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公司将进入快速发展期。重点是加速已有产品的中美临床试验开展,并通过持续的自主研发和全球合作,加强产品研发管线建设。未来3~5年时间里,英诺湖医药计划完成第一个产品的新药申请(NDA)或获批上市,5~10个产品处于不同的临床开发阶段。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今年3月,英诺湖医药完成Pre-A轮融资,可以说是首次在业界亮相。能否介绍下您和团队能够获得专业投资机构支持的核心优势?
夏明德博士:人才、产品管线和执行力,是我们获得投资机构认可的主要原因。我们的核心团队成员均在全球性药企有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并拥有全球视野。我还想介绍下我们的三位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他们分别为美国三院院士Robert Langer教授,美国医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教授Atul Butte博士以及曾任强生制药全球研发总裁的Garry Neil博士,他们均为国际医药创新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科学家和企业家。
与此同时,我们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搭建了一个自主研发和全球合作相结合的体系,并快速创建起产品管线,完成了一家创新药企业第一阶段的布局,这体现了我们的执行力和效率。此外, 全方位创新、国际化合作也是我们的核心优势。我认为这两个策略也将是中国创新药公司未来的主旋律和“星辰大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英诺湖医药致力于开发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治疗药物。请问您为何选择这一领域?团队在这个领域有哪些优势?
夏明德博士:首先,他们是全球新药研发领域最具挑战的两大治疗领域,患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很多细分赛道尚缺乏真正有效的药物。过去几十年来,虽然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进展非常迅速,新药研发和上市速度也在加快,但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和问题,比如药物响应率、安全性、耐药问题等等。这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我们创业的出发点。
与此同时,我们团队成员在这方面有很多的知识积累和实战经验,尤其是在原创创新的转化、新药研发和商务拓展方面,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目前中国创新生物医药公司蓬勃发展,请问您对英诺湖医药的独特定位是什么?是否有在研管线可以披露?
夏明德博士:英诺湖医药从创立之初就制定了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做出真正改变全球疾病治疗格局的新药。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词,也是任何一家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认为,行业发展到今天,每家企业都应该有适合自身发展定位的独特创新策略。对于英诺湖医药而言,我们的定位是打造一家专注创新药研发与产业化的平台型企业,既拥有过硬的核心技术和能力平台,可以源源不断地产出创新药产品,又有能力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实现自身与合作伙伴的协同、快速发展。对于我们,单一环节、单一维度的创新并不足以支撑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愿景,因此我们采取的创新策略是“全方位创新”: 从靶点创新、研发技术手段创新、临床开发创新、到业务拓展方式与手段的创新等等。可以透露一点,我们的第一阶段自研体系建设,就是采用的非常创新的BD手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认为,公司一定要重视原始创新包括靶点创新和平台技术创新;同时临床开发环节的创新也非常重要,这方面例子也很多;此外,如何从临床上已被验证的靶点中挖掘更多的临床价值,以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需求,这也属于“细分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新药开发上,无论小分子、大分子、还是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等,都是新药开发的技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 英诺湖医药在创新理念上不拘泥于药物开发的某一个技术手段,但一定要很好地解决临床治疗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是不变的原则。比如现在很多癌症治疗药物都是针对晚期肿瘤,治疗效果有待提升、治疗成本也较高,能否找到好的治疗靶点在源头控制癌症转移和复发?这是我们的切入点之一,也是我们重点发展的领域。我们一直强调,在对产品立项之前先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的亲人患了疾病,这个产品能解决他们的需求吗?能比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更优吗?这是英诺湖医药创业团队心中的一杆秤。公司目前已快速完成了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的第一阶段业务布局,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与许多创新药研发企业不同的是,我们的产品线里既有大分子,也有小分子,正在布局全新的ADC技术和产品,未来时机合适时也会延伸至核酸药物乃至基因治疗、细胞治疗领域。 我们专注和聚焦的是,充分利用不断创新中的前沿科学和技术手段,以更好地解决癌症和自免领域临床治疗中的未能解决的问题。至于不同技术类别创新药所需要的专业资源,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已经或正在形成自身的分工合作生态,包括CRO、CDMO和早期技术型公司等,而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创新的发展思路和平台型整合能力正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之一。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与过去10年相比,您如何看待当前阶段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环境?从一家biotech公司发展的角度,您认为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夏明德博士:中国创新药产业在政策利好、人才增多、投资方加强助力等多个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已经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针对相同靶点扎堆布局的情况也依然存在。我认为,中国创新药企业到了穿越“内卷”的关键时刻,要想进入更高层次的创新,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
在我看来,创新药研发源头的 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尽管这几年有了大幅提高,但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后者,将基础研究创新成果,转化为研发管线中的资产乃至上市新药,这需要漫长的过程,其间的风险和波折不言而喻,产业中甚至将这个过程形容为“ 死亡之谷”。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产业共同努力。
在很多会议上,我都提到了“协同创新”的概念,也就是产、学、研、政、金、患、医等各种资源整合,打造医药创新生态。我认为,中国有很大的患者基数和临床需求,做新药研发的企业应该与前沿科学家、临床医生、监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创新科技的转化路径和临床研究方案设计,更好地将基础研究与新药开发、临床应用联系起来。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过去在推动国际项目合作、投资和产业孵化方面经验丰富。请问您如何看待创新药的全球化?在这方面,您过去最关键的三个经验是什么?
夏明德博士:创新药“全球化”是双向的。一方面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药应该能“走出去”,不仅能解决中国患者的临床需求,也要能帮助到全球患者。这就意味着产品的立项一定要立足全球,打造具备全球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另一方面就是引进国际的创新项目。任何一家公司一定有自身的局限性,如果只着眼于自己擅长的领域,那会受到极大限制。利用全球丰富的创新资源解决中国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全球化能力,我认为要做到三点: 第一,要把握全球最新的发展动态,尤其是在转化医学方面的突破性创新;其次,是与临床专家合作,注重临床开发策略的创新;第三,是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能力平台和技术平台,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最后,您还有哪些经验或心得体会希望向业界分享?
夏明德博士:从全球性跨国企业到一家创业公司,感受肯定是不同的。如果把新药研发比作“大海”,跨国公司就像一艘航空母舰,而创业则是乘坐一个快艇“乘风破浪”,其间会有颠簸,会有大起大落,给你的感觉可能是充满挑战的,但成就感也无与伦比。
当然,作为创业者,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不仅需要实战能力强,还要吃苦耐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高效运转。总之,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要“打造希望之光”:为患者点燃生命之光,为研发者和科学家点燃创新之光,为投资人和社会带来价值之光。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药观澜」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