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多天,战场情形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俄军进展迟缓,始终没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占据绝对优势的俄军为什么会打成这个熊样?后续战局将如何发展,最终又将如何收场?
自从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经进行了十多天,战场情形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俄军进展迟缓,始终没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占据绝对优势的俄军为什么会打成这个熊样?后续战局将如何发展,最终又将如何收场?
俄罗斯军事力量,不说世界最庞大的核武器,就常规军力,俄罗斯三军现役总兵力102万人,如果算上边防军、内务部部队等非军队体系的武装,整个俄罗斯联邦的武装力量总兵力超过了200万人。装备主战坦克1.3万辆、装甲车1.9万辆、火炮6000门、各型作战飞机3800架、海军主要作战舰艇120艘,总吨位122万吨;相比之下,乌克兰的军事实力就差远了,三军现役总兵力约25万人,作战部队也就20万人左右,装备火炮1800门,主战坦克2300辆,装甲车2500辆,各型作战飞机300架,海军最大舰艇是1艘3000吨级护卫舰,外加40艘小型舰艇,总吨位还不到5万吨。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俄军都占据着五倍甚至更大的优势。而且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时,俄军确实是摧枯拉朽,乌军望风而降。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在这样的悬殊差距下,只要俄军一出兵,三天就能拿下基辅,十天就可以基本解决战事了。按照装甲部队一天推进80公里的常规进度,距离边境才100公里的基辅应该可以在两天里拿下,这也是俄军原先的计划。
但现在战争已经进行了十多天,到本文截稿时,已经进入了十七天,整整半个月过去了,乌克兰首都基辅,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都还在乌军手里,战争进入了胶着僵持,还有人为俄军洗地,说什么“攻城为下”,没错,中国国古代兵法早就提出“上兵伐谋”,但都已经出兵了,还说什么“攻城为下”?现在的情况是“攻城不下”,那就是下之又下了!
这仗怎么会打成这样?
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罗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认为还能复制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那样,可以风卷残云传檄而定。具体表现是:
第一,开战时间失误。2月24日开战,2月底是乌克兰大平原刚刚开始解冻,田野是一种类似“翻浆”的泥泞状态,即便是坦克这样的履带式车辆都通行困难,而乌克兰公路状况也并不是非常发达,加上基辅以北还有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的大片污染区,可供通行的道路其实很有限,这也大大限制了俄军发挥大纵深突击战术。如果早一个月的冰冻期,或者晚两个月“翻浆”结束,都更有利开展军事行动。偏偏选择这个“翻浆”期发动进攻,显然是太高估自己的力量,觉得天时地利都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兵力不足。虽然俄军在边境上集结了20万大军,但在开战第一天进入乌克兰境内的还不到3万人,结果在兵力上毫无优势可言。接下来再陆续投入,就形成了逐次添油的兵家大忌。而且俄军总兵力虽然有百万,但不可能全部投入乌克兰,要守备广阔的国土,在叙利亚还有驻军,还要防范波兰可能举动,在俄波边境都保持了一支实力可观的部队。所以能够乌克兰战场的,能有30万部队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而30万部队对于本土作战的乌克兰军队,并没有太大优势。
第三,主攻方向不明。开战以后俄军在首都基辅、哈尔科夫、顿巴斯和敖德萨四个方向都发起了进攻,并没有突出哪个方向是主攻,而是平均使用兵力,结果每个方向都无法形成兵力优势。原本防御一方的乌克兰,肯定要在各个方向组织防御,如果俄军集中优势兵力猛攻一点,乌军将很难抗击。但俄军却四面开花,西处出击,生生把自己的优势搞成了劣势。这就是高估自己的表现。
第四,制空权优势难以转化为实际战果。俄军在空中力量上对乌军优势很大,几乎有十倍的优势,因此不出意外很快就摧毁了乌军的空军主力,夺取了乌克兰战场的制空权。但是对乌军重要目标的打击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乌军的指挥体系、通信体系直到现在还在正常运转,还能顺畅指挥、调动、部署部队展开作战。原因也很简单,俄军精确打击能力是短板!不但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精度差强人意,远远达不到要求;而且由于军费有限,价格昂贵的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还不能放开了打,开战几天打了近千枚导弹之后就只能叫停了,接下来全靠飞机使用常规弹药进行对地攻击,而且还不是精确制导炸弹,效果不理想不说。对地攻击正撞上乌军的“毒刺”单兵防空导弹,因此导致俄军飞机单日损失数直线上升。
