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Science
2017 年陈庆士主动辞去了OSU 教授的职务。随着次 年Science 对这起丑闻的曝光,他也辞去「中研院」生化所所长的职务。两款新药的临床实验也被紧急叫停。 2020年2月份,台湾省中研院对陈庆士处以 10 年的研究禁令。
据悉,在调查过程中,陈庆士一直试图甩锅给自己的博后:2016 年,校方成立初步审核委员会时,陈庆士反复声称图片由学生或者博士后提供,他只是将图片安排成最终形式发表。
陈庆士也曾向「中研院」学术咨询总会执行秘书孙以瀚表示,论文造假部分是研究室学生「美化数据」。孙以翰认为,以实验室文化来说,作数据的通常是学生,但老师必须负起责任,不能让实验室文化倾向「美化数据」。
不过在随后的调查中,OSU 调查小组却发现了陈更多自相矛盾的事实,最后调查小组给出结论: 陈庆士研究出现造假与篡改的不当行为,其需负完全责任,至于与他合作的共同作者则未发现有任何蓄意、知情、鲁莽作为等不当之举。面对铁证,这次陈庆士才承认了自己捏造数据的事实。
除了甩锅给自己的博后,更荒唐的是,在调查中,校方发现 陈实验室许多原始数据和记录都是缺失的。
陈庆士声称不少研究人员离开实验室时带走了研究记录,而且一些实验室成员根本不进行每日实验记录,只是每周汇报进度。
实验记录:科研人的「证物」
尽管实验室成员不做实验记录这种说法非常荒唐,但事实上,稍微检索一下就能发现, 「原始数据丢失」是论文撤稿案件中作者们最常用的借口。
图片来源:Science| 诺奖得主 Arnold 教授实验室一篇 Science 文章因原始记录丢失撤稿
此前,学霸君曾报道过,因为害怕数据造假的事情败露, 博士生直接把存有实验记录的电脑扔了 (点击查看),那可是一万多块的电脑啊(狗头)。
他们极力辩解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和老师说作业忘带的我。
在做贼心虚的时候,原始实验记录是照妖宝镜。
而对于我们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来说,实验记录除了方便我们复盘实验细节和进度,让研究有序进行外,更重要的是, 实验记录是研究真实性的重要证物。
现在不论杂志社还是审稿人都对论文原始数据的重视度高了很多, 多数期刊都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
比如,Nature 出版社的期刊是要求提供 WB 原始图片的 (条带裁剪之前,或者不同曝光度)。现在有些期刊甚至要求作者提供荧光定量(qPCR)的原始数据,还有要求有溶解曲线,扩增曲线,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图片……
杂志社对原始图片要求(图片来源:网站截图)
直接作为图片发表在论文中的原始记录
认真写实验记录,同样也是科研规范行为的一种。
2020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关于科研活动原始记录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旨在提醒科研人员们重视日常科研生活中的原始记录环节。
《提醒》中着重提到了10 点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原始记录中常见的问题和错误,并给出了相应的规范,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图片来源:自制
原始记录如何保持原始?
如何管理数据,确保其真实不被篡改,并且不被无关人员获取滥用,这可能算得上眼下学术圈的一个公认难题,以下几点或许对保证实验数据真实有所帮助。
1. 做好实验记录,重中之重。
一旦踏上科研道路,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免得到了毕业阶段,发现数据有误,回头翻找,却一无所获。
图片来源: Nature Biotechnology
2. 第三方重复,不可或缺。
在文章投稿前,最好请课题组内的第三人甚至是其他实验室或者机构的人员来审查实验结果,重复关键实验
3. 建立应急机制,有备无患。
文章发表后,存在一定可能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实验无法重复、他人质疑文章结果。这种时候,最好有一个应急机制,建立各种情况的应对细则,做到及时回应,有备无患。
但是不论如何,保证科学真实性的最关键因素,还是科研人员对学术道德的恪守。