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2022/8/10 17:53:09 | 浏览:1387 | 评论:0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温儒敏,北京大学教授、中文系原主任;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

摘要

北大有优良传统,是有个性有品位的大学,可是这些年也感染上商业化、官场化、项目化、平面化和多动症等疾患,越来越丢失传统,办学质量每况愈下。

其实清华、人大也彼此彼此,都多病缠身,你我互相竞争,又互相克隆,越来越失去个性,也就越来越失去价值。这才是令人忧虑的。

我今天要讲“大学文化与大学传统”,是很大的题目,不妨大题小做,比较一下清华、北大和人大三个学校的不同校风。

三个大学都在海淀区中关村一带,几乎毗邻而居,北大清华更是一墙之隔,可是彼此“性格”明显差异。我来妄加评论,也算是有些“条件”的,我和三所大学都有密切的关联。

本人是人大的校友,1964年入学,1970年分配离校,在人大待了6年(那是大学本科五年制)。我的青春岁月是在人大度过的。从1978年到现在,我在北大先当研究生,然后留校当老师,迄今33年,是很地道的“北大人”了。

而清华呢?也有关系。清华中文系建立之前,我被清华校方聘去教过两年的课,是面向全校的选修课。我还在清华南边的蓝旗营住了十年,买菜散步都去清华。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和导师的导师朱自清先生,原来都是清华的,我也等于是“师出”清华。

我是人大的校友、北大的老师和清华的居民,对三所大学还是比较了解的。那么就说说自己的印象吧。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可以从校训说起。校训往往凝结了一个学校的历史,反映一个学校的文化背景和创建历程,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追求。

人大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这句话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其中提到了“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句话因为毛泽东的引申,变为现代非常流行的成语。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说到“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求”就是研究。不凭主观想象,或一时热情,不凭书本,而是凭借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详细的真实的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已经成为我们党和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精神。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就是《求是》嘛。

人大把“实事求是”作为校训,体现了一种办学的理想。人民大学的传统大致也可以说是追求 “实事求是”的。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办起来的学校,从延安大学、陕北公学、华北联合大学,到1950年代建立的人大,一直是党的“嫡系”学府,一个致力于培养干部的机构。

现在的人大附中很有名,大家不一定知道,其前身是 “工农干部补习学校”,高玉宝、郝建秀和当时很多有名的干部,都曾在这个学校学习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大学,有点类似党校,主要就是培训干部。我考大学的时候是1964年,报考的时候,招生简章中人大是放在北大前面的,位置很高。

人大是1960年代初才开始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人大办学,与社会、政治、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我上学时,人大最好的系就是党史系、马列哲学系、政治经济系、计统系、工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系等。

人大的政治风气浓,当时每个星期都有政治报告,由一些部长和政要来讲,校园里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时代的脉动,学生总是被被告诫不要脱离实际,不要忘记社会的责任,要关注现实、有责任感和务实精神。

老实说,我的大学时期是很压抑的,动不动就要被批评个人主义,或者白专道路。后来WG爆发,全校分裂为“人大三红”和“新人大”两派,打得不亦乐乎。“派性”矛盾延续很长时间,直至人大复校之后。

说人大比较务实,是从好的方面讲,这确实也是人大的一个传统。现在对人大的办学传统好像很多微词,连毕业生也每每抱怨母校。大家不满,是这个学校过于“政治化”。

现在处在 “去政治化”的时代,对人大的传统就更加反感。大学办得很“政治化”固然不好,但政治是“去”不掉的,所谓“去”也只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是要矫正以前过于政治化,以伸张个人空间。

人大的确是政治性很强的学校,对它这个传统要分析地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处于冷战时代,那时候不仅中国非常政治化,美国也十分政治化,苏联也是非常政治化,整个世界政治上都很敏感。当时毛泽东、共产党虽然有“左”的错误,但也不能因此全盘颠覆历史。

看人大的传统,也要用这样一种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我看到一些从人大毕业的学生,把人大的传统说得一钱不值,心里不是滋味。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人大有人大的特点,不要拿清华、北大做标准来衡量人大,每个大学各有千秋。幸亏三个大学都还有点个性,各自有所不同,如果都变成了北大或者清华,那会很糟糕;都变成人大,更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各个大学趋同的“平面化”现象似乎越来越严重,也令人忧虑。

人大的校风倾向于务实

这所大学历来重视社会科学,重头戏是社会科学,它强调服务于政治斗争与经济建设。务实,是它的优势,当然,有时又可能趋向庸俗化。

不仅是人大如此,当年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就是趋时,紧跟,要求步调一致,容不得独立思考。北大、清华在文革时期不也是紧跟?不也是出过“梁效”这样的政治打手?

