖人。有四名华人获奖,他们分别是多伦多的秦家懿、麦德华、满地可的刘聚富、温哥华的黄锐光。

  其中华人学者秦家懿同样也是位荣休教授,她还是位知名学者 ,她原是多伦多大学东亚系东方哲学和宗教教授,学术造诣很高,培育无数东方哲学人才,并先後出版过十五本学术专著。当时,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人都认为她属于"进入主流社会的人",其实她内心里认为自己还是加拿大华人,并且以此为荣也很自豪。长期在大学里当教授,周围共事的是洋人面孔,所以她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属於这个圈子里的人,而只是这个圈子里的边缘人。但她很享受这种加拿大社会的多元感,她认为这正是这个国家最可爱的地方。秦家懿表示,作为白人圈子里的少数人真正能发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比如大学的用人政策,华人教授很难发生影响力。因文化差异,华人与白人在处事方式、心态方面有很大不同,又因华人占比例太少,常常没有机会表达意见,只能在一些很小的范围里,在自己的教学或研究领域才能充分地发挥出作用与专长。

  而华人在北美大学里能做到终身教授的更是一个"心苦"的历程,况且还要有不凡的超出他人的科研成果,实属不易。

  对于真正想搞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拿到终身教授并不是人生目的,在科学上有所为才是一生追求与幸事。但能获得终身教授的位置,确可保证一个人一生安心做研究做学问。有饭吃又能做自己高兴的事,作为学者的人生当然会有幸福感。

  每个终身教授都开始于博士,一旦做上博士,也是踏上开始通往终身教授的一条漫漫长路,而且一旦上路,就骑虎难下,即使下来,也会是鼻青脸肿,甚至面临危难与失业。那些身处其中的博士们都深知个中要害。

  笔者与一个正在温莎大学做终身教授的朋友曾有过一次访谈。他本人正是从这条并不平坦的路上一直走到今天。从硕士到博士到博士后直到终身教授的生活,一直是痛并快乐的活着,做博士生时他曾有很多可能的快乐活法。但他不敢,因为他也知道,这种短期的快乐将会影响一辈子的事业。因为如果利用这段儿时间想挣钱当然可以,但要知道一般情况下,根本不会发什么大财,既然做上这一行,注定一辈子要过物质上平淡的日子。做博士的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你以后要靠学术研究吃饭,要在学术中有所建树,其它的东西都是次要的。 在中国,除主要论文外,很多单位都要求学生要在国内核心刊物或是世界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才能毕业。而最重要的是与导师要搞好关系。在国外当然没有这样的具体要求,完全是市场机制,你要学会推销自己, 博士生除要做论文,更要争取在各种公众场合,尤其是各种大小学术或圈子里的学术会议上崭露头角,把自己有点眉目、可以拿出来说事的研究成果讲出去,贴上去,要让圈子里的人知道你是谁,在做什么研究,以后想做些什么。这种自己推销自己的本事当然会展示出你其它多方面的才能,但只要你有这方面的才能,你注定会有好的结果,当然也就是好的工作。如果你正巧碰上一个颇有名气的导师,当然会有大帮助,但最终要靠自己有本事。在这个过程中,社交能力很重要,它可以"放大"你的科研能力。闷头干活不说话的人必会吃亏。当然,如果你是第二个居里夫人,别人也不敢挡你。一个博士生如果在毕业时没有像样的发表论文,想要在好的研究单位拿到博士后的机率就非常小,更不要说找工作。

  所以,做博士的时候,除了玩儿和挣钱,还要记着出活儿,更要出好活儿。当然能玩儿出名堂的也有一个。

  几个月前,在YouTube上看到一个名叫黄西的华人学者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做在读博士,他的确玩出名堂,还不同凡响。美国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的"大卫赖特曼秀",破天荒在某天晚上特邀这位中国口音极重的黄西亮相名躁已久的秀场,以英语讲美式笑话,近六分钟的演出,观众反应极其强烈,黄西从此走红。这位来自中国吉林大学主修化学的学者,白天在实验室做研究员,晚上摇身变成穿梭于新英格兰酒吧夜总会的演员。他的节目是表演他的单口笑话,波士顿是他起家的地儿。他的生活跟在北美的中国学者有很大的不同,多数中国学者主要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黄西要花相当大的时间来研究他的段子。黄西的名段子比如:"我折腾了很久才申请到美国公民身份,移民官问我,你知道第二修正案吗?我回答说,是导致便利店被抢劫的原因吗?底下(观众)狂笑不行了"。黄西擅用自己华人背景,表演的是一个多少懂些美国文化的外来移民。结果,他的在读博士玩得成功了,他的秀场也赶着赶着赶出了名堂,最后还赶进主流社会的"深夜秀"。但华人学者又能出几个这样的幸运的黄西呢!

