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教授陳剛,被聯邦檢察官指控沒有透露與中國政府的關係。對此,MIT的160多名教職員工簽署了一封公開信,指陳剛與中國的聯繫是例行的學術活動。 紐約時報圖片
司法部從特朗普時代開始,多次調查華裔或與中國有關的學者,並接連提出訴訟,但多宗官司的結果證明,事件中的學者並沒有問題,令人質疑政府的檢控尺度是否偏頗。其中在麻省理工大學(MIT)的1宗案件中,有華裔教授因與中國的大學合作而成為被告,校方力撐該名學者,指學術交流是正常現象,不應動輒面對調查。
綜合CNN與《華爾街日報》報道,司法部近年連番控告學者隱瞞與中國的關係,至今總共已有25宗案件,其中1宗案件的被告已經獲判無罪,其他24宗案件中,9人已經認罪,6人無罪釋放,另外5人被扣留或面對監管1年後,檢控當局認為被告已承受足夠懲罰而撤回案件,餘下少數案件則未有定論。
對於這個現象,學術界批評司法部針對在美華裔科學家,但司法部否認。不過教育界表示,部分案中活動只是平常的學術合作。據悉,隨著拜登政府即將上任1年,司法部正檢討政策,包括是否儘快解決麻省理工的其中1宗案件。
根據案情,事件中的教授陳剛在中國出世,文化大革命後跟隨母親來美,接著成為科研界活躍成員。他2001年開始在麻省理工任職,2013年成為校內機械工程系系主任,之後協助校方與中國建立關係。根據教育部的紀錄,他曾在4年間收取中國公民和組織1.25億元,亦從已被華府列入貿易黑名單的華為公司收取1100萬元。
到了2020年1月,陳剛與20多名麻省理工的師生訪問中國深圳,與當地大學討論研究合作,也安排與有志就讀麻省理工的學生面試。陳剛回程經過波士頓機場時,遭海關人員帶走,調查人員搜查其電腦和電話後,也追問他在中國的行程,陳剛表示自己有與中國的大學合作,但自己一向在美國從事研究。事隔1年後,陳剛被控申請聯邦資助時造假,隱瞞自己與中國的關係,並為中國的政府、企業和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擔任顧問。陳剛否認控罪後,麻省理工為他支付律師費,校長賴夫(L. Rafael Reif)堅稱,陳剛的學術資助只用於推進研究和教育目標。
司法部長加蘭(Merrick Garland)回應國會關注時表示,司法部負責國家安全的單位有意檢討方針,評估中國政府的對美威脅。部門發言人則表示,檢討即將完成,未來數周會公布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