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果。正本清源,教育回到了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培育人格,探索自然,科学及其他未知的世界,长见识增技能的本职,而不是阶级斗争,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舞台。
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教师,巳成为社会的文化。刻苦学习,积极努力向上,力争上游,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教育特别是高考巳成为青年人实现梦想成材的必经之路,更是无数穷人的孩子翻身解放,改变人生道路的主要途径。高考和大学教育,选拔培养造就了无数人才,亦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和<<高等教育法>>的实施,保证了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面发展和快速变化,得益于思想解放,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也直接来自于教育事业的丰硕成果。在高考改革后培养的各种人才已成为中国各领域的中流砥柱。教育事业的进步保证并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功。
然后与整个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样,教育领域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不能充分满足人民大众对教育的日益增长的要求,包括对各类教育的多样性高质量的要求。教育资源分配分布的不均衡性,更使这种矛盾复杂化,并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老百姓所讲的三座大山,教育不仅是其中之一,还影响决定其他因素,比如住房问题,也与教育相关。因此深刻认识教育问题的本质,并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不仅是解决教育本身的问题,也能化解其他社会问题。
教育战线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而问题也累积许久,日益明显,否则国家也不会采取如此严厉措施,来整顿解决民众所关注的教育问题。然后,这些新政和措施是否符合中国实情,是否能治标亦治本,也是许多人所思考和关心的。不破不立,矫枉必须过正,是革命的哲学和实践。现代化建设需要这种敢于直面问题,敢于争斗的勇气,但更需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精准施策,高瞻远瞩的顶层规划。
关于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中的主要问题,是学业压力大,课外辅导补课重,竞争激烈,考试导向式的教学和训练,使学习不是培养兴趣爱好,不是使人的知识和素养的全面成长。功利主义盛行,排名至上,学校排名,学生排名,青少年失去童年的天真,美好和快乐。中小学教育资源分布分配不均,城市中对农民工子女排拆,以户藉定教学机会,准入门槛,而不是以住地。由于出生率下降,青少年人数大幅下降,许多中小学招不到足够的人,难以为继。现在准备减少普通初高中,早日分流,安排更多的人去读初、高中级的职业学校,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势必造成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入学更困难,竞争更激烈,内卷势必更严重!
虽然过度竞争过早竞争,内卷化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不利,但适当的竞争是必要的有益的。人的潜力能力提高往往是在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下实现的,特别是适度的竞争环境,相互激励和促进,是使人,特别是青少年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设定更高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从而更加投入和努力的有效途径。矫枉过正,取消各种考试,包括升学考试,取消所有的重点学校及重点班等,不符合教育特别是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更会影响创新型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培育。
其实,在美国这样以居住地为择校原则的教育体制下,许多学区仍会有一所重点学校,一般是初中高中联读。而进入这样的重点学校,需小学毕业前,统一考试,有名额分配的择优录取。比如,此重点中学录取100优秀小学毕业生,学区共有7所小学。其中70名额分配给这7所学校,按照学生人数,每所学校有7-12最低名額,并按照考试成绩,并参考平时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由每所学校決定或推荐。而所剩的30个名额,则由学区或重点学校,在剩余的学生中择优录取。最后结果是,最差的小学,只有7位学生升入重点中学,而好的小学,可能有15学生顺利进入此重点中学。另外美国许多地方设立联合学区,若干个小城市联合办一个学区,统管所在地区的所有小学或所有中学或所有中小学。这样规模经济高,并能更具条件设立重点学校。
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为避免人情等因素的可能影响,此类重点学校的录取可严格按照加权总分,比如统一考试成绩占60%,学生小学时的平均成绩占40%。中国县或县级市,应具备条件设立一重点初中和高中。而中大型城市,可根据人口及学校数量,以一区或若干区办一重点初高中。大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是非常强烈且刚性的。取消所有重点初高中,会促进更多父母把小孩送到相应的私立学校甚至国外。
关于考试,过度密集的各种考试,会误导学生,更使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浪费大量青春时光,并导致许多学生只死记硬背,缺乏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害人误国。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明文禁止必要的考试,不仅使教育缺少行之有效的衡量其成效的工具和方法,也使学生和老师,缺乏必要的教与学的动力和方向。况且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考试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的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充分考虑社会大众对教育问题的忧虑和本质要求。不仅要在主体上以满足极大多数民众的需求和要求为工作的核心,出发点和重心,也要充分考虑到部分民众的特殊情况和特殊需求。比如美国许多地区有专门学校,招收特殊学生,象自闭症的学生等。应该承认和意识到,有各种天才型及非常优秀的青少年,他们需要特殊的课程,教学安排,早学,快学,多学。合理安排满足这类学生的需求,也是社会的责职和光荣使命,因为下一个钱学森或钱钟书可能就来自于他们。中国的乔布斯, 马斯克或比尓盖茨更可能出自于他们。
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补习,目前所采取的一刀切的限制措施,是为了回应大众多年的忧虑和深度关切,也是为了扼制资本的无序大量流入,扰乱辅导补习市场,扰乱干涉正常的中小学教育,避免家长和学生更多更深更广地纠入这种不必要的内卷。这也是为了使青少年能正常健康地成长。但任何一个市场是由供需俩侧所决定的。目前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只针对供给侧的问题,市场需求仍存在,以至出现各种变相的辅导和补习。社会文化,价值导向上不改变,社会用人报酬等方面实际不改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提倡鼓励随缘而安,以住地择校。而所有顶尖大学仍主要面向若干重点高中密集招生。更显著的是,包括北京和上海这样的非常吸引人的超大城市,公开发布政策说,只对若干重点大学毕业生,自动开放户籍。这是什么样的社会导向?