部分原因是时代使然,也有部分原因在于学校的风尚。一个大学跟时代跟得太紧,缺少必要的距离,也就缺少必要的培养自由思想的土壤,缺少独立性。这也是人大的遗憾吧。

另外,作为文科大学,人大历来对社会科学特别是应用性的学科很重视,对人文学科就比较轻视,不太愿意在这些方面投入。以前语文系在人大是无足轻重的,历史系因为有党史,稍微受到重视,哲学系则几乎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天下。这都显得比较偏狭。没有厚重的人文学科,整个文科包括社会科学也就难于支撑起来。

好在这些年在纪宝成校长支持下,人文学科特别是传统学科得到发展。

不可否认,关注社会,紧密联系社会,服务于时代,这是人大的一个特点,现在还是。“研究无禁区,发表有纪律”这话有矛盾,不让发表就等于禁止研究嘛。能不能开放一点,让人大这样的学校多做现实问题研究,也包括某些禁区研究,实事求是发现问题(包括有争议的敏感的问题),从内部提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应当容许不同的声音,而不是舆论一律。人大有它的优势,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其他大学所没有的优势,但也有它某些方面的缺陷。它过于趋时、过于紧跟,这对于一个大学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是有不良影响的。

再说说清华

清华的校训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话来自《周易》的乾坤两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坤代表天地,用这两句话来阐释符合天地的德行,用这句话来激励师生不断努力,奋发向上。用现在的话说,是既符合规律,又有良好的内涵修养。

我觉得清华的校训非常好,内涵丰富,本身给人一种很阔大的感觉。据说这是梁启超给清华定下的。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说到清华传统,人们马上会想起1920年代的清华国学院,还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四大国学导师。

老清华是综合性大学,文、理、工科并重,文科的影响更大一些,和当时的北大不相上下。老清华的传统是中西合璧,放达而自由。清华本来就是用庚子赔款建立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很开放的,所以如果讲传统,这就是清华的传统。

但后来就有问题了,老清华的传统断了。

其实有两个传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清华是一个传统,1952院校调整后,这个传统断了。它的文科和部分理科都移到北大等校,清华没有文科,完全成了一个工科的学校了。现在讲得很多的清华传统,是老清华的传统,1950年代完全断了。

不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清华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新的传统,那是在蒋南翔校长的领导下形成的。这个传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务实、纪律”。清华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是培养“听话出活”的人才,所谓纪律也就是“听话”,懂规矩。清华强调的是“行胜于言”,你们看校园里现在还是到处插有这句口号的标语。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记得1981年中日女排比赛,中国队大胜,全民欢腾。北大学生当晚点起扫帚当火把游行,喊出的口号是“振兴中华”;而清华学生的口号则是“从我做起”。也可见两校之不同。

院系调整以后,清华以工科为主,清华的“务实”主要是和工程建设有关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年在新生入学时,清华校园里挂起来的标语就是“清华——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的培养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工程建设人才。清华的学生很苦,做实验,做工程,参与老师的项目,扎扎实实干,动手能力比较强。老师就是“领导”和“老板”,令行禁止,团队精神格外看重。

清华也看重素质培养,比如重视体育,但目的还是很明确: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清华的学生比较受社会用人单位喜好,跟他们比较务实,听招呼,是有关系的。

除了务实,清华也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学校,是一个很有章法、很讲效率、讲纪律的学校。上面有什么动静,清华总是立马跟进,往往出经验,出典型。清华的工会、党组织都是很强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在全国都有名。

清华不仅培养工程实业人才,搞汽车、搞水利、搞建筑,还很注重培养干部。清华果然也培养了很多干部,很多高层官员。省部级以上的大官,清华出身的占了相当大比例。难怪有一句话说:“大清天下”。

有些人否认从政的必要,但从国际上看,名校毕业生从政并不稀罕。

这当然也是一种贡献。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清华有它的优势,它的校风是务实的,纪律的,是强势的,甚至有点傲气和霸气的,但对比一下老清华,会发现现今的清华缺少某种东西,那是一流大学必须的自由的空气和独立的精神。

清华的工科很强,但文科比较弱,这些年凭着清华这招牌,不愁罗致人才,包括许多文科的拔尖人才。我认识的不少北大的著名学者,为清华的条件吸引,都奔向清华去了。清华正在恢复完全的综合性大学。但转去清华的一些学者又都抱怨,说清华受拘谨的工科思维统治,很难伸展个性.