第五,后勤保障不力。俄军从沙俄时代开始,后勤就是最掉链子的环节。这次更是如此,由于高估自己,认为是可以轻松加愉快取得胜利,就跟去乌克兰旅游似的,因此后勤方面准备是极不充分的。一旦战争进入僵持,那么后勤不足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燃料、弹药、粮食、被服等各种物资的补给都跟不上了,这也是战争第二阶段俄军攻势明显停滞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估自己必然也同时低估了对手。
低估了乌克兰的民族情绪。俄军以为只要俄军进入乌克兰,民众就会拿着鲜花美酒来迎接,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乌克兰人的民族情绪被激发起来,很多人志愿参加民兵,投入到与俄军的作战。甚至有的新婚夫妻结婚当天就双双拿起了枪,换上军服走上战场,连著名女演员琳娜•茨维拉,已经是五个孩子的母亲,都拿起武器上了战场,并在战斗中阵亡。
低估了乌军的战斗力。俄军以为乌军还像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时那样不堪一击,殊不知乌军从2014年以后进行了全面整顿重组,原先乌军和前苏联军队渊源很深,绝大多数军官都曾在苏军中服役,但是经过这几年的重组,乌军中原苏军的血脉基本上被清除,越来越乌克兰化。同时来自英美的军事教官对乌军的指导和培训,也使乌军的战斗力大为提升。最典型的是乌军的“金雕”特种部队在2014年以后被解散,重新组建的特种部队接受完全西方化的训练,从装备到战术,都已经接近北约国家特种部队的水准。在这次乌克兰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以6-8人的战斗小组为单位,针对俄军的弱点——补给线进行攻击。
低估了乌军的战术。俄军原计划对乌军实施大纵深大包围,一举歼灭乌军主力。但俄军自身的原因,始终无法形成预期的合围,就连在乌东地区的乌军东部集团都无法合围,就别说其他地区的乌军了。所以至今都没有乌军成建制大部队被歼的情况出现。俄军只能改变战术,例如对哈尔科夫,围三阙一,迫使乌军弃城而走,从俄军预留生路后撤,然后对这条“生路”进行火力覆盖。不过乌军识破了这个伎俩,就是不撤,主力全部退缩到城区,和你打巷战,使得俄军的兵力、装备优势难以发挥。同时外线对俄军补给线进行攻击,前线俄军得不到补给,攻势自然无法持久。应该说乌军这套战术,扬长避短,相当有成效。
低估了西方的介入。表面看起来西方不派遣地面部队,也不设立禁飞区,好像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实际上西方却已经深深介入了这场战争,不但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尤其是“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毒刺”单兵防空导弹。而且侦察卫星、无人机24小时不间断监控战场,并随时向乌军通报,使得乌军对俄军的动向一清二楚,可以有针对性进行部署调整。还有西方国家目前有总数已达2.2万人的国际军团,都是退役军人,很多都有实战经验,陆续抵达乌克兰参战,这些老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很强,有了他们的加入,乌军更是如虎添翼。
就这样,战争进入了胶着的消耗战,而这正是对俄罗斯最为不利的。因为战场上的消耗,还有经济上的制裁绞杀,每一天都在将俄罗斯本就不厚实的家底一点点抽干!
那么,这场战争会如何收场?
自然就是撤军啦,也只有撤军一条路,继续留在乌克兰就真的是深陷泥潭了。要想全面占领乌克兰,基本不可能了,而且即便控制了乌克兰全境,面对此起彼伏的游击战抵抗活动,必然要保持一支庞大的军队,这也是现在俄罗斯难以承受的。
就算撤军,也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主动撤军,当然这不但颜面全失,而且撤军途中也会遭到乌军的不断袭击,损失会很大,肯定是狼狈地夹着尾巴滚回家。还有一种是相对“体面”的撤军,就是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不过要想在谈判中达成协议,必然是要妥协和让步,而且谁在战场上形势不利,让步就更大。
现在俄罗斯方面的撤军条件已经降到只有一条,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顿巴斯地区两个共和国独立。尽管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承认这种情况,显然也是难以接受。那么,最终会达成怎样的妥协,就看双方战场的情况以及谈判桌上的博弈了。
这场战争最终以这种“体面”撤军来收场,可能性最大。
我们也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结束,早日恢复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