韩国作为有与中国一样非常重视小孩教育的国家,也曾经历了教育高度內卷,补习班盛行,家庭用于教育的开支日益居高,然后政府采取严厉限补政策等。但根本问题似乎从未解决。真心希望中国有关新政能长期有效,术到病除。
九年义务教育制已实施几十年,成绩斐然。若干城巿和地区,已在执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并初显成效。应有更多的省市试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中高收入的家庭,应能承担得起小孩高中学习的费用,而且一般不会让他们不完成高中的学习;所以向推动十二年义务教育制迈进,应重点支助低收入及贫困家庭与低收入及贫困地区, 首先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制。
关于职业教育
中国各类职业院校,几十年来经过各种调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办学特色更明确,方向更清楚。院校总数,在校学生及毕业生总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目前中国本、专科学生,在校总人数,招生数及每年毕业生数,已基本接近、持平。
职业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岗位、管理岗位、服务岗位等面向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为学生提供制造业工作的职业课程,包括贸易和工业项目,如建筑、机械和修理、精密生产、运输和材料搬运等; 与为学生在服务行业和信息产业工作做好准备的职业课程包括医疗卫生、技术和通信等。各类职业技术学院,满足社会需求,培养了众多技术型工程型的能工巧匠,为中国制造业的进步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制造业强则国强,制造业兴则国兴。而制造业尤其是中高端产业的进步,离不开大批优秀的技工。因此加强提高职业院校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关系到整个工业及整个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中国似乎在试探是否向德国学习,提高在中职高职院校学生的比例,并尽早分流,从而培养更多有社会需求,实用型的有技能的毕业生,为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就国际比较而言,中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与整个经济的规模,应已大致相适宜。今后中国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应以提高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毕业生为主要目标,而不应偏面追求量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私立或民营的各类职业院校,不能盲目兴建及扩建,否则误人子弟,过度内卷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有的省区,没有必需的足够大的相关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若有太多的这类职业学院,学生无法实习,毕业时,更无合适的工作。自然无法生存发展。
美国高中毕业生中,直接上四年制本科的约45%,二年制约25%。德国多年前,每年加入职业学院学习的新生大大超过四年制的大学生,但从2014年开始,发生了变化,现在入学职业教育的人数在持续下降而进入四年制本科学习的在增加中。主要原因是工资报酬和失业率。中国目前,职业教育当然仍需要改进提高,并有进一步扩大发展的潜力,但过渡强调和扩展职业学院,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更耽误了大批年青学子的前途和事业。许多职业学院,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在工科或工程类的专业方面有优势, 在制造和技术领域有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其毕业生主要去生产制造企业。中国仍是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对中国不仅重要仍有稳定发展的潜力。但经济和行业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随着中国富裕程度和工资福利的提高,许多制造企业和行业的优势会逐渐下降甚至消失,从而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会显著下降。不认识到这些变化,而继续扩展职业学院,会造成各种严重后果。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在20世纪中叶曾有较好的增长和发展,但随着制造业的外流及衰退,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少,加上二年制公立社区学院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所剩廖廖无几。
总之,中国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院校,应注重强身增质而非扩量,切忌盲目发展。同时,随着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兴起和成长,职业技术学院也要增设新的学科和课程,如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技术及现代医疗实验技术相关的学科,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同时开拓扩展新的领域。
关于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过去几十年发展很快,规模巨大,每年大学毕业生约800万,每年研究生招生超100万,其中博士生12万。在校研究生超300万。每年有70多万研究生毕业,其中博士生近7万。中国STEM 科技工程数学类的大学生已超美国规模。在美外国留学生100多万,其中中国留学生超37万。中国到海外留学生总数约70万。目前在中国有海外留学生约50万,亚洲占近60%,但读学位比例较低,52.44%。
中国高等教育中,一是尖端世界超一流大学缺失,前10名中缺席,前20名中,有的排名榜中能列入。尽管科研进歩神速,但离顶尖大学仍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每年诺贝尔奖的缺席,与邻国日本亦有很大的差距。美国25岁或以上人中,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约35%。高中毕业生中,直接上四年制本科的约45%, 所以美国人口中有四年制本科文凭的比例仍在逐年上升。美国联邦政府教育开支占当年GDP 6.2%, 加上卅和地方政府,则应超过10%。中国本科学历占总人口不足4%,专科占约14%, 本科占25岁及以上人口应在6%左右,专科约24%。所以中国仍应巩固发展本科教育。中国中央政府教育开支占GDP 4%多点,近几年稳定并有所增加,但比例仍不高,且分配不均,教育资源, 特别比较优秀的大学,高度集中,对大众不公,也不利地区间平衡发展。
目前私立大学不少,但总数及学生总规模仍不高,特别是有较高质量和水平的私立大学缺失。是否应彻底全面解放思想。允许鼓励青年人到国外留学,接受资本主义思想、制度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容许这些学生在中国接受优质私立大学的教育?
