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涤教授专栏:《“免费!”》——市场青铜法则系列之九
作者:孙涤 | 2010/10/18 6:25:37 | 浏览:2156 | 评论:0

  “免费(Free)!”任谁都会怦然心动。

  “用晚餐送饮料”,你或许欣然领受,要是看到“买饮料送晚餐”或是“买装修送楼房” 之类,你会断定是忽悠:哪有这等好事? 然而在营销这却是惯用的手法。不说吉列刮须器,买刀片送刀架,一百多年以来生意却越做越红火,近年来彩色镭射打印机,价格出奇的贱,其实也是送机器。然后期待你不断地消耗墨盒,把“免费”分期付回去,还得赔上利息。

  大家熟知的广告是另一种经典的“免费”服务。象世界杯足球赛,广告费用惊人,每一秒钟要卖到五万美元以上。众人的眼球专注于比赛,不经意间受到广告的忽悠,便已付足了厂商而有余。不过要是吉列刀架可以兼容其他厂商的刀片,或者佳能打印机能用其他厂商的墨盒,而广告要不是插播在足球赛事中间,免费的模式就会垮台。

  说到底,各类媒体,无论平面还是虚拟,都没有可能是免费的。Free Press,通常翻译作“新闻自由”,望文生义,意义似颇崇高。望文生义把它给译成“免费印刷”的话,你顿时会觉得怪怪的。其实,新闻的发生和传播,从来未曾免费。没有商业价值的驱策,没有利益重新分配(或扭曲)的需要来为其“埋单”,新闻无从产生和发掘,不会被采编和印制,也无法得到传播而产生效果,这些作业无不成本昂贵。作为“受众”,我们有必要追问,“免费”的东西和服务究竟是怎样付费的。

  “搭便车”是一种主要的方式:一些消费者多付出成本,使其他消费者少付甚至不付也能享用。操办这类“免费”要求相当的技巧,要把这两个群体绑在一起。付出多的人(premium payer)要是能和少付或不付费用的人(free rider)切割开来的话,后者的便车就搭不成。因此,厂商会刻意模糊多付者和不付者之间的关系。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个论断并非如人们猜想的那样,出自弗里德曼或哈耶克之口,而是对上世纪初美国啤酒屋的经营实践的引申。当时的酒吧打出的旗号,就是“买啤酒送晚餐”。不过,酒吧在“免费”的食物里多搁了不少盐,不但来吃白食的不得不买啤酒解渴,专门来喝啤酒的也成了牺牲品:喝啤酒——吃白食——口渴——多买啤酒喝。酒吧还有些其他的辅助措施,比如“女士吃喝免费”(所谓 Lady’s night),自以为白吃白喝的姑娘,不自觉地给酒吧带来贡献,正是她们吸引了更多的男士来付钱喝酒。

  到了网络时代,手法尽管更新,目标逻辑却是依旧。譬如,玩网络电脑游戏的时间越长,你就越能积分得到免费时间,这样你就能吸引别的付费玩家来同你玩,而且因为是常客,玩技精湛,也会激起付费者的竞争心来同你斗。结果这些白玩的人反倒成了网络电脑游戏经销商的白金客户。(其他生意模式不妨依此类推。)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之关键,在于“天下”二字。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只在整个宇宙的范围内才能成立。“大爆炸”那一瞬间起,能的总量就已恒定。年轻的太阳系从外面多吸收了能量,更年轻的地球又从太阳吸收了能量(其实地球的一切能量都是单向的来自太阳)。有朝一日人类如能掌握控制利用太阳能的低成本办法,是绝对不会在乎地球的能量是否守恒,而一定会尽情地“白吃的阳光午餐”。至于人类的经济活动,白吃的午餐更是家常便饭。个人之间、企业机构之间、国家之间的博弈,一方白吃或多占另一方的事,实在是太稀疏平常了。

  然而到了“天下”的层次,“白吃”总得要有个付费方。谁又是“天下”的所有者呢?怎样的“白吃”能为众人接受呢?

  分配而能够合理,诚然受着观念、传统、体制、文化的影响,和生产发展水平的关联尤为密切。有一点我们必须明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远非“白吃”的。

  让我们来看看加州濒临破产的财政赤字危机,州政府亏空了263亿美元,两党争吵陷于僵局——民主党不愿缩减开支而共和党不愿增税。在我看来,民主党主张增税,其理据接近“小沈阳模式”——认为最遗憾的莫过于“(富)人死了,钱没花了”;而共和党强调减少政府开支,其逻辑则类似“赵本山模式”——认为更可悲的是,“人还没死,钱就(被税给征)没了”。两党初步达成的妥协有三重,大幅借贷和发债;开征新税种和提高原有税率;狠狠削减开支155亿,其中地方政府紧缩了40亿元的项目,而教育经费则被砍掉有90亿之巨。

  问题是,加州政府提供公共品和进行转移分配,每征收一元钱税金,产出的不足六毛,政府吃掉殆半。据官方自己的估算,每产生一美元的成效,花费是一元四角钱。

相关文章:『孙涤“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资金流向哪个城市》——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廿 2011-09-01 [3036]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楼市万变不离人口变化》——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九 2011-08-22 [3374]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地域、地段、地点》——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八 2011-08-09 [2436]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买楼和通胀赛跑》——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七 2011-07-15 [3223]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美国房市在“假摔”吗?》——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六 2011-06-30 [2951]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美国的房市最近怎么了?》— 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五 2011-06-25 [3658]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钻石和五斗米》——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四 2011-01-28 [2700]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我交易,故我在》—— 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三 2011-01-18 [2777]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万类霜天竞市场》——市场的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二 2010-12-11 [2662]
『学人动向』 孙涤教授专栏:《章鱼保罗和巴菲特》——市场青铜法则系列之十一 2010-12-05 [2562]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岭大科研 | 周敏教授团队解码美国“走线”群体生存策略:网络个人主义的功能与局限的剖析 2025-10-06 [49]
哲学家李泽厚:苏轼的意义 2025-10-06 [37]
李泽厚:我希望我们的作家不必太着眼于发表,不要急功近利 2025-10-06 [26]
古斯塔夫·勒庞:群体屈从于权威,却不怎么会为善良动心! 2025-10-04 [33]
管涛:三方面因素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 2025-10-02 [102]
古斯塔夫·勒庞:应试教育在社会底层创造了一支无产阶级大军 2025-10-02 [55]
易中天:没有信仰的人,该何以自处和处世? 2025-10-03 [65]
易中天: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人,学着做到这几点 2025-10-03 [67]
赵晓 | 从加尔文到柯克:信仰如何在公共领域活出来 2025-09-27 [272]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66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