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2022/1/17 21:59:42 | 浏览:1934 | 评论:0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混沌学园(ID:hundun-university),作者:尹烨(华大集团CEO),编辑:混沌商业研究团队,原文标题:《尹烨:格物生命之理,致知演化之道》,头图来源:《圆桌派》截图

演化——生命科学的第一性原理。

杜布赞斯基说:“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毫无意义。”

演化思维提示我们:智能的系统必然会犯错,不会犯错的系统必然不智能。

演化思维还提示我们企业创新的两大原则是“迭代以致涌现”,个人的突破靠的是一专多能。我们希望的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这样的人和企业才更有生命力。

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再到今天的生命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黑天鹅和灰犀牛频频在我们视野中出现。

此外,作为创业者或职场人,我们都在混沌系统之中面临着不确定性,在万命互联的时代,如何应对复杂系统中的复杂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商业环境之中的“物竞天择”,实现创新与突破?

1月15号,华大集团CEO尹烨博士为我们带来了《格物生命之理,致知演化之道》课程,结合人类史与生命演化过程,为大家理解社会、商业、企业发展、人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型。以下是本次课程的精华笔记。

现代人类社会的隐喻:从老鼠乌托邦讲起

每一个物种,特别是人类,总想充当神的角色。1947年到1968年间,一个叫约翰•卡尔霍恩的人找了一批老鼠,建立了一个可以容纳3840只老鼠的空间(取名“25号宇宙”),让这些老鼠们在这里每天都有吃有喝、肆意繁衍,享受着乌托邦式的生活。

然而只坚持了1780天,伴随着最后一只雄鼠的死亡,老鼠们彻底失去了任何繁衍的可能,这个宇宙湮灭了。

实验后期出现了什么状况呢?公鼠不互相“打仗”了,母老鼠都变成了“家庭施暴者”,甚至到最后老鼠们都不交配了,很多老鼠开始离群索居,老的老,小的小,宅的宅,最终出现泛雌化、老龄化、少子化的现象。

那篇研究论文提到:后面出生的老鼠,当其在群体当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时候,它就选择自我结束生命。

“老鼠乌托邦”给当下人类社会带来的最大隐喻是:物质极大满足之后的世界,人类的参与感在哪里?

你会发现,所有因短视而做的事,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点上突然爆发——冥冥之间,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价格的。个人有个人的价格,社会有社会的价格,国家有国家的价格。

今天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少子化。当我们在讨论中国如何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时候,我更担心的是我们未富先老了。

日本

我刚才讲了很多的事情,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日本。

1970年代开始,日本人口快速增长,1990年达到1.2亿。2010年,人口增长开始放缓,预计到2030年人口总数开始下降。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平均年龄还在继续往上升。很多时候人口没有下降,不是因为年轻人多了,而是因为大家活得久了。

日本学界给出了一个特别悲观的判断,叫“儿童人口钟”,根据计算显示,如果日本按这个方式下去,990年以后日本就剩1个人。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中国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的出生率降至8.52‰。今天的上海和日本的情况非常接近,人均预期寿命都达到了84岁。

全球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1970年全球有37亿人,1990年有53亿人了 ,2010年有70亿人,预计到2030年会有85亿人。其中近15亿的群体有中国、印度、非洲。

此外,按照非洲的人口增长趋势来看,本世纪内,非洲人口可能占到全球一半。

基于这些历史与现状,接下来我将会用4个思考建议,来回答4个问题。

具备演化思维的建议:为什么“顶层设计”在复杂系统中是无效的?

我们今天要不要学华为?

