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
张文宏医生的这句话,最近引发不少争议。
据说不少人将之视为“汉奸”言论,认为这是向英美等国放任的防疫模式投降,是反对国内的精准疫情管控模式。
我把这句话,还有这句话前后的几段话,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01
张文宏说这段发言,是在7月29日凌晨。那时南京突发疫情,举国关注,大家对疫情走向有很多困惑,张文宏从专家视角,给出比较详细的答疑解惑。
先来引用几段原文——
“如果进一步出现了较多与禄口机场无直接相关的病例,则标志着疫情规模会扩大,可能需要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
“目前这个阶段最需要冷静,严格遵循防控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出门,让城市慢下来。逐步逐区完成核酸检测,最差的时候就会过去。”
“未来哪怕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会流行,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疫情不会短期结束,可能长期也结束不了。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病毒学家都认可这是一个常驻病毒,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南京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世界如何与病毒共存,各个国家都在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曾经给出一张漂亮的答卷,南京疫情之后,我们一定会学习到更多。未来中国选择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中国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不难看到,从头到尾张文宏都没有说过,要放弃中国既有的精准疫情防控模式,相反,他支持如必要则果断定点管控,也认为病毒出现的地方,要“让城市慢下来”。
至于最受争议的“世界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结合上下文看,其实意思很明确,就是病毒的长期存在,不以人意志为转移。这是一个事实判断,而并非有人别有用心歪曲的,准备以放任的态度和“病毒共存”。
反对者可以不同意张文宏的观点,可是把意思明确的一段话,做出语文老师都理解不了的发挥,这就是不讲武德了。
02
任何人都不能免于被批评,张文宏自然也不例外。但批评,起码得讲究实事求是,不能歪曲别人的观点,乱扣帽子。
随着疫情的新一轮多点反弹,各界对于该怎么防控,确实有不一样的看法。
不可否认,张文宏提出的“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以及“既保证与世界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世界的互通,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又能保障国民免于对病毒的恐惧”,容易引发一种想象——要适当调整一出现散发病毒,社会就付出巨大代价来整体停摆应对。
但这也是基于病毒确实很难清零的事实判断。病毒传播的形势变了,防疫办法要不要随之调整,这是科学防疫层面无法回避的问题。
有人反驳说,之前中国本土不是已经清零了吗?说明过去的方式管用,锅主要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国家的。
这的确也是事实。问题在于,我们既无法干涉别的国家,也没办法永久封锁国门。全球还有那么多海外华人,难道我们能就此切断和他们的联系?
输入性风险也是风险,当这个风险无法排除,就只能思考怎么面对。
现实的疫情防控策略选择,只能基于现实的病毒传播状况。而不能掩耳盗铃,假设一个理想化的情况,固执不变地执行原有策略。
张文宏作为传染病方面的专家,不过就是基于现实,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至于他说的对不对,能不能变成官方策略,可以做专业的探讨论证。但因此就认为他崇洋媚外,向别国投降,真是辱没了他提到的“中国智慧”。
03
作为在舆论场极有影响力的“网红专家”,张文宏的一言一行都容易被放大,这是走红的必然代价。
但批评的方式,和批评的内容,同样重要。
疫情防控,是一个复杂的多专业交汇的问题,涉及医学、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层面,张文宏作为医学专家,也许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但需要看到的是,张文宏的发言方式,一贯是理性平和的,甚至很多人夸赞他的“说话艺术”。
这姿态至少说明,他并非追求当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红,而是认真地在发表专业看法,希望对疫情防控、对社会有益。
如果要批评他,至少要用相同的态度。比如网传上海长征医院一位副院长的一段商榷发言,就很公允。但如果鸡同鸭讲,把水搅浑,就容易把严肃的问题口水话、情绪化。
滥用意识形态化的批评语言,把张文宏拖进民粹的语境,只会脱离防疫的严肃框架。而这种方式如果逼得专业人士不敢发言,将会是社会的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