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新冠病毒最终将流感化,人们应该与病毒共处
2022/1/4 15:21:34 | 浏览:1999 | 评论:0

世卫组织称奥密克戎主要感染上呼吸道,症状相对温和。美国医界认为,新冠病毒最终将流感化,人们应该与病毒共处,但与此同时法国又发现新的变种病毒——2022年有可能看见疫情的终点吗?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有更多证据表明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病毒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因此症状比过去其他的变种病毒更为温和,虽造成病例数飙升,但死亡率较低。美国有传染病专家断言,新冠病毒将流感化,倘若住院人数可控,疫情可望结束。

世卫官员马哈穆德(Abdi Mahamud)周二(4日)告诉日内瓦的记者:“越来越多研究显示奥密克戎不像其他变异株可能导致严重肺炎。”他并说,这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这一点”。

奥密克戎较温和

最早发现奥密克戎的国家之一的南非也有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风险较低。马哈穆德同时提醒,因为南非的人口组成较年轻,因此情况可能和其他国家不同。

马哈穆德警告,奥密克戎的高传染力意味着它将在数周内成为许多地方的主流病毒,并对未接种疫苗口人口比例高的国家的医疗系统构成威胁。

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动物研究中发现,奥密克戎攻击肺部的频率比其他变种病毒低上许多。研究指出,奥密克戎更有可能攻击上呼吸道,如鼻子、喉咙和气管,不过该研究尚未经过同侪审查。

新冠病毒最终将流感化,人们应该与病毒共处

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得出了非常类似的结论。他们发现,尽管奥密克戎感染支气管的速度比德尔塔(Delta)变种病毒快70倍,但它在实际的肺组织中传播的速度却低了10倍。

奥密克戎自11月被检测到后,就开始在全球迅速蔓延。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至少有128个国家出现了奥密克戎,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新个困境,打断了他们正缓慢复原的经济和日常生活。

法国发现新变异株

当被问及是否需要奥密克戎专用疫苗时,马哈穆德说,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持怀疑态度,并强调这一决定需要全球协调,不应该由制造商单独决定。“使用奥密克戎专用疫苗,就像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个篮子里,因为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更具传播性或更具免疫破坏性的新变体,”他说。

世卫持续呼吁人民施打疫苗,与此同时,法国发现了新的新冠变种毒株IHU,它具有46种突变,比奥密克戎还要多,目前已有12人确诊。世卫表示,该变种病毒目前尚未构成太大的威胁。

根据一项尚未经过同侪审查的研究显示,这个被称为“B.1.640.2”的新突变体有46个“非典型组合”的突变,比有37个突变的奥密克戎还要多。

法国马赛的地中海医院指出,他们是12月初在一名从喀麦隆返回法国的旅客身上,检测到了这种新变体,目前已感染了12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变体也有出现在喀麦隆。

疫情会结束吗?

传染速度快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使疫情何时结束的问题更为复杂,不过,美联社称,疫情不像电灯的开关一样可以直接开启或关闭,世界将不得不学习与一种永不消失的病毒共存。

耶鲁大学公卫学院传染病专家奥伯特·柯(Albert Ko)说,“当然,新冠病毒将永远伴随着我们身边,我们永远无法根除或消除新冠病毒,所以我们必须明定我们的目标”。

在某个阶段,世卫组织将确定有足够多的国家能充分控制新冠病例,或者至少控制住院急死亡人数,以宣布该疫情大流行正式结束。不过,这个门槛究竟为何,目前还不清楚。

即使大部分国家控制住重症人数,部分地区仍将深陷疫情之中,特别是缺乏足够疫苗或医疗体系的低收入国家,而其他地区则更容易到科学家所说的“流行病”状态。 

新冠病毒最终将流感化,人们应该与病毒共处

奥密克戎对肺部的攻击不太严重,因此患者比较不需要使用到氧气瓶。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传染病专家斯蒂芬·基斯勒(Stephen Kissler)说,当新冠病毒达到“某种可接受的稳定状态”时,我们可以认为它已变成了和流感一样的普通流行病。

他说:“奥密克戎造成的危机表明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但我确实认为我们会达到新冠疫情与流感无异的一个时间点”。

以美国为例,新冠病毒在两年内已导致80多万人死亡,而因流感死亡的美国人仅有约12000至52000人。世界究竟会忍受多少新冠确诊数和死亡数,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学者阿达尔加(Amesh Adalja)说:“我们不会再回到2019年的状态了,我们必须让人们思考承受风险的程度。”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蹊跷!美国亚裔女性多种癌症发病率飙升!医生也无法解释原因… 2025-04-02 [146]
这个部位越粗,寿命就越长!不是大腿!赶紧自测一下吧 2025-04-02 [81]
我是哈佛大学急诊科医生,长期大量服用这三类药物,或将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脑损伤 2025-03-27 [167]
《自然》:mRNA疫苗打造超长待机抗癌T细胞!RNA新抗原疫苗可激活胰腺癌中的T细胞,激发针对胰腺癌的长期免疫活性 2025-03-27 [130]
英国同卵双胞胎颠覆实验:狂吃脂肪 VS 猛炫碳水12周,结果震惊所有人! 2025-03-22 [245]
在海外,“倒爷”撑起创新药半边天 2025-03-22 [237]
背薄一寸,年轻十岁! 2025-03-10 [618]
人类首次发现逆转衰老的“总开关”!科学家揭秘细胞返老还童密码 2025-03-07 [739]
《自然》重磅发现:阿司匹林还能阻止癌症转移!作用机制找到了 2025-03-07 [688]
斯坦福神经科学家:认知训练是一生要做的事,给普通人的认知训练手册 2025-03-03 [84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黄奇帆:今后10年,中国经济将发生5个历史性变化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