事实上,学我者死,似我者生,你学不了华为。华为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我们可以从华为学到很多精神,但是真正牛的、成功的组织或个体,都是在实战当中快速迭代成长起来的。你迭代的速度快,你才能活起来。

这就要我们去思考:为什么“顶层设计”在复杂系统中是无效的?以及生命科学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演化。Evolution。

1.  没有最优,只有最适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华大基因曾在《Science》上发表原创文章,回答了“西藏人为什么能爬山?”这个问题。

答案是基因,这个基因叫EPAS1。如果基因的表达是阳性,上了高原以后你就特别舒服,或者说尽管刚开始可能会颤一下,但很快就不用吸氧了。

而大概90%的藏民这个基因显阳性,汉民则只有10%是阳性。但是,如果EPAS1阳性的藏民来到深圳,他反而会晕氧、醉氧。

所以,基因没有最优,只有最适。其实很多的时候,我都会启发孩子们去思考一个问题,比如说你觉得企鹅会不会飞?企鹅会飞,但它在水里飞。如果你把海水看作另外一种类似空气的介质,那么企鹅所演化出来的一切都是为了它能在海里飞。

谁说只有在所谓的大气层当中的平流层、对流层里飞才叫飞呢?你的标准怎么定义,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也告诉我们,脑子里不要有框,因为自然演化从来没有方向和框架。

2.  生命的涌现与维持

杜布赞斯基在评价生物学时有句话说得很妙: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毫无意义)

人和人之间的基因差别只有0.5%,甚至更低,但很明显,我们不一样,万事万物只要是由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的都有自己的特点。

所以,当你研究人类的时候,一定要把人类周围的物种研究一遍,因为有些人类的异常表型,恰恰是另一个物种的正常表型,反之亦然。人类研究人类,是研究不明白的,我们必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那么,地球上为何会有生命呢?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克拉克在英国通过种种的方式解密了生命的终极结构,DNA双螺旋。但是当时世人更在意的是米勒实验——模拟地球原始大气,之后从无机物当中诞生了一些简单的有机分子,即原始汤或海洋起源说。

在过去,人们认为有机和无机是不一样的,无机(小分子)是由物理和化学决定的,有机(大分子)是由生命决定的,生命不能简单地被物理和化学所形容,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涌现”这个词。

涌现:生命的必然

什么是涌现?涌现就是指把一个很简单的单元经过简单的放大和排列,最后突然出现智能了。比如,一两个计算机的晶体管几乎没什么用,但是如果把成百上千亿个晶体管集成之后,就成了CPU,就有了运算智能。

因此,涌现是生命的必然。

同样,我不敢说生命的起源一定是在地球上原生的,可能是彗星的宇生起源,也可能是海洋起源。但我知道,如果物理学是对的,生命就必然会出现。

负熵:生命以此维持

1944年,薛定谔在琢磨为什么生命可以延续时,第一次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来阐述了生命,仅仅是试阐述,他就提出最关键的那句话:生命以负熵维持。什么叫负熵?就是做功。对人类来说,做功就是两件事情,要么学习,要么运动。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当然,薛定谔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他讲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当前的物理学和化学在解释这些事件时显得无能为力,决不能成为怀疑这些事件可以用物理学和化学来解释的理由。”你不能因为当前的物理和化学在这一刻无法解释生命,就认为生命不能用物理和化学据解释。

在此过程中,又有人发展了他的体系,这个人叫普利高津。他在薛定谔的基础上讲了一句很扎心的话:生命是耗散体系。基于此,管理学上喜欢用的一句话是,“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演化。”换言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生命自己对自己做功,把自己维护得非常好,但它把环境搞乱了,它通过让系统的熵增,来维持自己的熵减。

耗散体系的提出,第一次把生命和理化在微观层面、宏观层面,热力学、量子力学统一在一起了,从那之后对生命的理解,可能再没有人能够提出较之更高级的纯理论。事实上,演化本身也是一种对抗环境熵的过程。

3.  自然选择后的幸存者偏差

你我都是自然选择下的幸存者。今天能看到的物种,都是在自然界经历了无数次大灭绝才走到今天的——奥陶纪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一直到白垩纪、在侏罗纪、在恐龙被干掉了以后,我们的这些哺乳动物才有了今天。

所以,生命是以极其偶然的方式发生的,每一代生命都在自然界中不断地被筛选着,这个筛选法则有史以来从未改变过。我们都知道生命是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性到有性,从没有智能到有了智能。这样一步一步熬到了今天,所以你要明白一个新物种诞生真的很难很难。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提到著名的“红皇后效应”,红桃皇后说,你必须用力奔跑,才能使在自己留在原地。用中国的古话来讲,就叫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然界的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是表象,底层是一个修罗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天敌干掉。