对大学在科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片面要求大学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直接服务,解决紧迫的科技经济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长远规划和工作重点的偏离。大学特别是顶尖的大学,应该立足于,着重于研究发现科学规律,从事于众多的基础科学研究,重大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也应从事一定程度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但工作研究重点和中心不能偏离。
大学文化,领导及管理中,官本位主义盛行,教授成功的标志,不是本专业的成果,而往往是能否升官,当院长、校长。学校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学校管理缺乏民主制,教授和学生没有什么参与权,学术自由没有足够保证,甚至让学生举报老师是否有出格言行。有的教授,教书不育人,甚至根本不教书,忙于捞钱,扬名,缺师德甚至人格品德,败坏了校园风气,毒害甚至残害学生。同时大学过渡的商业导向,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像名利场,缺乏价值观,社会公理,缺乏社会良知观和作为。
大学评鉴考核制度标准化,公式化,简单化,细致化,似乎公平科学合理但产生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短期科研行为导向,行政控制能力增加,弄虚作假猛增,大量时间精力浪费于申报评鉴及达标上,对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和能力,特别是对创新型,基础科学的研究,没有正面作用而起反作用,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符。
教授中近亲繁殖普遍且严重,似乎有利于团队的形成及和谐发展,但排拆不同意见,小团体,小帮派,缺乏新鲜思想,影响整体科研水平的多样化发展和提高。学阀学覇当道,阻碍年轻学者的正常成长。
在学生培养中,过度注意強调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对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没有足够的要求;特别是培养了许多精致,精明有能力的利己主义者,缺乏社会担当,没有雄心壮志,浪费了其优秀才华和能力,未成大器。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改变学风教风,保证学术自由,鼓励独立思考精神, 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减少对教授不必要的考核和评鉴。需要指出,并引起足够重视的是,改革并非必须市场化。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逐步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推动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教育包括大学,带有公共产品/服务的属性,而非私有产品,所以教育产品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不能推行市场化的改革。这是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和市场规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政策影响广大民众,直接影响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并对社会产生长远的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必须与整个社会的导向相一致,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教育事业像任何一个学科或事业一样,有其独特性。教育的改革,政策的制定必须了解掌握其规律和特点,科学客观地分析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解剖其原因及起因等,充分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和要求,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不同方案,及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步骤。行有行规,业有专术, 应充分征求各级专家学者的独立意见,同时广泛听取大众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发扬民主集中制,使各项政策更精准,更合实际,真正能解决逼切的问题,并能获得大众的支持。
各地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文化和习惯等也有异,在统一整个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前提下,应允许及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情,采取有別的具体措施,试验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不同方案。
中国的国情不同,但各国的教育也有共性-满足民众需求,培养造就各种人才,探索了解未知的世界。所以中国也应更好更多地学习了解各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全球化是时代趋势,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也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教育要继续走国际化全球化的道路。要继续对外开放,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要继续鼓励支持更多的青年人,到国外留学深造,支持鼓励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留学攻读学位,也要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世界各国优秀人才,到中国来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中国高校中,师资的国际化程度极低,有待加强提高。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思想和并有愿为之奉献的崇高的人,包括师生和各种职员等。而这一切,在市场经济中,在功利化盛行的社会中,往往时有矛盾和冲突。这也是当代教育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育制度, 教育事业也必然在异化,进化中逐步改变,与时代同行,伴历史齐进。相信中国的教育事业定能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大潮中稳健发展,不负大众, 不负历史,不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