如果要发展文科,恢复老清华那种气度,恐怕还得费相当大大功夫的。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现在就要讲讲北大

北大很奇怪,它没有校训。以前大饭厅(现在是大讲堂)东侧写着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个大字,一般人以为这就是北大校训,其实不是;有时学校开会打出大标语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也不是校训。

倒是有一个大家都知道,却场面上又不被承认的说法,那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什么这不能堂堂正正当做北大的校训呢?可能有人担心“兼容并包”把什么都包进来了,立场不是很鲜明,政治性不够明确。

其实这个不必担心,因为这是北大的历史嘛。历史上的北大的确就是兼容并包的。如果当初没有兼容并包,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进入北大么?共产党的组织能够在北大最先发难么?不可能。所以这个“兼容并包”也未必是件坏事。

北大这个学校的确是比较自由,对于各种思潮学派都很兼容。如果没有这种校风传统,就没有北大了;没有这个就没有新文化运动了;没有它,马克思主义也无法立足。这样来看,就不要一提到“兼容并包”就觉得很可怕。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北大是个多故事的地方,所以它的传统相对比较深厚。校风传统就积淀下来,形成了一种力量。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就比较宽容,它尽可能地给老师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

不要以为北大没有矛盾,北大矛盾多着呢,来自社会、来自政治经济各方面的矛盾,也有很多外界的压力。但是比较多的人还是一心问学,还有比较多的人容易给他人空间。缝隙比较多,一般不会把人逼到墙角。就是说,化解压力的可能性比较大,使人们能够专注于学问,能够抵御很多物质的诱惑。

我觉得北大自由也有另一面,就是管理薄弱,甚至有些混乱。这跟清华、人大一比就更突出了。清华、人大都很注重管理有序,弄出许多规矩,不惜牺牲自由。清华、人大的管理层比较官僚,但令行禁止,能管得住。北大人不屑于当官,管理层的地位比不上教授,有的教授有意见拿校长是问,校长也无奈。自由的北大管理薄弱,也没有什么规矩。

我讲一个例子,大家看北大“乱”到什么程度。

几年前,北大有一个很有名的学院,大二的一个班级来了个新的班主任。一年以后,才发现这个班主任居然是假的,是个流浪汉,做北大学生的班主任过过瘾。可见北大有多么的乱。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但北大相对又是比较自由的,禁区较少,把人逼到墙角的情况也比较少。加上北大比较国际化,中外各种学派名家乐意在北大亮相,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比较能激发创新。

北大的学生往往心气很高,张扬个性,乐于批判性思维,容易被看做不合群,不“听话”。北大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往往被另眼看待。

北大是个奇妙的地方,这里的学术空气适合天才的发展,因为提供了较多自由的空间。但是对于一般实用人才的培养就不见是很适合,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在北大就学不到什么东西。

北大如鲁迅所说,是“常为新的”。这是优点。北大人的主意很多,实行起来就比较难。北大人往往起得早,赶上的可能是“晚集”。

关于北大,人们已经说得太多,我在另外几篇博客文中也有专门评说,这里就不再饶舌了。

对北大,没有必要吹到天上,也不应该贬到地上。对清华、人大亦如此。

北大有优良传统,是有个性有品位的大学,可是这些年也感染上商业化、官场化、项目化、平面化和多动症等疾患,越来越丢失传统,办学质量每况愈下。

其实清华、人大也彼此彼此,都多病缠身,你我互相竞争,又互相克隆,越来越失去个性,也就越来越失去价值。这才是令人忧虑的。

温儒敏:清华 北大 人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81]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65]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40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31]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36]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90]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87]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85]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50]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3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