某种程度上讲,商业竞争也是这个状态。所以,创业真的是九十九死一生,不是九死一生。九死一生成功率是10%,哪有这么高的成功率,在这种残酷的条件下淘汰留存的物种是非常少的。

当前,地球大约有870万种物种,和地球上已经存在的物种相比,存活的概率是0.000001%,这就是说那99.99999%现在都不在了。

所以,大家要记住一句话:不要问我未来怎么做,就问现在怎么做,你怎么过今天,你就怎么过今生。未来是现在的积分。

4.  世界是个复杂系统

大家知道蝴蝶效应,亚马逊的一只蝴蝶扇扇风,最后北美就形成了飓风,这个混沌系统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当给入的初始条件出现一点点的偏差,就会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

不要认为今天的物理对于宏观的问题都研究明白了,实际上到今天为止至少有两种常见的宏观现象依然无法预测,即使它们每一步都符合牛顿定律。

第一个是湍流。大家坐飞机的时候可能遇到过颠簸气流,这个波就叫湍流,颠簸气流怎么颠,过去很难预测。第二个是复摆,即一个单板上再挂一个单板,一个单板上再挂一个单板,这个复板一旦动起来,最后会摆到哪,也是不可预测的。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海森堡曾讲:我要带着两个问题去见上帝:相对论和湍流。我相信上帝只对第一个问题有了答案。他认为上帝也预测不出来湍流,这就是复杂系统的复杂性。

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什么会颁给复杂物理系统?因为真的很难,难到公式给你,你抄都可能抄错。

这个地球上什么事情是真正不会发生的?答案是,数学上不成立就不会发生。比如,尽管困扰流体力学100年的公式终于被找出,然而也只是更趋近。

5.  顶层设计的局限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曾经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农民找一个物理学家帮忙解决鸡不下蛋的问题,物理学家做了一番计算之后宣布有了答案!但是有个前提,该答案只适用于真空中的球形鸡。

这个笑话其实是说物理学家使用了一个过分简化的模型去模拟真实世界。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化成这个样子,那这个地球上很多的事情就都解决了。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今天为什么很难实现智能?是因为今天所有的计算都只是在计算,而人类会算计。计算确定结果,算计则是可以在一个结果确认结果反推,反过来想,也就是说你预见了我对预判的预判,这其实涉及到了逆向博弈思维。

为什么很多老板在做生意的时候,都把事情想的很简单,比如,卖牙膏的老板觉得只要每个中国人都买我1支,就能卖掉14亿支。哪怕不用每个人买,有1%的人买,也能卖掉1400万牙膏了。

事实上,他忽略了消费者是有选择偏好和消费约束的,超过了消费约束,就没必要消费。因此,绝对不能把问题简化到了只从一个点上去思考。

6.  演化思维的应用

1)复杂世界

例外是唯一的不例外,不确定是唯一的确定,这是演化思维在复杂世界里的关键点。不管今天在什么行业,都一定会有例外,如果没有例外,就没有创新。

既然不确定性一直都在,那么你就主动去做吧,因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跑得更快一点,可能确实能收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尽管悲观者往往正确,但往往是乐观者收获成功。

2)信息世界

很多人都在给我讲算法,在我看来算法只能无限接近,永远做不到全知全能。把你的生意交给算法,而不去听市场的声音,你就错了。

低维的算法没有办法理解高维的事情,因此算法是要在运动当中去不断地调节和修正。不会犯错就不会算计,不会算计的系统必然不智能。我们希望的是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这样的人和企业才更有生命力,可以在不断地迭代中一直往前走。

3)商业世界

举例,达尔文雀。达尔文观察到马达加斯加各种各样的鸟的嘴都不一样,是因为岛上的果实不一样,因此鸟喙就必须根据果实的不同而变成不同的形态。事实上,人类也不过就是一群达尔文雀。