  在北美大学, 常常会听到许多华人学者拿不到终身教授的恐怖故事,从学者们的心理上讲,决不哑于恐怖小说情节。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生物系曾发生一起严重的枪击事件,造成三死三伤。据警方透露,行凶者是该系一名华人女教师(艾米),因未能"评上副教授职称"而开枪杀人。死伤者都是这名42岁女教师的同事。行凶前,这几名遇难教授正在讨论她的"职称问题",并且最终决定不授予她副教授职称。而这种在评审职称时的功亏一篑,会使这位教师面临失业局面。而这正是导致她最终失去理智的原因。

  当然也有成功拿到终身教授的故事。一个奋斗七、八年取得博士学位的华人学者,找一份工作不容易,被聘用之后再拿到终身教授职位更是十分不易。从最初的助理教授到副教授其实就是一条极其艰难的路,更别说终身教授。而且学校不同,授予终身教授的标准也大不相同。当然衡量的标准却永远是相同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科研、教学和服务。另外,必须要在校全职工作超过6年,要在一家有地位有名望的出版社,当然最好是大学出版社出版一本或二本学术专著,在本领域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5篇以上文章,必须要有知名校外专家和知名教授肯定你的学术成果,同时,还必须得到学生的普遍拥戴,当然还要全心全意地为本系、本学校和校外社区尽心服务。除去这些硬性规定,还有许多其他不可捉摸的或看不见的隐性因素和潜在规定,比如种族、性别、院系政治和人际关系,真可谓关碍重重,复杂得可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前功尽弃。而大多数的华人学者本身英语不是母语,要把书教好,要获得世界各地各族学生的赞赏很不容易。白天教学研究任务全负荷,晚上所有时间都在写文章,而校内外或系里的一切能够参与的大小活动还得要积极露面,身心巨累。虽如此,大多数华人学者都会保持非常旺盛的精力,直到扫除达到顶峰的所有障碍,最后拿下这一身份,这是为什么?因为,从此后,你只要不犯法,这碗教书饭可以一直吃到老,也就是说,一旦你拿下这个终身的教授职位,人生就是百事百顺,生活便是衣食无忧。

  这种铁饭碗式的北美研究型大学里的特有制度,有时候甚至200人争抢一个位置,连当地白人学者都不会轻易得到,更何况华人学者。

  终身教授制究竟好在哪里?北美设计这一制度的初衷是什么?原因有二,一是保护大学教师的言论自由,而使他们不至于因为言论上批评政府或校方而遭解雇;其二是没有好的教师,就不会有好的学生,没有好的教师,哪里会有好的学术研究成果。终身教授制度说到底也是在吸引那些真正有造诣的,出类拔萃的人才想搞学问做研究的人到大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越条件。那么,中国的大学为什么不来学学这种制度呢,听说也有个别院校正在执行中,比如中国的山东大学今年四月首批终身教授竟然批量产生15名,这些终身教授据说是所在专业领域公认的一流学者,在本学科的创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做出过卓越而突出的巨大贡献,具有宽广的学术胸怀、高深的学术造诣,堪为师德楷模。终身教授,在中国大学能否推而广之,目前还是疑问。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他们正在离开学术界 2024-04-17 [90]
孙立平: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大分岔 2024-04-16 [90]
阿贝尔奖得主阿维·威格德森三年后再获图灵奖!; 丘成桐:我们对基础科学的重视程度仍待提升 2024-04-16 [74]
周文星 | 美国战略界“保台派”的兴起、批判及其未来走向 2024-04-15 [172]
诺奖过来人:学神经科学,为什么要先打好数理基础? 2024-04-13 [150]
刚刚,图灵奖揭晓!史上首位数学和计算机最高奖“双料王”出现了 2024-04-13 [125]
陈先义:官员们怕什么呢?——从“王婆说媒”到“哭包公” 2024-04-14 [130]
邓晓芒:这不是什么“世界一流的大学”,而是“世界一流的衙门” 2024-04-10 [221]
希格斯逝世,他是“上帝粒子”背后的科学巨人 2024-04-10 [170]
海归教授:我国科研人员砍掉90%,对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2024-04-10 [26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