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會將於31日閉幕,除旅遊收入外,世博園區內近四成土地日後釋出,價值將高達人民幣2000億元,成為世博最大收入來源。 本屆上海世博會締造多項世界第一。包括:入園參觀人數截至昨晚已達7300多萬人次,打破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6400萬人次紀錄;10月16日更創下單日入園人數逾103萬人次的歷史紀錄;以及240多個國家組織參展的最多參展紀錄。 连同参展方最多、义工最多、园区面积最大等,被媒体称作缔造了世博史上“五项新纪录”。也有人把世博的成功归结为“五个世博”,即平安世博、和谐世博、效益世博、科技世博、精彩世博。
世博門票收益進帳人民幣一百億元。在世博舉行的半年內,直接帶來的旅遊收入超過人民幣八百億元。 世博結束後,除中國館等少數場館建築將永久保留外,大部分場館將拆除,世博園區預估有40%的土地會對外釋出。若以上月八日,世博園區附近一塊面積5萬4000平方公尺、以人民幣48億3000萬元賣出的住宅用地為參考,世博僅土地拍賣的收入就在人民幣二千億元左右。 世博會對上海GDP的貢獻值將達百分之五,對整個長三角投資的影響將達40%至50%。其中,第三產業在上海的GDP比重將上升到60%,創下新高。而這股世博經濟熱帶來的經濟效應,將望可持續10至15年,繼續帶動上海經濟。
在缔造世博史上“五项新纪录”外,还在“很过硬”的纪录背后收获五大“软收益”。从宏观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这些“软收益”是评估和考评世博盛宴的重要指标,并为21世纪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再添浓重一笔,导向更辉煌的未来。
而如果从世博会是人类文明与和平的传播与播种,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观察,最令全球中华儿女动情自豪的应该是那些在“很过硬”的纪录背后的“软收益”,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做也无法用数字统计,但会像一粒粒种子留在中国人的心中,并将茁壮成长,具有更深远意义和恒久影响力。
“软收益”之一,学习精神与创新意识勃发。融合了世界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的世博会给中国带来了向世界学习的绝佳机遇。在半年时间里,感受世博、认知世界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独特时尚,奔向上海“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世博各个场馆前蜿蜒曲折的长队,彰显了中国人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精神。未来发明创新的许多灵感或将“始于世博”。而成千上万名观博青少年则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创造性和综合能力。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形容“一日观世博,胜读十年书”。从这个角度看,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直接动力和标志性事件。
“软收益”之二,中国与世界互动沟通。长达半年的世博会把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了解、沟通推到了更高的水平。如果说17天的奥运会还可以刻意“装扮”一下,展现一个国家和城市“最美的一面”,180多天的世博会就难以“伪装”了。上海世博会既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全景式、深层次了解中国的窗口,也俨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汇聚热点。
在这场长时间、大规模、全民化的“公共外交”中,中国向世界展示了“最真实的自己”,中国也了解了多元的世界,并彼此获得尊重。外国媒体称“上海世博会是中国和世界相互沟通的成功范例。”
“软收益”之三,文明素质悄然提升。主办国的国民素质历来被看作是世博园“最宝贵的展品”。中国人的文明素质问题一直是焦点。这次世博,外国人惊喜地发现,中国人有秩序地排队,还能耐心地排9个小时的队!参观世博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排队是最民主、公平的形式。
学会排队就是讲纪律、守秩序。而世博志愿者精神风貌则成为观察中国国民素质进步的另一个窗口。可以说,世博也是中国人素质的“成人礼”,督促和检验着人们,并将长期拷问。
“软收益”之四,开放心态与包容胸怀不断冶炼。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汇聚在上海世博会“地球村”,迥然有别而欣赏彼此。无论你来自何方、属于什么肤色,都一样是环球的一分子,互助共荣。“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国民的国际观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软收益”之五,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化与普及。上海世博会也是一份“低碳文明宣言”,不同的展馆都用独特的方式,述说着生态文明的故事,参观者置身于绿色、环保、低碳的“大课堂”。几千万人中国观众亲眼目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实践,熏陶了以低碳为标志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将为未来的中国发展埋下看不见的变化契机。
从“低碳世博”到低碳中国,上海世博会必将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基,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铸就当今中国的坚定选择。
在更宏观的意义上说,上海世博会这些“软收益”更是评估和考评世博盛宴的重要指标,并为21世纪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再添浓重一笔,导向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