新物种的诞生是随机变异、自然选择与偶然隔离的结果。

回到商业,我认为新“商种”的诞生是靠积极求异、市场选择、主动隔离——不靠随机,而要积极,然后再让市场选择,再好的产品也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最后主动隔离。

主动隔离是什么?就是《定位》这本书说的“要跟别人做不一样”,Think Different。所以,我一直强调的是企业应该坚持小步快跑,要不断迭代,直到发生涌现。即企业创新的两大原则:迭代,以致涌现。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我们面对的一个新的商业世界,你必须给员工足够的自由空间,尤其是如果你的员工都比较年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搞一言堂。

人类进步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如果你能认知这一点,就会明白,不要随便地为下属、特别是研发团队去设计他们应该干什么。创新是自由之子,却是繁荣之母。

4)个体发展

演化思维对个体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 一专多能,发挥优势。那么,个人应该做什么?我认为是提升系统的鲁棒性,鲁棒性是指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讲糙一点,就是皮实、耐造。此外,逆熵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只要打不倒,就永远有机会。

我们强调T型的思维,一个创业者既要有一个非常长的长板,但是其他的短板也要跟得上,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千万别把最宝贵的日子都放在不熟悉的事情上,而应该在擅长的领域不断精进。最后,对Team来讲,创业者决定了Team的上限,而不是只补到了Team的下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演化的根本在于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获得竞争优势。

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变的是什么?我认为,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可变的是个人、组织不断增加对未知的信心。

警惕认知局限的建议:为什么人类已有的每一个结论都值得被怀疑?

1.  认知的局限,眼见为实的悲哀

我们必须要明白,每个人认知都有极大的局限,人类迄今为止每一个结论都值得被怀疑。我们都要学会自知,也都应该自谦,有的时候甚至应该自嘲。自嘲实际上让你退一步海阔天空了,永远都在前面挺着,没用的。

“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顺应变化才合理。尤其是我们一定要去避免一个窘境,就是眼见不为实。

我们的五感六通,第一个说的是眼,因为大量信息都是来自于视觉信号,但是,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都能靠眼睛吗?眼见为实有没有局限?我认为只用可见光认知世界是悲哀的。

下图是全光谱,我们能看到的是赤橙黄绿青蓝紫,我们看不见红外和紫外,我们只能看到可见光。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我们往这一站,宇宙中有大量的中微子就从我们身上穿来穿去,尽管我们感觉不到,但中微子确实存在。

我认为,地球上最神奇的存在就是光,因为光是波粒二象性的,它是流动的能量。最早的望远镜出现在1608年的荷兰,一家名叫汉斯·利伯希的眼镜制造商试图以此获得专利。

最终他没能获得专利,但这项发明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欧洲,第二年,伽利略改进了这种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天文学。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这是FAST500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没有这样的大国重器,没有这样的寻天之眼,中国凭什么敢说能引领世界?

除了看更大宏观,我们还可以向微观、无限小进发,我们用显微镜看到DNA、病毒。新冠病毒是如何被看见的?我们借助了核酸检测、测序仪,才能看见。如果你能理解这个,你就会明白,空间的任何一个点所携带的物理信息就几乎是宇宙的全部。

两个物理学家曾经开玩笑,一个人给另一个拿了个苹果,问他这是什么?另外一个物理学家说,这就是宇宙的全部。两个人会心一笑。你要明白它背后的这个隐喻到底有多深。

人类已有的绝大部分结论均依赖于认识世界的工具,包括你的眼耳鼻舌身,但不要忘记最重要的工具是你的大脑,是你的意。

2.  在混沌当中去找到有序

我希望大家所能建立起来的其实不是混沌思维,而是在混沌当中去找到有序的思维。数学对就是对的,物理对就是对。就是说,任何一件事情或物质或存在必须可以被自然科学的最高语言——数学所描述的时候,它就对了。

数学不是科学,数学只是工具,因为数学不可以被证伪,科学必须可以被证伪。悲哀的是,截至目前,人类从未彻底了解过客观世界,更可悲的是即使到未来,人类也不可能彻底了解客观世界,我们都是柏拉图洞穴的阴影。

