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百家论坛
关键字  范围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2021/11/1 17:06:55 | 浏览:877 | 评论:0
 

01.

最近有一件事,可能你也听说了:“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

说的是山西的某一个小学,对学生及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分11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统计家长职业背景的事早已有之,见怪不怪了,但此事格外令网友们愤怒,在于这几个点:

首先,家长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的字眼似乎比“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外地来、各种关系过来的学生”要高级得多。

看着非常刺眼。

其次,曝光后,学校说是个别班主任的个人行为。

明眼人一看右上角的“×年级×班”的字样就知道是学校统一发放的。

将责任甩锅班主任的行为令网友感到不齿。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再者,大家想起来,很多学校明里暗里都这么做,似乎要将家长进行区别对待。

美其名曰“因材施教”。

但大家都知道这太美其名曰了,于是在新闻里尽情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质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权势垄断部门子女”?

他们觉得现在怎么还要讲成分。

他们觉得这是对孩子的全面歧视,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他们觉得这是学校在利用家长的资源变现。

他们回想起自己被分班的经历,才发现原来早就被针对了,套路还很深。

在许许多多的议论下,有人惊呼:

单身不香吗?

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其实这里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伤害学生自尊心等问题,一些地区已经禁止调查家长单位和职务信息的行为了

希望孩子们和家长们不再被影响。

02.

这件事上,为什么大家会感动愤怒呢?

因为有一些学校,做了太多,太多了。

他们相信统计得越细致,施教方式越有成效。

如此逻辑下,他们想方设法提升调查的难度,突破正常的尺度。

他们让孩子把妈妈用的化妆品空瓶带来,分析母亲的收入。

毕竟在他们看来,用纪梵希的和用大宝的不是同一类人。

他们让孩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家里的户型,分析家庭境况。

毕竟在他们看来,住两居室的和住别墅的不是同一类人。

后来发现调查物业费可以摸家底。

合影也可以摸家底。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办法真的比困难多。

调查家庭用车,也成为了较为隐蔽的手段。

比如画车标。

这样画的。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这样画的。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写车型。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要求写得越来越清楚。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从幼儿园开始,到一个人不再读书为止,都可能被巧妙地摸底。

一言以蔽之,学校试图对家长勾勒“用户画像”,以便进行“精准教育”。

越清晰的画像越好。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甚至得精准到门牌号。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甚至传言也要精准到学生母亲的月经周期。

就像会计对一个人的资产清查,就像医院对一个人的全身体检。

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调查“家长是否是副科级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

反正,在各种摸底下,家长的形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

每个家庭怎么样的,每个父母做什么的,一览无遗。

就像没穿衣服一样。

但当家长去质疑调查背后的目的时,总能被一个理由给撵回来:

“根据家长职业安排孩子学习进程。”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03.

每个人的起跑线都不同,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

家长影响孩子的教育轨迹,早被社会科学研究证实过。

这些事情,家长们也明白。

没想到的是,一些学校明目张胆地去区分家长的三六九等,似乎要明显的区别化对待。

现代教育里很少看到这些情况,所以让人格外愤怒。

应对之策该是怎么样的呢?

一些有能力的家长想到一个剑走偏锋的方法。

自己成功的同时,“帮助”和“支持”一下孩子,这会让他远远超过同班同学,还能早早地奔向人生的康庄大道。

不再千辛万苦地挤独木桥,不再因为家长职业而被歧视和区别对待。

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很多人这么干。

这让我想起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的内容——“大手拉小手”。

原来文章里的素材很符合家长剑走偏锋这一主题,所以分享一下。

具体是这样的:

因为这个奖,他作为科技特长生,进入了当地重点中学——合肥一六八中学读书。

但该发明被发现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院长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相似。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院长刘建国正是他的父亲。

无独有偶。

2018年,刘同学再次发明了“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申请了专利。

但这个发明也被发现与其父另一个国家专利高度相似。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两个国家专利里很多内容是研究生都没法做成的,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变得轻而易举呢?

不过,孩子自己觉得没有问题。

孩子的老师也觉得没问题,说这是“大手拉小手”,父亲带着孩子能更好地在科研道路上扬帆起航。

后来刘院长也回应了,说儿子是凭借高考成绩考进大学的“强基计划”的。

我相信孩子可以考个高分,但这也无法影响一个事实,那就是父亲在孩子打造的超级简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致于如今“大手拉小手”成了公器私用的代名词。

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的励志故事,显然并没有发生在神童身上。

04.

