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D&G会卷土重来。
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势头这么猛。
在资本和舆论的狂轰滥炸之下,辱华品牌杜嘉班纳D&G,在中国区,2021年销量相比2020年增长20%。
不光如此,D&G预测——
今年的销量会回到之前的水平。
尽管仍未克服在中国的受挫,但其表示要坚持独立,维护创作自由。
(图源:Bloomberg)
为何辱华遭抵制两年后,D&G能堂而皇之的说出这种话?
看看某点评app上的评论——
D&G一条上万元的裙子,还是儿童裙子,它的忠实消费者仍然会无视舆论选择购买。
再看看某消费类app上,D&G最新的秋装作为开屏广告,推送给了所有人。
在几百万的广告费和爱国情感上,资本选择了前者。
当所有人都在抵制辱华产品的时候,它的消费者很明智的避开锋芒,利用各种渠道偷偷购买,以至销量不增反降。
不禁想问,D&G作为奢侈品,难道就没有可替代性吗?
实锤在彭博社的最新报道里:
D&G2021年的销量的确增加了20%,但在中国市场仍有不少敌对者。
为此,他们高薪聘请了两家“国际危机管理公司”,并积极参加了两届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彭博社还透露D&G在中国雇佣了1200人,并打算近期在上海的中信泰富广场开一家新店。
另外从彭博社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尽管D&G在中国损失惨重,但仍然不想改变自己的“独立”设计。
宁可花费大价钱找国际公司,也不花一分钱聘请一个中国本土团队去告诉他们界限到底是什么?
正如当年傲慢的高管一样。
D&G骨子里的偏见是一点没变。
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回顾整个事件,仍然觉得气愤满满。
当年杜嘉班纳设计师在发言中使用大量辱华词汇。
这张图被一名亚裔设计师传到了中国社交媒体,中国人才发现,原来自己被人这么瞧不起。
自己出生的国家,被人家说成是“屎”。
当然D&G很快就道歉。
当然并不是诚心诚意,只是向金钱低头。
当年D&G两位设计师不怎么走心的道歉视频
短短的85秒,两人一共看了33眼提词器
随后,他们找到了第一个曝光的华人设计师,索赔400万欧元。
再然后,见到中国人依然不依不饶,威胁中国人如果不买D&G的话,以后意大利人也不吃中国菜,抵制中国制造。
然后,又再次道歉。
道歉有用吗?
对D&G这个品牌文化来说,道歉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只是不想放弃中国市场。
意大利排名前二的报纸《共和报》预言:“D&G事件让品牌自身损失惨重,但中国人抵制不了多久。”
图源:意大利共和报
事实真的被意大利说对了,D&G并没有退出中国而且活得很好。
奢侈品的销路并不是面向普通消费者,而是那些长期的忠实客户,普通人喊破喉咙抵制,也无法阻止有钱人的购买欲望。
D&G之所以能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辱华”理念,就是因为“辱华”不会影响生意。
喊口号的大部分人,在D&G辱华之前甚至没有听过这个品牌,因为杜嘉班纳离日常消费遥不可及。
可是真正的消费群体却没有出声,他们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顺便说一下,在新疆棉上左右摇摆的品牌“耐克”。
2020年耐克营收2422.44亿,比前十名所有国产品牌加起来还要高。
这样的数据令人恐惧万分,你以为你是“大多数”,实际上上还存在一个富有的,财富自由的,远超于你的群体。
这个群里我平时看不见,摸不着,接触少。
这个群体无论多少“爱国言论”也不会受到影响。
他们才是品牌方想要维护的忠诚消费者。
杜嘉班纳可以道歉无数次,只要消费不起他们品牌的中国人需要,他们就可以公开道歉。
可是这种道歉有意义吗?
他们已经和他们忠诚的消费者取得了最大程度上的谅解。
你的摇旗呐喊,不会影响任何人的消费。
因为抵制D&G 的人,跟买D&G 的人,压根不是同一类人。
爱国,其实是一场穷人的狂欢吗?
难道那些消费D&G的有钱人不会考虑民族情感吗?
其实,四年前韩国乐天集团也曾大言不惭地说过同样的话,“过不了多久,中国的消费者就会求着来免税店买东西”。
2017年,正是中韩关系紧张的一年,美国要在韩国本土部署萨德导弹,中国极力反对。
韩国乐天集团成为首当其冲被国人抵制的企业。
韩国乐天集团为虎作伥,给萨德导弹部署提供建筑用地,直接帮着美国欺负中国。
刚开始,韩国旅游业和乐天免税店的确受到了不小冲击。
但很快,乐天就传来了一个喜讯。
不到一年的时间,位于首尔明洞的分店销售额超过35亿美元(约240亿人民币),平均每天销售额超过990万美元(约6780万人民币),一举打破了单店一年销售额的世界纪录。
(图源:youtube)
不仅首尔明洞店,韩国乐天另一家分店,世界塔店也表现不俗,销售额超过8.9亿美元(61亿人民币),同比猛增300%,创店历史新高。
仅仅1年,就猛涨了好几倍。
甚至三名中国代购为抢商品 在韩国乐天免税店互殴。
中国人用了半年时间,就忘却了乐天对中国的伤害。
用一年时间,就帮助乐天创造了世界销量神话。
2017年,日本化妆品品牌POLA(宝丽)在其位于日本店铺,曾贴出了"禁止中国人入内"的告示。
但短短几个月过去,POLA在国内机场免税店又再现了被中国人买断货的胜景。
抵制有用吗?呐喊有用吗?
以前,我们总是警告那些外国品牌“不要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到头来却发现,这些品牌依然我行我素。
因为砸中国的锅,丝毫不会影响他们吃中国的饭。
长期以来,他们在中国培养了一群忠实的消费者,那些摇旗呐喊抵制的人,恰恰是永远也不会购买他们产品的人。
对于这些人,品牌可以道歉,可以道歉无数次。
农民工带孩子买耐克被歧视,耐克立刻开除店员并道歉,媒体说品牌形象一降再降,可事实呢?
购买欲爆棚的人,现在已经把想要的产品加在购物车里等双十一打折了。
归根到底,难道我们无法生产可以替代耐克、阿迪达斯的中国品牌吗?
回到D&G的销量问题上,D&G的确深入了解并挖掘自己目标客户——中国高产,中高产阶级的心理需求 。
最具代表性的是,D&G在北京胡同里拍的这张海报。
充分传递了他们的思想——
一个穿着朴素的北京大爷骑着自行车,身边一群靓丽的史上男女穿着华丽的衣服,反差明显。
D&G就是在对这些忠实客户说:
“你穿上我们的衣服,你就是与众不同,你就是华丽贵族的代表,碾压了无数普通人。”
社会是有阶级的。
层出不穷的外国品牌在审美、国家、港台问题上搞事情,难道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吗?
一个高居云端的外国设计师,一个外国品牌的公关,一个西方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看重的是中国的市场,他们不了解这里的文化,甚至身边没有一个会讲中文的员工。
他们不会看每天的新闻联播;
他们不关心神州十二与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接轨;
他们不在意天眼是什么;
他们不知道中国的辽宁舰在哪里;
他们对整个中国的看法都源于他们接触的中国人,个体链接着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
当年马里兰大学中国留学生在毕业演讲的时候说出:
“当我第一次来到美国,刚下飞机,就准备从包里拿出提前准备的5个防雾霾口罩,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美国的空气这么香甜。”
台下的美国人绝大多数没有来过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就是这句话。
还是那句话:
你是什么样子,中国就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