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剩女”群体的出现 彰显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作者:华说 | 2010/10/14 9:45:41 | 浏览:3178 | 评论:0

“剩女”因何而剩?—“剩女现象”的经济学解释

  剩女云者,大龄未婚女青年之谓也。她们生活于现代大都市中,一般具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三高”特征,却失意于情场,找不到理想的归宿。这些年来,其人群数量规模呈现不断膨胀之势,以致成为一种现象。“剩女”一词,亦被收录于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中。而据坊间流传的笑谈,同是剩女,亦有级别之分:25--27岁为初级剩女,名曰“剩斗士”;28--29岁为中级剩女,别号“必剩客”; 30--34岁为高级剩女,尊称为“斗战剩佛”; 35岁往上是特级剩女,尊之为“齐天大剩”。

  因为种种原因,一个女性选择单身生活。这样的案例,其实在历史上也是并不鲜见的。但是作为一个群体,作为一种“现象”,“剩女”的出现是这个时代独有的“新生事物”,为以往所未见。然则“剩女”何以会在当下出现,并且成为一种现象?

  “剩女现象”在此时此刻的应运而生,以愚观之,与中国女性面临的两项重大局限条件的转变有关。其一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引入。相对于以往,独生子女时代的女性获得的事实上而非法律文本意义上的地位的提升以及机会的平等,不必说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就是解放以后改革开放前的女性也难以望其项背。其二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民众思想观念的改变。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前者是一国之政策,是明确的白纸黑字正式的制度安排的转变;后者可以归入风俗习惯一类,约束人们行为于无形的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转变。上述制度安排的转变,成就了“剩女”生长的土壤。

  不难明白,在传统社会中,不会有“剩女”现象出现。因为那个时代的女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没有独立的人身权利。在婚姻上,除了听命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外,别无选择。鲁迅先生曾经借笔下的人物之口描述过传统社会的婚姻:“……可是这婚姻,是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的住在一块儿罢!’” 是的,那个时候,一个年轻女子即使想“剩”也剩不下,因为父母会将其许配给一个陌生的男子,无论你愿意不愿意。建国之后,虽然法律文本上明确男女平等,但事实上的男尊女卑不容易消除。譬如说罢,一个家庭育有一子一女,因为贫困只能允许一个孩子上学。那么,结果大抵毫无例外地会牺牲女儿的上学权利。而在婚姻上,一旦大龄而未婚,则从单位到街道居委会的各种组织,会找你“谈心”并且发动群众帮你张罗,直至你结婚而罢休。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出生的女性则大不相同,她们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改革开放的时代。因为这两项重大局限条件的转变,她们掌控了自己的“产权”,真正拥有了包括人身权利在内的个人权利。到了适婚年龄,自然也是“我的婚姻我做主”。倘若觉得不合适,大可寻寻觅觅。不必担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其强行嫁掉,也没有了单位领导和居委会干部的“开导”带来的巨大压力。“剩女现象”的出现,萌芽于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适婚之时,并不是巧合,而有其内在的逻辑。

  婚姻不是独角戏,而是对手戏,它需要两个人来演绎。因此,从组织合约的角度来看,所谓“剩女”,其实就是一位女性,想要结婚却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签订婚约合约的男子。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上述的制度安排转变提供了基础条件之外,从婚姻市场上的层面来说,愚以为,是因为讯息费用的存在。这讯息费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大体而言,一方面是“剩女”和对手戏另一方的各自需求的落差,另一方面是市场信息的误导。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中国男人4大择偶潜规则》,是一位外国人的感受。据他的观察,中国男子的4大择偶潜规则是:注重外表的漂亮;特别在意女人的年龄,喜欢比年纪比自己小的女性;不能容忍女人比自己强,不喜欢“女强人”; 喜欢在征婚启事上罗列“成就”。不过,据区区在下看来,这大概是普天下男子的共同心理,非中国男子所独有。追根溯源,这是传统父权社会思想的因袭的表现。但文中提到的两点,“特别在意女人的年龄,喜欢比年纪比自己小的女性”;以及“不能容忍女人比自己强,不喜欢女强人”;中国男子表现得更为敏感和在意,我以为是确然的。而恰恰在这两方面,剩女的年龄以及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三高”特征,与之背道而驰。自然,你可以批评中国男人表现得心胸不够开阔,思想陈腐老套,但这是现实,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从另一面说,是中国女性在飞速成长的同时,同一时代的男性没有应时而变,与之同步成长。由此带来的落差,形成了相互之间的隔阂。表现在婚姻市场上,就是不能达成双方一致同意的婚姻合约。

