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极有可能在抑郁症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因,以其作为基因标靶或将为未来抗抑郁症药物的研发提供一条新思路。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0月17日出版的《
自然·医学》杂志上。
负责该研究的耶鲁大学精神病学和药理学教授罗纳德·杜马说,即便这不是引发抑郁症的主要原因,也应该是在大脑中发出异常信号间接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了解,在美国约有16%的人患有抑郁症,该症不仅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统计显示,美国医疗部门中每年与抑郁症相关的开支就高达1000亿美元。长期以来,为找寻医治抑郁症的良方,科研人员和医疗工作者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收效甚微。
抑郁症的症状在不同个体中有着极大差异。不少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以及失眠等症状,但目前大多数病理学家认为,多重心理过程都可归结为以抑郁为主的情绪紊乱。对抑郁症的治疗,目前最常使用的是一种作用于神经递质复合胺的抗抑郁药物,但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对该药物的反应也存在不小差异,有多达40%的抑郁症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物极不敏感,持续服药数周到数月才能见效。
杜马团队在新研究中将21位被诊断患有抑郁症患者的基因与18位健康人的基因进
行了比对,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一种被称为MKP-1的基因显著超标,研究人员由此推测与该基因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或许与抑郁症和其他类似精神紊乱疾病相关。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进行了验证:当MKP-1基因被抑制时,小鼠在压力面前即可恢复活力,而当MKP-1基因被激活时,小鼠则会表现出与抑郁症症状类似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