社会竞争压力太大,名校名额太少,对于学生来说,就需要获得各种头衔和奖项。

越闪光的荣誉越好。

有些奖项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也没关系。

重要的是进得去名校。

实际上,如果细数新闻案例,你就会发现,直接把国家级专利成果送去中小学参赛的事还真不少。

段同学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获奖成果横跨物理学、计算机存算一体和人工智能。

靠着科创奖项,他还成为感动重庆的十大人物之一。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但后来人们发现他的研究成果与其父亲——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段书凯的专利高度相似。

陈同学凭借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获得创新大赛三等奖。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但他第一天去实验室做的事情是上网搜了搜什么叫基因,第二天也在思考什么是基因。

后来人们发现他的研究成果更可能来自于父母的论文,而他的父母都是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还有更为简单粗暴的。

两名李同学,亲姐妹,打造了一个“喝茶抗癌”的项目,怒夺创新大赛三等奖,项目需要她们进行动物抓取、称重、小鼠药物注射、肿瘤测量等操作。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但后来被发现研究成果得益于父亲——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前院长李红良的帮助。

在这件事上还有着发人深省的问题。

小学生怎么拿得到进行动物实验所必须的《实验动物专业技术考试合格证书》,又怎么完成博士生才做得到的实验呢?

认可李同学论文的武汉科协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应:“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按照程序申报。”

言外之意,我们没有任何问题,学生就是能力逆天,大家不要羡慕。

随着这样的事越来越多,“子承父业”成了一个极度讽刺的贬义词。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继承者们因为创新能力特别夸张,所以被寄予厚望。

以致于很多人觉得中国的诺奖得主就隐藏在小学里。

孩子们像扫地僧一样,偶然现身科技竞赛,轻描淡写地展示他们惊为天人的研究成果。

《论翼龙骨骼结构与灭绝原因的联系》

《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朗伊尔宾1号冰川不同海拔梯度环境对北极罂粟生长的影响》

《一种人工编码的DNA防伪自动印泥基于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

《基于螺吡喃-双色团的力致多色转变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南极半岛一种新的抗辐射微生物的发现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

《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

《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

《苯并(a)芘对稀有鮈鲫p53信号通路影响的分子机制》

《论翼龙骨骼结构与灭绝原因的联系》

《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朗伊尔宾1号冰川不同海拔梯度环境对北极罂粟生长的影响》

《一种人工编码的DNA防伪自动印泥基于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

《基于螺吡喃-双色团的力致多色转变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南极半岛一种新的抗辐射微生物的发现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基于同步辐射技术对提高镁合金硬度的热处理过程的研究》

《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

《二氢杨梅素调节肝脏脂代谢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的作用研究》

《苯并(a)芘对稀有鮈鲫p53信号通路影响的分子机制》

看看这些获奖论文的题目,试问,一般人怎么可能去北极、南极考察?试问,一般人又怎么拿到翼龙骨骼结构进行分析?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高校教师都不一定申请得到相关的实验机会。

我随便找了一张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图,普通人能把研究名称断句断顺了都算厉害的。

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为啥激怒了国人?

我愿意相信获奖者们确实做过了实验,但总归超出了常人的认知。

2012年,就有专家诚恳地说:

“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能获得一等奖的项目,90%以上都是由于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科研院所的介入和指导。”

“介入”这个词,颇值得玩味。

05.

现实很直白。

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减少竞争,拿出自己的资源拔苗助长。

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一个现象,资源向一些大牛集聚,机会向一些家庭集聚。

这种情况不断发生,难免不令人担忧。

大家介意一些教师对于富人家的孩子谆谆教诲,对于穷人家的孩子爱答不理。

这让原本有天赋的普通学生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机会。

大家还介意一些竞赛得主手握多个奖项,保送名校后跳到社会科学专业,不再做那些复杂的实验。

与之对比,

很多学者还本着“笨拙的纯真”在做研究:“硕士生在实验室过柱子熬到凌晨三点攒数据;博士生肝论文通宵第二天组会被老板骂哭”……

看着无不令人动容。

然而摆在面前的诡异现象实在太多了,以致于经常有人发问,努力、奋斗的意义是什么?

我不知道答案为何,还是拿黄国平博士论文里的“感谢”来宽慰一下自己吧。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

“这一路,新年很简单、把书念下去,再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起码要相信“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这句话能在自己身上实现,才对得起不断激情后退的发际线。

其实,也只好如此。

相关栏目:『百家论坛
知识分子是如何持续走向败坏的? 2024-11-23 [27]
为什么时下中国很难出现真正的哲学家 2024-11-16 [106]
诺贝尔奖院士工作站介绍 2024-11-16 [89]
《乡下人的悲歌》读书笔记 2024-11-12 [229]
简单直接:特朗普当选,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这几点 2024-11-12 [250]
特朗普大获全胜,说明美国人对政治正确已经深恶痛绝 2024-11-12 [208]
也许特朗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看到他们想让你看到的特朗普! 2024-11-12 [211]
特朗普胜选演讲里特别感谢的这位女性是谁? 2024-11-12 [203]
全世界都在蹲特朗普曝光萝莉岛大瓜 2024-11-12 [235]
任正非最新讲话:世界走向人工智能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2024-11-06 [37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