  对一个年轻女子而言,婚姻市场的信息也可能导致对其自身价值的误判,从而使得自己进入 “剩女”状态。从征婚启事以及人们口头流传的信息来看,如今的婚姻市场上,“有房有车”已然是女子求嫁的基本条件了。在房价和油价高高在上的今天,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除非有父母的资助,对绝大多数离开大学工作两三年的男青年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他们正是婚姻市场上的主力军,是未婚女青年的主要的合约对象。对一个待嫁的适龄女子来说,这个时候自我价值的判断非常关键。或许这个时候,她已经认识到少女时代“灰姑娘碰到白马王子”的幻想只是一个童话,她也不指望一个白马王子出现在眼前。但是,曾经的同学,身边的同事,姿色和自己相差无几甚至不如,才能不分上下或者不及,却真的嫁得很好,“有房有车”。因为这个信息的真是存在,她会挣扎,会犹豫,她觉得应该继续等待继续寻找,而不是降低要求。这结果,自然是有可能她最终找到了,但也有可能,终于在不知不觉中剩下了,成为了“剩女”队伍中的一员。

  无论怎样说,一位女性,宁愿选择“剩女”生活而不结婚,必然是在她自身局限条件下的所能做出的最佳选择。 而允许“剩女”寻求、选择“想要自己的生活”也显示着社会的宽容。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剩女”群体的出现,其实倒彰显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

 

相关文章:『剩女
『大陆评述』 用数据比较中美两国“剩女”的性生活区别 2013-06-01 [3378]
『内外互动』 中国剩女引外媒关注 西方网友愿当“妇男” 2013-03-03 [2410]
『港澳讯息』 香港有130万“独男剩女” 25至39岁“灾情最重” 2013-03-02 [2365]
『百家论坛』 剩女嫁得好 30歲前別結婚! 2012-11-10 [2900]
『百家论坛』 高学历剩女嫁不出去不能只怪学历太高 2012-08-23 [2512]
『海外近报』 法新社:中国“剩女”压力之下受煎熬 2012-07-20 [2543]
『学人动向』 人口学家李建新:剩女是个小问题 剩男才是大问题 2012-05-20 [2991]
『学人动向』 北大教授李建新:剩女是个伪问题,剩男是个大问题 2012-03-07 [4191]
『百家论坛』 写在“世紀光棍節”:“剩女潮”凸顯青年女性婚姻自主意識提升 2011-11-10 [4515]
『百家论坛』 都市男女之战:剩女玩的是坚守,剩男玩的是放任 2011-05-09 [3043]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民企把生意做大了,国企把官儿当大了 2025-03-27 [136]
金雁|从“海燕”到“家鸭”,红色文豪高尔基是如何堕落的? 2025-03-27 [141]
为什么乌合之众更容易选择左派?——从大众心理与左派政治的共生关系 2025-03-27 [126]
华为抓腐败、复旦砍文科,两件事都指向同一个危机 2025-03-22 [236]
看了一个美国博主对进口中国机械和美国机械的对比 2025-03-17 [356]
韩剧真的懂我想看什么 2025-03-10 [522]
野村陆挺详解房地产:出清是关键!以保交房为主的市场出清方式是最合理的 2025-03-10 [514]
4000名少年被送进“戒网瘾”班,结局出人意料…… 2025-03-10 [535]
六部回忆“特殊时代”的书:是时代的伤痛,更是个人的悲剧 2025-03-07 [652]
赵晓:谁误导了中国?——中国知识界百年反思与警省 2025-03-07 [646]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