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巡视组的历次巡视反馈中,“买官卖官”的字眼高频次出现。原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倒台,牵连出“五虎之一的原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其为实现从正厅向副省爬一级,仅给孙力军行贿“小海鲜”,就达人民币9000多万元,花如此大本钱买来的官,该有多大的含金量,不由让人产生很多“联想”。而反腐败真要杜绝“买官卖官”,要实现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根本在于总结经验教训,贵在用制度扎实“补牢”。
一、王立科买官行贿是媒体报道最大买官金额
自古以来(唯毛泽东时代除外),卖官鬻爵是中国官场腐败的一种通病;自改开以来,“买官卖官”也是腐败的一大突出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则将“买官卖官”作为查处重点,被查出的买官卖官典型案例,已不胜枚举。尽管如此,看了电视专题片《零容忍》第一集《不负十四亿》,听闻原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立科用重金买官,还是感到特别震惊。
1.行贿9000多万元创买官纪录。2011年王立科在大连副市长、公安局长(正厅级)职位上,在一次公务活动,结识了还处于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副厅级)的孙力军,可王立科为实现从正厅向副省爬一级,他瞄准了孙力军是官场的“成长股”,就开始给孙力军行贿投资,先后仅给后提升公安部副部长的孙力军,就以送“小海鲜”为名,累计行贿人民币9000多万元,这是已知媒体报道行贿买官的最大金额。仅为从正厅向上爬一级,就拿近亿元重金,以送“小海鲜”为名行贿,这当官的乌纱帽该有多大吸引力?这乌纱帽的含金量该多高?
在一个现代社会里,若都想方设法剜门盗洞地争抢去当官,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制度设计肯定出了问题。而凡一个社会的乌纱帽含金量越高,卖官鬻爵的行贿受贿价格就越高;卖官鬻爵的行贿受贿价格越高,权钱交易的数额就越高;权钱交易的数额越高,对百姓和国家的掠夺和侵害就越甚;而权钱交易越疯狂,用权就越腐败。这几乎成了一个社会定律,或许,就叫“乌纱帽含金量定律”!
2.“买官卖官”演绎多少荒唐的丑剧。甭管王立科送多少钱,也甭管他如何锒铛入狱,但他毕竟跨省调到中国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当上了副省长、公安厅长,又当了江苏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力军:王立科“这一路我都提供了帮助。我把他当作自己人。”按等价交换的原则,王立科行贿的钱不算都白花,他也正八经儿“辉煌”了一下,也好梦圆圆了一回,至于后来的夜半惊魂,那都是后话。
相比之下,很多行贿的官员就显得很“不幸”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辽宁原副省长刘国强称:“他盲目听信‘政治骗子’,花费巨资跑官买官被骗”。刘国强“花费巨资”要行贿买个正省级,却被“政治骗子”给骗了,既憋气窝火,又不敢吭声。这“花费巨资”到底多少?王立科行贿当个副省,仅给孙力军都送了9000多万元,这行贿要当正省级的金额能是三百二百?更荒唐的是原铁道部长刘志军,踌躇满志地准备重金行贿,要买个副国级实职及院士当当,可折腾一圈,则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至于他们如何花巨款买官,则成了“半截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