霍金,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身体被束缚了,思维却布满了宇宙。他在《大设计》里写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我们今天讨论的所有的真实都不过是依赖模型的实在论,故我们讨论的不过是“有限真理”或“有效真理”,而不存在绝对真理。

科学天然就不是对的,是有其应用的范围。简单地相信当下的科学,就是无神论造神,这个更可怕。所以你要明白,我们今天几乎所有的理论模型都只是在一定限度、一定场景、一定范围下才有用。

科学不仅仅在对抗迷信,科学也在颠覆科学——伽利略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牛顿、开普勒补充了伽利略;爱因斯坦证明牛顿定律不过是相对论在低速下的状态;波尔、薛定谔、普朗克、海森堡这一批人又告诉爱因斯坦,微观世界是不确定的。所以,听到任何一个理论和知识的时候,都应该换一个角度,甚至升维思考。

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为什么组织发展到后期往往臃肿冗余?

1.  人类的本性是扩张

人类的本性是扩张、是占有、是攫取、是抢夺,这是人性当中的兽性,或者说是生物性。它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的组织和老板倾向于铺摊子、多元化,然后挂了。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对此,我们先从智人开始讲起。猛犸象非常大,帝王猛犸象高达6米,比今天的象差不多要大一倍半。猛犸象是怎么灭绝的?被人类吃完了,人类打一头牛吃一个礼拜,打一头猛犸象吃一个月。

智人在过去的1万多年的迁徙过程中,不但对同类进行种族灭绝,还消灭了很多其他物种。

尹烨:洞悉人类本性的建议

人类当中有一个特别搞笑的种族,我们简单称为“海岸线暴走族”,他们走了几万年,一边走一边吃,一边走一边杀,这是智人的一个扩张本性。实际上,很多时候恰恰是人才能干出不是人干的事,因为只有人掌握着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在工业革命发展到巅峰的时期,一战爆发,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等事件造成无数生命的丧失,一位著名工程师讲了一句很扎心的话:我们发明的最快的运输工具就是铁路,我们发明的最高效的杀人机器就是马克沁机关枪,然后我们用最高效的铁路把战士送到前线,用最先进的马克沁机关枪把他们杀掉。这是智人的本色。

一战之后爆发了西班牙大流感,今天又出现了新冠疫情,如果以百年尺度去研究人类历史,你会发现好像真的没什么变化。

2.  匮乏塑造了人类史

不管是哪一种人,天然就有一种向外扩张的本能,大家都习惯于去探险,去探索未来。因为匮乏塑造了人类史,过去是衣食,现在是时空。

我曾经这么去比喻人类史的时代:农业时代,解决的是人和粮食的问题;工业时代,解决的是我们和原子、和物的关系;信息时代,解决的是我们和比特的关系。新冠以后,我们开始到了一个生命时代,讨论我们和基因的关系。

前面都可以理解为非生命时代,其带来的唯一的结果是过剩,但当转向了生命时代,带来的结果是永远不过剩。大家都希望去延展生命的广度、长度、丰度、深度。

《盗墓笔记》说来说去讨论了个什么问题?永生。我极其反对个人永生。人类归根结底是以种群的方式,而不是以个体的方式来实现永存、永生和永续的。

3.  某种程度上,守脑如玉比守身如玉更重要

下一个是所有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保证我们是真实的?我们是有自由意识的呢?

今天所有人都说不清楚什么是元宇宙,但所有人都想通过元宇宙挣钱。所以当扎克伯格开始忽悠元宇宙的时候,而我更在意的是马斯克的奔向太空,因为真的宇宙都没搞明白。所以,到今天为止,我认为如果元宇宙是一个技术、一种场景,去发展是OK的,但是人类所有在真实宇宙中都不解决的问题,却想在元宇宙中解决,其实是一种新时代的奶头乐。

总之,身外之物算得太多,性命攸关想得太少,冗余信息充斥大脑,从此丧失独立思考。

我们绝对不能让别人去抢走人类当中最宝贵的东西,独立思考,不管它是不是互联网3.0,也不管它是不是下一个我们看得见的意识或智能时代,守脑如玉在这一刻是非常重要的,某种程度上讲比守身如玉更重要。

人类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科学的证伪,一定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不一样的东西。如果不独立思考,做不到。

儒勒•凡尔纳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但凡人可想象之事,则必有人将它实现。纵使不可能所有人都穿越星际,但我不希望有任何的技术能阻止人类去仰望星空,毕竟人类基本的神性就是相信相信的力量。

4.  企业先做强还是做大?

