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为豇豆花叶病毒,右为Qbeta噬菌体,奈米学家要以它们来做新的疫苗。(图/华盛顿大学病毒百科)
目前WHO核可的新冠疫苗有6种:辉瑞-BNT、莫德纳、娇生、AZ、科兴、国药,这些疫苗每一种都需要冷藏,差别只在低温保存的程度,这对于一些电力不普及的国家很不友好,因此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奈米学家正在开发常温新冠疫苗,他们采用的技术是基因改造,改造自植物病毒与噬菌体病毒。请别担心,这两种病毒对动物完全不具致病性。
物理学网(phys.org)报导,无需冰箱的新冠病毒疫苗仍处于开发的小鼠实验阶段,在小鼠实验中中,候选疫苗已成功的引发了中和抗体,如果证明它们对人类也安全有效,那麽加州圣地牙哥大学的疫苗,可能会完全改变目前的疫苗版图,因为它将能补上战乱与贫穷国家、农村地区或资源贫乏社区的疫苗短缺问题。
该大学的奈米工程教授妮可·史坦梅兹(Nicole Steinmetz)说:“我们的疫苗是改造2种常见的环境病毒,它们具有热稳定性,也就是在环境常温下也不会变质,因此它可以轻松地运送到没有超低温冷藏链的地方。”
研究人员选用的是一种称为豇豆花叶病毒(cowpea mosaic virus),它是一种感染豆科植物的病毒,会引发叶片萎缩的花叶病。另一种是专门以大肠杆菌为食的Qbeta噬菌体(全称:Bacteriophage Qbeta),这两种病毒都非常常见,而且研究历史极为悠久,病毒学家对它们的特性完全是“了若指掌”。
两种疫苗都是使用相似的配方制成。研究人员使用豇豆植物和大肠杆菌,分别以球形纳米粒子的形式,培养了数百万个植物病毒和噬菌体,然后将新冠病毒(SARS-CoV-2 )的刺突蛋白,附着到花叶病毒与噬菌体的表面上,因此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它们,但是花叶病毒与噬菌体对动物和人类绝对不具备传染性,因此引发了针对冠状病毒的免疫反应,却不会致病。
史坦梅兹表示,使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制造疫苗有很多优势。其一,我们早已具备大规模生产它们的技能,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其二,这两种病毒不具致病性,其三,它的改造相当快速,因此量产速度也会很快,具有基础生技能力的国家都具备。
研究人员甚至已经在考虑非针剂的疫苗施打方式,他们打算采用微针贴片来做为疫苗接种工具,它可以进一步的使疫苗更容易运送,而且接种也更为方便,贴片就像绷带一样贴在手臂上,然后缓缓的渗入疫苗,而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不过,目前疫苗要进入临床试验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需要1年的时间才会看到它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