我们再回到组织。体型大的猛犸象会灭绝,而老鼠却能存活,所以不是最大的物种就能活下来。

当一个企业先考虑的是做强还是做大,它必须要有一个很强的基因能支持它足够大。哺乳动物在恐龙盛行的时候,选择了非常不一样的生态位,都很弱小,同时待在恐龙进不去的地方。就像微生物为什么能活到现在呢?它永远在你想不到的地方还能生活。

所以企业要思考怎么去主动隔离,找到一个机会活下去,迭代,发生涌现。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企业和组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还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企业需要的是一个生态系统。有人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不能寸草不生吧,我们为什么要反垄断?因为一个组织到了帝国就不创新了。

比如微软为什么遭到了反垄断?因为当决策的问题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他的精力就决定了这个组织发展的快和慢。

这就是说我们要分钱、要分权、要分事儿,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目的,可以是使命的感召,也要有足够的物质激励,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如果你想在一个组织急剧扩张,还依然能保持它最初的理想,创始人格局的天花板就决定了组织的规模,这个组织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就决定了这个组织的未来。

以善克服本性的建议:为什么创新/科技向善值得被一再强调?

1.  利他到底是不是道德绑架?

为什么创新或科技向善一再被强调?在万命互联的时代,人性中善的意义是什么?

前面提到,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分别是人类与粮食、原子和比特的关系。今天是人类与基因的关系,于是我们从万物到万命,从物联网到命联网,这是关于人类文明形态的底层认知。

那么,利他到底是不是道德绑架?或者说生物为什么要利他?人为什么要利他?生物的利他和人的利他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生物的利他绝大部分是基因之间的互作。但人的利他是真利他,我们为同胞而献身,我们为正义而献身,我们为民族而牺牲……都是人类的利他。

就像老祖宗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人类迁徙的过程中,出离了自身所属的血脉关系,诞生出了帮助别人的种群认知。

所以,从人类来讲,生命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深刻理解人性的过程;作为人,就是不断地用无私的人性去抑制自私的基因性。

每个人都有恶的冲动,但是我们为什么最后没有做?是因为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建立了道德标准、公序良俗、法律底线、伦理底线、文化底线,开始“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为什么人会有超我?因为真利他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关键。

2.  技术本无对错,错的是用者之心

亚瑟•克拉克讲过: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所有技术都有两面性,“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技术本无对错,错的是用者之心。不研究技术是不行的,但是在研究技术过程中,同时限制技术应用的边界,是要一直讨论的一个话题。

已知圈越大,未知圈会更大。任何技术,包括生命科学都不可能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唯技术论,而忽略了道德、宗教、伦理、文化、法律、常识。

须知,没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没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险的。

因此,不管你是做哪一行的,都要去思考如何才能用你的所知所为呼唤出人性中善的部分。

爱因斯坦说:不变的是宇宙,可变的是人类愚蠢的存量。

科技发达并没有带来对科学的普遍认知,反而因为科技的复杂造成更多的无知。就像很多人相信阴谋论,其实就是因为阴谋论简单。

1609年在开普勒写给伽利略的信中提到:应该建造飞向神圣天空的船与帆,然后也会有这样的先驱者,他们面对无尽的太空毫不退缩。

我认为,正是人类心中的不羁,会使我们将来有一天成为多行星物种的根本。

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收敛在一个非常小的、没有意义的世界和生活里,而应该去向先驱学习并致敬,做一个最有梦想的人。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87]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79]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19]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47]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50]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504]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502]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501]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64]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5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